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自学成才

 新用户15472188 2023-01-16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一个是否可以自学成才?

尤其是在你找不到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或者现实情况不允许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求学的情况下。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但要做到自学成才,你首先要明白到,一位好的老师,会给你提供怎样的帮助。

我指的不是知识本身。

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学习的本质。

如果你找到了那个本质,无论任何时间,无论任何地点,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你也可以自学成才。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寻找那个本质。

以教小提琴的老师举例。

如果你从来没有学过任何乐器,那么你找到一个老师之后,老师首先教给你的,应当是一些基本的知识。

比如认识音阶,如何调弦等等。

接下来,会进入到弹奏的习练。

在弹奏习练的过程里,你的老师,会为你的能力,不断评定级别。

这个级别应当学什么,下个级别又应当学什么。

直至你的弹奏技巧炉火纯青。

若是一个学佛的人,也一定听过什么是四禅定。

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每进一境,功夫便深一层。

如果你有幸遇见一位上师,那么他就能够循序渐进的教给你,如何进入更高的定境。还会告诉你,你现在修行的阶段,是怎样的果位。

是阿罗汉果,是菩萨果,还是已经见性成佛。

并且会告诉你,你应该如何修持,才能够突破当前的果位,更进一步。

至于目前的教育,其实也差不多。

从小学到大学,分为许多个年级。每个年级所学的东西都不一样,并且每上升一个年级,所学的知识,都会更深入一些。

讲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些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某些共通的特征:

他们都遵循着阶梯式的,循序渐进的法则。

这是很明显的。

不过,在阶梯式的渐进法则背后,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但格外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法则。

要讲清楚这个法则,就需要你明白,当你付费给一位老师去学习某样知识之后,他除了帮助你循序渐进的进步,还会做什么。

这个法则之所以被忽视,并不是因为其太过于复杂。

恰恰相反,它被忽视的原因,是它太简单了。

这个法则就是:

你的老师会提醒你,你要来上学。

当然,除非是没心没肺的人,你也会提醒自己:你是交了学费的,不能让学费白白浪费掉。

因此,你会告诉自己,你要去上学——即使你犯懒没有去。

也就是说,在自学的过程里,除了循序渐进的进步,你还要时时提醒自己要学习这件事。

是的,这两种法则合二为一,就是孟子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总结出的,那个自学成才的法则:

勿忘,勿助长。

勿忘,就是时时刻刻给自己提醒。

勿助长,就是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掌握循序渐进的方法。

在国外有一本很流行的,名为《刻意练习》的书,是这句话很好的注脚。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买回来,读一读。

无论学习任何知识,还是养成某种习惯,如果你能够让自己“勿忘勿助长”,那么你就能够十分快速的掌握学习的窍门。

讲完了原则,接下来是做到这一原则的方法。

要做到“勿忘”,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坚持记录。

无论任何知识或者技能,都有可以记录的部分,也都有无法记录的部分。你需要做的,就是记录那些你能够记录的。至于无法记录的部分,在想方设法都没有找到可以监测的指标之后,就放弃记录——至于原因,我会放在这篇文章的最后。

还是以跑步举例。

跑步既是技能,又是习惯。

如果你想要学习跑步,重要的不是每天跑多远。

事实上,至少在最开始的时候,你今天跑了还是没跑,跑步成绩如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忘记跑步这件事。

这意味着,你需要给自己一个评判是否“忘记”的标准——只要你完成了与此相关的某件事,那么你就可以认为,即使你没有跑步,也没有将跑步忘记。

譬如你给自己定下的标准是:

如果因为某些不可抗力,而无法完成跑步。那么只要做十个波比跳,我就没有忘记跑步。

这样一来,即使出差的时候,虽然很难完成跑步这一活动。但只要你在酒店里,完成十次的波比跳,跑步就算完成了。

波比跳不需要你换跑鞋,也不需要你出门。你只需要一平米大的地方就可以。

你可能觉得十个波比跳和不锻炼没什么区别。但做十个波比跳的意义,原本就不是为了锻炼效果。

它是心态的练习。

是为了让你不忘记跑步。

能够做到不忘记的人,才有资格谈接下来的“勿助长”。

要做到“勿助长”,记录同样很重要。

我刚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每次完成500步。

看起来很少对不对?

