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萝蕤小传:历经磨难、精神分裂的民国才女,翻译出不朽名作

 心灵牧场书馆 2023-01-14 发布于河南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长大不成人)

【1912年5月9日】赵萝蕤小传:历经磨难、精神分裂的民国才女,翻译出不朽名作

文章图片1

赵萝蕤[ruí],生于1912年5月9日,幼年居于苏州,父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教育家赵紫宸。

1928年(16岁),赵萝蕤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1930年,赵萝蕤在美籍老师的建议下,转系学习英国文学。

文章图片2

(1931年圣诞,赵萝蕤和父母及三个弟弟在燕京大学宿舍合影)

1932年(20岁),赵萝蕤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英美文学。研究生第三年,她翻译了艾略特的长诗《荒原》。

《荒原》以晦涩著称,有800多行,作者甚至表示:“不在乎自己是否懂得自己在说些什么”。这首诗反映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许多评论家都“一个字也看不懂”。

文章图片3

而赵萝蕤的翻译恰如其分,在专业领域里一举成名。研究外国文学的名家邢光祖评论说:“艾略特这首长诗是近代诗'荒原’上的灵芝,赵萝蕤的翻译则是中国翻译界’荒原’上的奇葩。”

1935年,赵萝蕤毕业后,在燕京大学西语系任教。1936年(24岁),她与陈梦家结婚。陈梦家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称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

文章图片4

(陈梦家、赵萝蕤和父母)

1937年(25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京各大高校纷纷南迁,赵萝蕤夫妇先到长沙,后辗转到了昆明。

陈梦家在西南联大教授国文,赵萝蕤主动承担起了家务。这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赤着脚,挽起袖子,挑大粪、种菜、养鸡、做家务,样样都行。

文章图片5

1944年(32岁),陈梦家受邀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学,赵萝蕤随丈夫一同前往,在芝加哥大学攻读英语语言文学。1946年夏,艾略特由英国回美探亲,与赵萝蕤夫妇共进晚餐,感谢她翻译了《荒原》。

两年后,1948年,艾略特因《荒原》获诺贝尔文学奖。赵萝蕤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

文章图片6

(1947年,陈梦家(左)赵萝蕤(右)夫妇与赵景德在美国合影)

1957年(45岁),反右运动中,父亲赵紫宸被批斗,赵萝蕤被要求检讨个人的“资产阶级思想”,以及教学工作中“重业务,轻政治”的错误倾向,疲于奔命。

而丈夫陈梦家,在中科院考古所工作,因为不赞成废除繁体字被“降级使用”,定为右派。赵萝蕤备受打击,一度出现精神问题,住进北京安定医院。

文章图片7

(陈梦家与赵萝蕤)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陈梦家被安上了三大罪名:“作风问题”、“经济问题”、“学术问题”。夫妻俩被赶到一间破烂的车库里居住。在这期间,赵萝蕤两度发病,却无法送去医院。

9月3日,多次的侮辱和毒打下,陈梦家不堪忍受,自缢而亡,年仅55岁。丈夫的死,让赵萝蕤痛不欲生。她无儿无女,孑然一身,精神分裂症再次发作,病痛始终折磨着她。

文章图片8

(陈梦家)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赵萝蕤坚强地重新站了起来。她开始翻译美国自由诗之父——惠特曼的巨著《草叶集》。1983年(71岁),已过古稀的赵萝蕤,竟然再次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79岁),历时12年,赵萝蕤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带有大量注释的《草叶集》全译本。这一成就震惊了学术界,直到今天也是学术界里程碑式的作品。

文章图片9

《草叶集》是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伟大诗篇。美国学者表示“惊讶不已”,芝加哥大学为此在建校百年时,向她颁发了“专业成就奖”。

1998年的1月1日,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赵萝蕤如同一朵历经风雨,仍独自绽放的绚丽花朵,终于凋零,享年86岁。

文章图片10

(赵萝蕤)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332篇作品,营员“长大不成人”的第3篇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