分享

《兰亭序》:缤纷的时间和流转的生命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3-01-14 发布于黑龙江

今天我要带大家来一次时空的穿越,我们要回到东晋永和九年,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来 看我手里这本书,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兰亭序》。“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跟随王羲之,寻觅你心中的山水。这是你一定要了解的国风经典作品。

那《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它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讲讲。

回到东晋末年,如果我们能够目睹它出现的那个情景,你会发现太好玩了。那是一场大派对,1668年前的三月三,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40多个人,在浙江绍兴一个叫兰亭的地方开派对,做雅集,喝酒,写诗,朋友聚会。王羲之看着这个世界,心有所感,提笔写了《兰亭序》,被后世引为天下第一行书。

既然说到天下第一了,那它就有压倒所有作品的气势,它好在哪里呢?《兰亭序》全文只有28行,324个字。当然,这是王羲之最杰出的书法作品,字很妙,内容也很好,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会告诉你,你这样去跟身边的朋友说:《兰亭序》是关于缤纷的时间和流转的生命。

我们来细读,在这篇文章中,324个字里面,王羲之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就是说,哪怕是千秋万代之后,活在我们21世纪,活在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这些人的我们,去重新读这篇文字,你会和他一样,有着共同的感触。也就是说,那些真正伟大的作品,会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限制,去跟一千多年前的人,去跟好几百年前的那个灵魂握个手,拍拍肩膀,坐下来喝杯酒,或者听风吹过竹子的声音,这就是相遇。

我们是怎么样能够在《兰亭序》里面相遇的呢?

我其实不敢讲这本书,因为我不懂书法。那写字的人,会对书法有一种敬畏感,就觉得字写得好,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这就是艺术。那人们现在常常会说见字如面,也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的字,就是看到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情绪,包括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所以真正懂字的人,可能翻开《兰亭序》,就看着那些笔墨,就会觉得王羲之本人鲜活地站在了面前。哪怕我们看不懂,我们也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迷人的男子。

我就给大家讲讲《兰亭序》和它的故事。

先说说人们爱《兰亭序》,这地球人都知道,可是能爱它爱到什么程度呢?先来说说它的大粉丝。《兰亭序》的超级粉丝简直太多了,其中一号粉丝在我看来,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真的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皇帝,就是文采武功,然后马上打江山,坐天下,而且雄才大略,那他爱《兰亭序》爱到什么程度呢?非常卑鄙的程度。他动用手里的权力,你说一个皇帝动用权力,那不就是天下第一嘛,巧取豪夺,从一个叫辩才的和尚手里把《兰亭序》的真迹骗回来。从此,“置之坐侧,朝夕观兰”,就是放在我的座位旁边,早晨也看晚上也看,爱不释手。李世民还命令当时他身边的那些大官们,著名的书法家,说你们都来干什么呢?给我临摹这幅王羲之的作品。为什么要临摹呢?写得好,给钱;写得好,升官;写得好,就把它赐给我的那些皇太子们,我的这些大臣们,重要的人们,然后让他们也都来分享一下《兰亭序》之美。

就是因为唐太宗的这种迷弟行为,导致《兰亭序》公开发表之前一些书法作品,那其实就是放在家里,然后挂在这个墙上,几乎是属于私人珍藏。但是唐太宗就通过他自己的权力,要求你们都得粉《兰亭序》,那被他要求的人包括谁呢?从他这个朝代开始,就没有停止过,熙熙攘攘,前赴后继,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米芾,陆继善,陈宪章,八大山人,赵孟頫,董其昌,陈邦彦,甚至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你看,哪个人不是大名鼎鼎?这些大IP最后都成为了《兰亭序》的骨灰粉,所以《兰亭序》名气就一直长盛不衰。

