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李格非之女,赵明诚之妻。与夫共事金石研究。建炎三年(1129),夫卒。李清照流寓越州、杭州,晚居金华。其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倡“词别是一家”之说。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不传。后人辑有《漱玉词》,真伪杂陈。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清平乐 (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这首词借赏梅以抒怀,表现了自己早年欢乐、中年悲戚、晚年沦落的心路历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回忆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和生活的闲适。一个“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那种踏雪寻梅、折梅插鬓的美好时光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写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生活的坎坷使词人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挼尽”二字生动传神,将无形的内心之苦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抒发了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写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颠沛流离、沦落飘零的生活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生华”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岁月催人老、无情生白发的凄凉。表现了词人老年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境况。 ![]()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借用大自然的“风势”,暗喻南宋政治的“风势”,即“国势”。从表面上看 是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实指南宋形势甚恶,极不安定,纵有梅花,难以赏玩。将赏梅与家国之忧联系起来,提高词的思想境界。 ![]() 全词以赏梅寄寓自己的飘零之情和家国之恨,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
|
来自: acerbookstore > 《李清照1084-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