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评价标准要具体,还要有相应的工具

 凌宗伟 2023-01-15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与六边形配套的是基于由迈尔(2004)总结出的,经过实证研究证实的十条好课特征:

(1)清晰的教学结构(过程清晰,目标明确,内容清楚;角色分明,确定规则、仪式和自由空间)
(2)大量真正的学习时间(合理分配时间,守时;避免不必要的组织工作;每天的安排要有一定的节奏)
(3)教学内容明确(任务设计明白易懂,监控学习过程,教学主题结构合理,确定成果要明确、负责)
(4)对学习成果有着明确的期望值(学习任务要以指导方针或教育标准为依据、符合学生能力,通过学习反馈促进学生继续进步)
(5)教学方法多样性(丰富的演绎技巧;多样的行为模式;变化的流程形式和学习地点;均衡采用各种教学基本形式)
(6)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相互尊重,坚守规则,承担责任,保持公正,体现关心)
(7)有意义的交流(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举行学生会议,鼓励学生记录学习日志,收集学生反馈)
(8)因材施教,促进个体发展(给学生自由空间、耐心和时间;既要对学生进行内部区分,又要促进班级融合;分析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计划;对来自风险群体的学生给予特别帮助)
(9)聪明有效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学习策略,布置合适的练习任务,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创造“有利于练习的”框架条件)
(10)有准备的环境(秩序井然,设施功能到位,学习用具可正常使用)
这些特征就像花环一样环绕在教学六边形的外围,如图:

这十个特征可以理解为德国人的标准,但仔细推思考也许会发现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是有很大的启发的,至少它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有关文本提出的“质量标准”要具体许多,且提供了配套的评价工具(评价量表),而不是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者提供的三份观察表,“前两份观察表是专为传统的教学设计的,也就是第三课里提到的直接教学。第三份观察表是为开放式教学如周计划学习、分阶段学习、自由学习和车间式学习等设计的。”并指出“可以在这些观察表的基础上进行精简或扩充,在教学实习和预备期期间用来进行教学观察。”“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你们根据观察表里的项目换个角度理解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先了解了相关概念,才能辨别自己的课和别人的课所具备的优缺点和发展潜力。”“好课的十个特征不是永远有效的常数。它们可以而且必须继续发展,并按学校等级、学校类型和专业学科进行细分。”“在把观察表带进教室之前,必须想清楚什么时候实施评价,比如在一堂课上先后进行两或三次评价,也可以在课结束时对整堂课进行评价,或听完一周的课后进行整体评价。某些观察项目,如教学方法多样性或学习期望值的透明度等,不是每堂课上都可以观察到,那么可以选择直接删除这个项目。”

可见,无论是评价标准还是评价工具的使用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内容、场景、对象等因素考量的,不可能是死板的。在我们思考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时,读读这些文字,或许就不会觉得摸不着头脑了。只不过需要用心思考的是我们需要制定怎样的质量标准,要不要根据标准开发评价工具,要不要经常性地坐下来认认真真交流分享执行标准,使用评价工具的得失,对标准与工具做及时的修正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