可这500步,很快就能够变成1000步。

当1000步可以轻易完成,并且整整一周都没有身体酸痛的感受时,则再增加步数。

但这种增加是尝试性的。尝试2000步,若感到十分疲劳,就回到1000步。

“勿助长”,就是要记录下自己能够轻易完成、持续完成的水准,并以此为标准,渐次寻找进步的可能。

如果你没有进行这种记录,那么很容易就会助长。

对自己能力的过分高估,是大多数人都不易察觉,也不愿承认的习气。但这很容易就会让人走入危险的境地而不自知。

一鼓作气完成十公里的跑步,并没有想象里那么难。

但如果你在这之后身体受到严重创伤,用了半年的时间来养病。再把跑步这件事拾起,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顺带一提,记录步数,不记录公里的原因,是这样一来,我在跑步时,就不必再依赖任何计算公里数的工具了。

我只需要在心中默默数步子就好。只需要把这只脚,放在另外一只脚的前面。

这可以让我更投入,更忘我。同时不给任何杂念可乘之机。

如果我选择听音乐,或者依赖什么计算公里的工具,那么我就做不到如此的投入与忘我。

当然,在实际的练习之中,有很多难以言说的部分。

你不需要把我的方法,当做标准。

只要把握住“勿忘勿助长”的原则,你可以尽情使用属于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有足够的机缘,遇见一位德才兼备的老师,那是莫大的福分。

放下你的傲慢,向你的老师学习。

他会让你少一些磕绊,甚至会指出一条更为光明的路径,让你得以辨别方向,终身践行。

假如你掌握了自学的方法,但同时傲慢得不接受任何人的指导,那么你充其量只是学会了自学,却没有成才。

因为这里的“才”,不只是知识,还包括品德。

要知道,那句关于自学成才的完整表述是: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学习任何技能知识,其本身的完成,并不是关键。

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里,掌握正心的能力。

那关乎你的品德修养,也关乎你一生的成就。

有知识而无品德,从来都是最下等的人才。短期能够成功,但必然会招致打压。甚至比不过那些无才无德的人。

最后,在真实的人生里,并不是每种知识和技能,都可以被记录。

也不是任何事都需要记录。

譬如人事管理,你很难循序渐进的进步。甚至,如果你让自己专注于“方法”,就会失去自己最重要的真诚。

可真诚从来不是什么方法。只是在日复一日磨砺自我的过程之中,所收获的心态。

是的,这就是我要提醒你的。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无法测量,也不必测量的。

无论是心灵上的充实,还是品质上的自我完善,又或者那个珍贵而又重要的,爱的能力。

如果非要大致分出类别,那么“人欲”,是可以测量的。而“天理”是不能够测量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明理学,会强调“去人欲”而“存天理”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阳明先生在他的《传习录》里,谆谆告诫自己的学生,不必纠结天理到底是什么。只是要“去人欲”的原因。

察觉到了一分人欲,便克制掉一分人欲。

而人欲天理不并立。只要去得一分人欲,自然便复得一分天理。

可这太抽象了。如果你没有许多年修持自己,克制自己的经验,很难理解这些话到底是在讲什么。

因此,我的建议是,不必去纠结那些无法记录的东西。

所谓“下学而上达”。

无法记录的,常常是属于“上达”的部分。也是真正的成就。

可以记录的,则是“下学”的部分。

是要你肯踏踏实实去下学,去持续的精进可以精进的,那么就一定可以上达来。

<END>

图文/勺布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