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剧楚霸王|读通鉴

 烟雨任平生oq4j 2023-01-15 发布于辽宁

——人物故事见《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二世皇帝上》至《资治通鉴卷第十一·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

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事实证明,蒋介石的评价是精准的。这也说明,最了解你的恰恰是你的敌人。对于项羽,曾在他手下工作过后来成为敌对方的韩信与陈平都给出了评价。其中,陈平说:“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直白讲就是疑心太重、任人唯亲。审视他的一生,这个评价比较公允。项羽成也亲情败也亲情,两个叔父项梁和项伯在这场悲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豪爽仗义,喜欢张罗事,组织力、号召力很强,帮助县官安排徭役,为邻居操办红白喜事都游刃有余。由于项家世代在楚国任武将,属于贵族,项梁身上又打着纨绔子弟飞扬跋扈的鲜明烙印,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成为家常便饭。项羽是他哥家的孩子,长的人高马大,力能扛鼎,崇尚武力,对这位叔叔极度崇拜,叔侄二人常常组团横行霸道。项梁也对这位侄儿尽到抚养或培养的责任——史书没有介绍项羽的父母,有理由怀疑其父母早逝,或者为了突出项梁的教育引领作用,忽略他们的存在。少年时代的项羽不爱读书,不爱学剑,惹得项梁大怒时,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就教他学习兵法,只是项羽专注力不够,学东西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后来,随着项燕在战争中被秦将王翦逼死,楚国破灭,家运连着国运,项氏失去了爵位和光环,项梁杀了人再也享受不了特权,得不到应有的庇护,就带着帮凶项羽逃到吴中地界避仇。有一次,在观看秦始皇巡游会稽乘船渡浙江时,项羽直言不讳:“彼可取而代也。”项梁忙捂住他的嘴,虽然教训他这样说会带来灭族之灾,心里却对这个侄儿刮目相看。

2/他看中了项羽身上的造反基因和冒险精神。事实上,高贵的血统,决定了项羽不甘平庸也不会平庸,是胸怀理想、志向高远的有志青年。所以,当项梁有了想法,在与同样想反叛秦二世的会稽太守殷通找他商议出兵事宜时,24岁的项羽听从叔叔号令砍下殷通的脑袋,占据会稽县,共同“起大事”。不久,张楚政权的陈胜(涉)由于出言不逊,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死——看来,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尤其是会说话的水平,极其重要。为陈胜办事且善于投机的广陵人召平,审时度势,假传陈王命令拜项梁为张楚上柱国(最高武官),并劝项梁渡江“急引兵西击秦”。这项任命和这个建议,正中项梁的下怀,他马上精选8000人渡江反秦,收编了江西东阳令史陈婴等人率领的人马,驻扎在下邳。在诛杀秦嘉所立的楚王景驹,派项羽攻陷襄城屠城后,一个人物的出现,改变了政治格局。这个人是居鄛人范增,已经70岁却老有功心,前去劝项梁顺应民望,立楚国后代为君。项梁认可他的观点,四处寻访,找到正在放羊的楚怀王孙子熊心,拥立其为君,沿袭楚怀王的称号。这是一个错误而致命的决策。当时,项梁并诸军、连胜战,能够把起义军召集到薛地一起开会,说明天下归心于项氏。但项梁看不清形势另立楚王,本想找个傀儡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想到为自己找个爹,处处受其掣肘,由制人变成制于人,为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3/项羽对拥立楚怀王是什么态度呢?站在尊敬长辈的角度,他不会公开反对项梁的决定,但内心并不赞同。毕竟项羽自小离开楚国,对故土有感情,不代表对君主有感情。所以,项梁因轻敌被秦将章邯击败死亡后,接掌军权的项羽对楚怀王并不尊敬。而楚怀王基于即使项氏成功推翻秦王朝,自己也做不了楚国国君的判断,就想乘着项羽势孤且翅膀未硬夺权。恰巧,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到访,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推荐了宋义。楚怀王召见宋义议事后“大悦”,喜悦的不是宋义有什么灭秦大计,而是欣赏他想出了弱项的高招,为找到好队友而欢呼。随后的操作按部就班:擢升宋义为上将军,带兵救赵国(新立),项羽只是次将,要听命于宋义,把枪杆子牢牢抓到自己人手中。而宋义带兵到达安阳就按兵不动,打着乘秦赵之弊出奇制胜的幌子干耗46天,本意并不在救赵,而是找机会收回项羽的兵权。同时,在天冷大雨,士卒饥寒交迫之际还派儿子宋襄出使齐国(新立),亲自送到无盐盛宴辞行,也并不是不体桖士卒追求个人享乐,而是替楚怀王联系外援并借机巩固个人地位。项羽很郁闷很愤怒,项家养的楚怀王不仅不感恩,还想这么快让他成光杆司令,他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借着早晨朝见宋义的机会,项羽在营帐内杀了他,对外宣称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自己奉楚怀王命令锄奸。接到报告的楚怀王,除了无奈叹息之外,只能封慑服了诸侯的项羽为上将军。围攻巨鹿秦军时,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斧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必死,无一还心”。这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成语典故的由来。战斗打响,项羽身先士卒,楚军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动地,让做壁上观的诸侯军恐惧不安。大破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个个跪着进来,不敢仰视。项羽一战封神,真正成为诸侯首领,对垂死的秦王朝发起总攻。

