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不管用,就得靠拳头!

 思维观察员 2023-01-16 发布于广东

01.

喜欢不喜欢不重要,自强自保才重要。

君王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喜欢的,也会有讨厌的。然而,治国却不同,它不看你君王是否喜欢,看的是有没有必要。

谋士郑同北上到了赵国,想要游说赵王重视军事力量。两人刚见面——

赵王:先生是博学之士,来这儿对我有什么教导呢?

郑同:我是一个浅陋的人,称不上教导。现在,既然见到了大王,大王也这么问了,我不敢不回应。

两人的开场白看着礼貌,却透露着一丝敌意,一个觉得没啥可聊的”,一个暗想“偏得聊聊”

开场过后,郑同就想切入正题——

郑同: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父亲曾经教过我兵法。

赵王:我不喜欢兵法!

郑同听了拍手大笑:兵法是奸诈之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本就觉得大王您是不会喜欢它的。

郑同刚起了个头提到“兵法”,就被赵王给否了。

要想把天继续聊下去,就得先顺着对方,说他喜欢的,慢慢来。

于是,郑同立马“认同”了赵王的喜好,给出了一个条件推理:

只有奸诈之人,才喜欢兵法

大王不是奸诈之人

------------

所以,大王不喜欢兵法

条件推理中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的形式,推理符合逻辑。

我理解你为什么不喜欢,同时又给了你一顶高帽,你听着舒服。

02.

认同了情绪,但游说的目的并未达到,所以聊天还得继续。

郑同借着赵王“不喜欢兵法”的说法,把魏王也拉出来做了个例子。

郑同说他之前去见了魏王,魏王也说“不喜欢兵法”,他回应——

大王(魏王)您的德行能比得上推辞尧帝禅位给他的许由么?

许由没有受到世俗名利的连累,所以他能拒绝尧帝的禅让。

但是如今,大王既然已经接受了先王留下的江山,就得让先王的灵魂安宁、国土不遭受侵犯、社稷神灵持续地受到祭祀。

郑同在这里的说辞,包含了两个推理,一个是析取推理:

要么不被世俗所累

要么享受世俗名利

做不到(如许由)不被世俗所累

------------

则,享受世俗名利

析取推理否定一个析取支,则肯定另一个

第二个是条件推理:

如果要享受世俗名利,就得承担起责任

(魏王)在享受世俗名利

------------

则,他得承担起责任

一国之君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让祖宗灵魂安宁、让国土不受侵犯、让江山社稷延续。

魏王很认同郑同的说法。

03.

说完了魏王的例子,郑同游说的目的还是没能直接摆出来。

赵王此时也愿意听他讲故事,郑同趁着这个劲儿,又假设了一个情境——

如果有一个人带着黄金、珠宝、玉器等大量的财物,独自露宿在街头,他既没有高大威猛的身材,也没有刀枪能拿着保护自己,过不了一个晚上,他就会被害死。

通过这个假设的情境,郑同想表达一个观点:如果没自保的力量,就会受到侵害。

接着郑同才把话题套在了赵国遇到的实际情境中——

现在,如果强秦侵犯赵国边境,索要您的土地,您对它告之以理无济于事,晓之以义不被听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您没有征战时国家所必备的军事力量,您就无法抵御它们,保护自己。

郑同借助上一句输出的观点,再结合赵国实际,做了一个演绎推理:

如果没自保的力量,就会受到侵害

(赵国)军事力量不足以自保

------------

则,赵国就会受到别国侵犯

面对别国的侵犯,如果没有军事力量来抵御,就只能被动挨打、割地赔款,最后甚至灭国,死无葬生之地。

而这一切都可能源于一国之君“不喜欢谈兵法”,从而不重视军事力量建设,最后只能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赵王听后脊背发凉,赶紧虚心请求郑同指教。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聪明不一定是对的,[傻]也能令人敬佩

自己没脑子又不听意见,只能栽跟头

为了想要的东西,人很容易不择手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