那李世民迷恋《兰亭序》到什么程度呢?他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叫来,他儿子是谁呢?我们都知道,就是武则天后来的老公李治。他就跟儿子说,说你得孝顺我。这个皇帝到最后叫来另外一个皇帝,我们俩不说身份了,因为在身份上咱俩打平了,都是皇帝对吧。但是我是你爹,那怎么样考验你孝顺不孝顺我呢?李世民就跟李治说:“吾欲从汝处求一物。”就我要跟你要一个东西,“汝诚孝也,岂能违背吾心耶?”就如果你真的是孝顺我,你就不能违背我,否则你怎么能叫孝顺呢?“汝意如何?”你看,他都不说他要干什么,他先说你先说你服不服,我是你爹,你得孝顺我,那李治只好答应。李世民提了个什么要求?他对自己儿子最后的要求就是让这个儿子在他死了以后,把《兰亭序》的真本殉葬给他,放在他的陵墓里。就是我生前早也看晚也看,我死了,它《兰亭序》得是我的鬼,我得把真本《兰亭序》带走。

李治怎么办呢?李治也很爱《兰亭序》,但他拗不过他爹,他也不敢跟天下人说他不听他爹的话,所以就答应了李世民的要求。从此“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就是说这个《兰亭序》就被葬在了昭陵里面了,我们现在去看昭陵的遗址还在吗,昭陵六郡对吧,唐太宗爱马,然后爱《兰亭序》,“千载不复见”,就是没有人能看到了。

所以你可以想,就是唐太宗真是惊世骇俗的自私对吧,把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带走了。那木心说过一句话,说惊世骇俗就是媚俗。所以《兰亭序》就是很多人爱,可是念念不忘就必有贼惦记。

有一种说法是讲,唐太宗的昭陵后来被一个盗墓狂盗了,那这个人是谁?也大名鼎鼎,是五代后梁时代,统辖关中的节度使温韬。那他为什么要盗昭陵?就这个人也是王羲之的粉,他盗陵墓不图金银财宝。《新五代史》里面有个记载,说这节度使亲自沿着墓道,潜进昭陵。就是这个节度使亲自去当盗贼,从这个石床上面把王羲之的《兰亭序》带走了。也就是说他啥都不要,他就直奔《兰亭序》。那当时他拿到手里面展开一看,笔记还像新的一样,那如果这个史料的记载是真的,就意味着什么?《兰亭序》在唐太宗死了之后,在殉葬到了昭陵之后,就像一个美貌的女子借尸还魂,又死而复生,继续她在人间的旅程。

到了宋代有一个人的作品,叫《画墁集》里面,我们又能查到《兰亭序》新的行踪,就是讲在宋神宗元丰末年,大概就是白蛇跟许仙恋爱的那个年代,就有一个人从浙江找到了《兰亭序》的真本,他就带着这个真本进京,准备去跟皇上来个交换,我要用真迹换一个官职。结果这个人带着《兰亭序》走到半道上就传来了一个消息,宋神宗驾崩。皇帝都崩了,那这个人就心灰意冷,干脆在途中就把《兰亭序》卖掉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了各种史料,能够打探到的关于真本《兰亭序》最后的消息,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它的时间定格在公元1085年,距今多少年了,也过了千年了。可是《兰亭序》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就好像有些人死了,他永远活着对吧。

公元6世纪的一天,梁武帝,这个皇帝也非常著名,爱神仙,然后爱文化。梁武帝下了一个圣旨,他把自己的一个官员,叫周兴嗣,把他找来,给他派了一个活,这活真的是挺难的,而且特别的隔色,干什么?说你从王羲之的书法中给我选一千个字,然后把它编成一篇文章,我要让我的皇子们学习,就给他们启蒙用。要求是第一必须是王羲之的字,第二这一千个字里面不能有所重复。

这周兴嗣真是头都快秃了,把这事干成了。那这件事很值得记载,中国历史上有了一篇传世的文章叫作《千字文》。现在我们还看得到这个小孩子启蒙的时候,在那摇头晃脑的背 对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是《千字文》。那个诵读之声到现在都没有中断过,所以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在学习知识的这个过程里面,无论你怎么学爱什么,出身是什么样的,年龄是什么样的,都会和那个遥远的王羲之相遇。王羲之的字,也会成为每一代中国人的必修课,你会看到眼睛里面,不管你记不记得住,它都会潜移默化,拔不出来。

那么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个春天,就非常重要了,它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下期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