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道菌群还有这些作用?| 文稿

 安小易说肿瘤 2023-01-14 发布于上海

上期说到,肠道菌群与癌症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部分癌症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也与健康人有着显著差异,那么肠道菌群能否用于癌症筛查?它们对癌症治疗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1

癌症筛查的潜在标志物

一篇论文分析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的526例样本,这些粪便样本来自255位肠癌患者和271位健康人,研究人员对样本中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7种在肠癌中富集的细菌,可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中山大学团队的研究则表明,通过分析具核梭杆菌与益生菌数量的比值,可显著提高肠癌的诊断效果。另有论文指出,基于粪便共生梭状芽孢杆菌的新型标志物,甚至比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癌胚抗原等,更能筛查出早期肠癌。

2

影响免疫治疗效果

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全身肿瘤免疫具有复杂的调节作用,同时癌症也会影响肠道细菌组成,促进免疫抑制。201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论文引发了广泛关注,来自美国和法国的学者,各自证明了在小鼠模型中,肠道菌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有着决定性作用。这使得肠道菌群逐渐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研究的热门。

一项研究纳入了74例晚期肠癌、胃癌和食管癌患者,通过分析其粪便菌群,发现普氏菌属或拟杆菌属在菌群中占比更高的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疗效更佳。诸多此类研究纷纷指向同一结论:肠道菌群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可能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同时,部分肠道细菌还可能降低免疫治疗的毒性,减少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

3

改善肠道菌群来提升疗效?

近年来,不少团队都在尝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粪菌移植、益生菌干预、益生元使用,以及饮食调节等。然而,现有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都不足以对临床形成指导意见。

目前尚无法明确,抗生素究竟会对患者的免疫治疗产生正向作用还是负向作用。科学界对什么菌能增强免疫疗法的效果,也未能达成共识。而动物模型与人体肠道菌群的差异性、临床试验受限、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更为相关研究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要想靠肠道菌群来辅助治疗癌症,恐怕尚需时日,还需要科学家们继续为之努力。

参考资料

输入

[1] 宋德心, et al. "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2).

[2] Dai, Zhenwei, et al. "Multi-cohort analy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agenome identified altered bacteria across populations and universal bacterial markers." Microbiome 6.1 (2018): 1-12.

[3] Xie, Yuan-Hong, et al. "Fecal Clostridium symbiosum for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arly and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test and validation studies." EBioMedicine 25 (2017): 32-40.

[4] 邓寒丹, 范兴丽. 肠道菌群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5] Guo, Songhe, et al. "A simple and novel fecal biomarker for colorectal cancer: ratio of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to probiotics populations, based on their antagonistic effect." Clinical chemistry 64.9 (2018): 1327-133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