4/项羽率军救赵,完全是楚怀王强行作梗、任性用权的结果。他组织诸侯开会,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为王”。项羽因为项梁之死怨恨秦军,更记得项燕临死前他发下的毒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撸起袖子大喊着要入函谷关。由于事前有人递小话,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太过凶残,加上不想让项羽做大,楚怀王就没有批准项羽的请求,而是派出项羽未来最大的政敌刘邦。客观讲,刘邦能够茁壮成长,得益于项氏。这位出身沛丰县的小混混,最初带着一群装备不精良的游击队参加薛地大会,项梁看他弱小,拨给他5000名士卒,10名五大夫将,刘邦用这些本钱首次攻打丰县即取得战果。以后的史书记载,常常是沛公、项羽并称,两个人相互倚重充当项梁的左右手,究其原因,是项梁一直为刘邦集团输血,逐渐把刘邦集团培养成巨无霸,刘邦成为笑到最后的人。所以,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出中肯而狠辣的评价“刘藉项噬项”——刘邦借助项氏起家最后反噬了项氏。而当时的项羽,根本瞧不起刘邦,甚至连假想敌的名单都没上。只是他没有想到,刘邦竟然势如破竹,首先率军攻入咸阳。虽然后来刘邦退出咸阳,但如果按照楚怀王约定,刘邦就得封王,项羽岂能善罢甘休,决定消灭刘邦集团。在生死存亡之际,项羽的另一位叔叔项伯隆重出场,彻底败坏了他的基业

5/项伯,本名项缠。结合现有史料看,在项梁和项羽起家时,没有丝毫有关项伯的记载,最后竟然能官至楚国左尹(相当于左丞相),根本原因是他姓项。韩信对刘邦埋汰项羽吝啬官位,说他把刻好的官印拿在手里抚摸,棱角都磨平了还舍不得发下去。这完全是韩信没有被项羽重用,发泄小人心中的情绪和怨恨,同时向刘邦变相、曲线要官。项羽随项梁以“诈”起家,所以时刻提防别人克隆他们的路径,环顾左右,还是自己的亲戚最可靠,必须重用,包括项伯在内的一批人获得越格提拔。但是,项伯早年与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有旧交情。秦朝统治时期,项伯曾经犯下杀人罪,被当时在下邳为任侠的张良包庇藏匿,得以保命。为报答救命之恩,处于项羽核心决策层的项伯连夜报信,告诉张良快逃,张良却把他引荐给刘邦。以项伯的身份,不可能不知道张良在刘邦集团内的地位,见张良相当于见刘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能说明项伯有意地主动地去结交刘邦,还与对方约为姻亲。不管是出于对历史发展态势的深刻洞察,还是政治角逐中的适时投机,项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传话给项羽,刘邦没有造反的意思,将亲自来鸿门谢罪,暂时缓解了刘邦集团的危机。而在鸿门宴上,项羽并非轻信刘邦的软话,而是相信项伯说的“刘邦不会造反”,所以主动出卖了提供情报的左司马曹无伤,在范增多次暗示动手时他都无动于衷。项庄舞剑也有多次刺杀的机会,又是项伯起身对舞并用身体护着刘邦,才让刘邦找机会溜走,才有了后来楚汉争霸的大戏。这段故事说明:过不好亲情关、人情关,容易踏进鬼门关。

