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酸证治-----郝万山

 贵之堂 2023-01-14 发布于浙江

吐酸也称泛酸、反酸,指胃中酸水逆出于口而言。古代文献里还有“吞酸”,指胃中酸水逆于咽喉部,没有吐出而又咽下的症状。两者证情虽有不同,但是皆指胃酸上泛而言民间还有酸心、醋心、烧心的说法,是胃病常见的症状。

一、病因病机

1、饮食失节:饥饱失度,湿热内生,胃气不和,致暖气吞酸。

2、七情内伤: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逆乘脾胃,致暖气反酸。

3、寒邪犯胃:外寒伤胃,胃阳被遏,水湿内停,郁而成酸。过食生冷,中阳受损,湿浊中阻,郁而成酸。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寒,或劳倦伤脾胃,纳运失常,暖气反酸,或泛吐清涎酸水。

二、常见证治

1、热证:吐酸时作,胃脘烧灼,胸闷不舒,或兼有心烦易怒,咽干口苦,暖腐食臭,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和胃降逆。

方例:左金丸(黄连 吴茱萸)加味。若饮食积滞,用保和丸加减。

2,寒证:泛吐酸水,兼见胸脘胀闷,喜温喜按,暖气酸腐,四肢不温,疲倦无力,大便唐薄,舌淡,舌苔白滑。

治法:温中散寒,养肝和胃。

方例:香砂六君子汤合吴茱萸汤。

胃纳欠佳:舌苔白厚加神曲,鸡内金。

湿浊内阻:舌苔厚腻加董香、佩兰。

附二:嘈杂

嘈杂是病人自觉胃中饥嘈,胸膈懊憹,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痛苦莫可名状的病症。可单独出现,又可兼见于胃痛中。有的得食则暂缓,有的进食则发。可因饮食,情志,体质,病后及用药不当等多方面原因所引起。

一、病因病机

1、食郁积热:过食辛辣香燥,醇酒厚味,或难消化食物,积聚中焦,化燥伤阴,蕴成痰火,而致嘈杂。

2、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以致胃气不和而发生嘈杂。

3、牌胃虚弱:素体不健,饮食不化,甚至脾阳虚衰,水饮内聚,亦致嘈杂。

4、胃阴不足:热病后胃津未复,或久病化源不足,或失血耗血,导致阴血亏损,致心烦嘈杂。

二、常见证治

1、胃热:嘈杂而兼见恶心吞酸,似饥非饥,胸闷痰多,口渴喜冷饮,口臭心烦,夜寐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治法:清降痰火,和中清热。

方例:温胆汤合左金丸。

2、胃虚:嘈杂而见口淡无味,食后院胀,面晄白体倦,或心下悸,或咳嗽痰多,舌淡脉虚。

治法:健牌和胃。

方例: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橘皮 半夏)

3、心脾两虚:杂食少,形体消瘦,肌肤失润,面此白无华,头眩心悸,腹胀,大便不调,烦热口渴,脉沉细数。

治法:补益心牌,滋养气血。

方例:归脾汤。





来源:有道中一教育平台《中医临床课程》的网络课堂郝万山教授主讲内容摘录

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