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打针吗?是不是宁愿吃药也不想打针?但当你了解了注射治疗的发展历程,就会庆幸现在打针是多么轻松了。 把药“喂”入屁股 将药物装入一根竹管,将其伸入肛门,然后用另一根小竹管将药物推入,这是中国汉朝时出现的药物“注射”方式。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甚至取下动物的膀胱 (储存尿液的器官),将其接上一根管子,将管子伸入肛门,再挤压膀胱将里面的药液挤入人体。
这种从屁股注射药物的方式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在此之前,药物一般是通过外用或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起效较慢,口服药物的药效有时还会被胃酸等物质影响,于是人们开始尝试绕过胃,让药物直接进入人体。 用鹅毛打针 一只小狗的静脉被切开,然后被塞入了一支连接动物膀胱的鹅毛管,膀胱里盛装的药物通过鹅毛管缓缓流入小狗血液中。这是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雷恩做的注射实验,是历史上第一次静脉注射实验。实验证明,体内注射比口服药物见效更快。 克里斯托弗·雷恩正在给小狗进行静脉注射。 就这样,静脉注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注射器的进化 如果你对注射器的针头有着深深的恐惧,那么试着想象将它换成树枝、鸟骨、木钩子、手术刀,用这些器具沾上药物刺穿你的皮肤,将药物送进你的身体。19世纪中叶以前的医生们就曾经尝试过这样的治疗。 早期的医用注射器 直到1853年,由针筒和空心针头组合的医用注射器被开发出来,人们才进入了有针注射的年代。然而,注射器发明者之一的亚历山大·伍德的妻子却因注射药物去世,因为最初的注射器没有刻度,容易出现药物注射过量的情况。几年后,伍德为注射器的针筒加上了刻度。 因注射而病重 早期注射器虽然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许多人却因注射工具得不到有效消毒而感染病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随着消毒标准的提升以及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的发明,人们因注射而被感染的风险才大大降低。 无痛打针 解决了刻度和卫生问题,打针的坏处似乎就只剩下“疼”了。 1992年,德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专门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无针高压注射器。它借助高压将超细的药物直接喷出注射到皮肤下,几乎没有痛感。然而,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无针注射器还存在着漏液、价格过高等问题,因此未能普及。
虽然有针注射器令人害怕,但其已经是经过多年发展后的较安全的医疗工具了。在无痛打针普及之前,面对打针,你还是勇敢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