6/随后,项羽挥戈西向,展开咸阳大屠杀,处死投降的秦王嬴婴,焚烧宫室,大火三个月没有灭。项羽的残暴,与刘邦兵不扰民并与父老乡亲“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约法三章”相比,在争夺人心上已经处于完全的劣势。接着,项羽又犯了两个战略性错误:第一,放弃关中。韩生的“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绝对是有眼光的建议,但项羽一门心思要富贵还乡,听不进不同意见,还烹杀了说他“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的韩生。最重要的,他竟然三分关中,将降将章邯、救过项梁命的司马欣、劝章邯投降的董翳分封为王。这三个人都参与了坑杀20万秦朝降卒的行动,被秦民恨之入骨,对他们不拥护不支持,怎么能守得住。第二,杀掉楚怀王​。灭咸阳后,项羽派人请示如何分配利益,楚怀王回复“如约”,意思是按照“谁先攻入咸阳谁为王”的约定,封刘邦为王。拼了老命却帮别人做了嫁衣,项羽大怒,自作主张开始分蛋糕,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打发到蜀地,又尊楚怀王为义帝,让他搬到江南。不久,项羽深感楚怀王活着就是祸害,只好自家埋雷自家排,命令九江王英布杀了他。这两个战略性错误,一方面,使项羽失去了建立可靠根据地,然后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稳扎稳打统一全国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陷自己于不义,让刘邦抓住把柄,以替楚怀王报仇为幌子动员诸侯对项羽进行围剿,提前预演了“四面楚歌”。与此同时,刘邦吸纳萧何的建议,安排张良重金贿赂项伯吹风,谋取汉中之地,建立稳固的补给基地。项伯在项羽屠杀、东归等重大事项上始终做沉默的大多数,对刘邦集团的事却竭尽全力,成功为他们拿下那块地盘——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并非虚言。胜利的天平,已向刘邦倾斜。

7/志得意满的刘邦率联军攻下楚国重地彭城,还没来得及庆功,就被项羽反攻,刘邦仓惶逃往荥阳。诸侯只服实力,纷纷背汉亲楚。范增此时给项羽出了平生最值得点赞的主意:围攻荥阳,歼灭刘邦。可惜,刘邦采用区别招待项羽和范增使者的离间计,让范增负气离开,走到彭城时毒火攻心,背部毒疮发作而死,导致军心懈散。刘邦借机使诈出逃占据成皋,再次与项羽形成对峙。为逼刘邦出战,项羽作势烹杀抓获的刘邦老父亲刘太公,项伯再次出来劝阻,“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透漏了项伯的真实心迹:你项羽得不到天下,因为太顾家,失败是迟早的事。项羽展示出“妇人之仁”的一面,放过刘太公。获得喘息机会的刘邦展开疯狂反扑,楚军疲惫不堪,粮食断绝。这时,刘邦以父妻回归为条件,答应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后,乘势追击东归的项羽,将其压逼至垓下。茫茫夜色中,项羽面对美人虞姬、坐骑骓马,忍不住吟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声悲怆,催人泪下。为保存实力,项羽率领800多壮士突围,被汉军5000多人追杀,渡过淮河只剩100多人。走到阴陵地段又迷路,一位老农故意错指方向,项羽等人陷入沼泽中被汉军追上,引军跑到乌江边时,身边唯有28骑,没有一个人是他曾最倚重的兄弟姻亲。大地苍茫,残阳如血。拒绝渡江、送走骏马的项羽经过几轮厮杀,浑身沾满鲜血仍然神勇无比。偶然一瞥,他看见了旧相识汉军司马吕马童,心知必死的项羽主动打招呼后,说完“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后,自刎而死——连死后的价值都优先照顾故人,项羽大有为感情殉道的境界。吕马童也没客气,与中郎骑王翳、郎中令杨喜、郎中吕胜和杨武将项羽分尸,5人回去后均被封侯。可笑刘邦,假模假样以鲁公之礼安葬项羽,“为发哀,泣之而去”,自己杀的人成为自己哭着悼念的人,真不知眼泪从何而来;可恨项伯,心安理得踩着侄儿的头颅,接受刘邦最高爵位列侯的封赏,并且改姓刘氏,真不知死后如何面对项氏列祖列宗。时光流逝,尘起尘灭。只是每当读到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常常让人情不自禁想起那个人、那些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