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岭南三大家之梁佩兰

 栎阳钓晚 2023-01-16 发布于贵州
人物简介
图片
梁佩兰(1629 ~1705),据吴荣光《石云山人文集》卷四所载《墓碑》,梁佩兰生于崇祯二年十二月。据《清史列传·文苑传》:“梁佩兰,字芝五,号药亭,广东南海人。顺治十四年,乡试举第一,屡上公车不得志。日与其同志砥砺文学,金台举社事,推佩兰与朱彝尊辈主坛坫,一时风雅称盛。佩兰每有所作,争相钞诵。康熙二十七年成进士,年六十矣……改翰林院庶吉士,不一年遽乞假归。途经齐、鲁、吴、越,与旧游诗筒酒醆,放浪湖山。里居十五年,属下诏敕守土官促词臣久于外者,令赴馆就职。佩兰入都,散馆以不能国书不入等,放归,寻卒……与南海程可则、顺德陈恭尹、番禺王邦畿、方殿元暨殿元长子还、次子朝,同以诗鸣粤中,人称为岭南七子。其诗从汉魏入,不借径三唐,新城王士禛、秀水朱彝尊、吴江潘耒尤推重之。四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六莹堂前后集》十六卷。”王煐守惠州,与梁佩兰、屈大均、陈恭尹等岭南诗人诗酒唱和,友情甚深,王隼编《岭南三大家诗选》,收梁佩兰、屈大均、陈恭尹三家诗作,王煐出资刊刻并作序。
书画
梁佩兰对苏轼书法寝馈甚久,且得苏字精髓。从他五六十岁书赠吴兴祚的对联中可窥一斑。该联甚得东坡书潇洒傲岸之意,大笔濡染,放意铺排,字势开张,扬左抑右,伸缩自如。如:偶、值、放、衙、咏、何、妨、拄诸字,侧笔取势而神情秀发,圆笔使转而力满气足;结字似离反合,正中寓奇,振荡摇曳,骨劲秀伟;章法运实控虚,茂密中透空灵,散淡中见娴雅。"对云山"三字上下联属,圆笔裹束,体势敧侧,俯仰照应,又见米字风韵。
梁佩兰行书的第二个来源是米芾行书。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米芾爱洁成癖,性狂放,所为多不同流俗,故时人又称之为"米颠"、"米痴"。苏轼云:"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书涵泳二王,融合唐人,沉着飞动,自成一家。用笔爽利劲健,八面出锋,其书势多敧侧,俯仰向背,照应有致。章法上疏密相间,行气波动而流畅。后人常谓米芾开"尚奇"之门。梁佩兰学米书,当有性情禀赋相合处。
图片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梁佩兰》对梁佩兰生平履历、书风转变、艺术成就等进行了详细剖析。梁佩兰是清代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他一生虽热衷仕进,可在多个艺术门类均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梁佩兰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从事着课徒、编校、诗文创作、书信往来等与案头笔政有关的事物,书写是生活的常态。所以,这种在实用中"无意于佳乃佳"的小字写得安闲儒雅、古淡天真,成了梁氏书法的精品。梁佩兰在清代的岭南书坛可谓风格突出、自标一格,但未见专门的书法论著,甚至连论书的言论也极少。
诗歌
明清之际诗坛,推“江左三大家”与“岭南三大家”。六大家中,“江左三大家”由于身处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在政治上有较高的地位,其人其作受到后人较多的关注,而“岭南三大家”的影响一直局限于岭南。在旧的文学史观下,如果说三家之中的屈大均以抗清志节、陈恭尹以忠孝品行还能博人一顾,则六十岁的老进士梁佩兰简直无善可采,宜其长期居于冷宫,好在这种情形近年已经有所改善。中华书局推出的《梁佩兰集校注》,在其余二家屈大均、陈恭尹的著作均已有笺注本问世的情形下,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梁佩兰的生平来看,他其实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诗人。在获得考中进士消息时,他正在客寓,“色不为动。曰:老而成名,归得肆力于《丘》《索》,足矣”(方正玉《哀词》)。在他漫长的科举、游历、家居生活中,他主要的兴趣和精力大约都在作诗上。他结交的人物很广泛,有大学士之子纳兰性德,两广总督吴兴祚,文坛盟主王士禛,以及孔尚任、朱彝尊、徐乾学、查慎行等当时知名人士,他们对梁佩兰都非常推重,主要是看中他的诗歌才华。而他也以文会友,乐此不疲。宋以来文人编集,往往难于割爱,不悔少作,良窳杂陈,令读者头大,而梁佩兰自己编定的诗集,去取颇为严格,大部分都颇堪讽诵。在他去世前一年,世交方正玉来访,他犹念念家中拮据,恐诗文难以付梓。这也可以作为一个旁证。
作品鉴赏
梁佩兰诗的内容与他的生活相应,除了《养马行》《采珠歌》等部分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外,比较多的是行旅诗、山水诗、咏物诗、唱酬诗。他对经历各地特别是广东山川风物景色的出色描绘和热情讴歌,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有着积极的意义。梁佩兰为人清恕达观,表现在诗上就是无乞态,无狂状,热情而有节制,细致而不纤弱,体现出一种清健的风格。至于体裁,以往对他的古体长篇比较称道,比如《养马行》《日本刀歌》等,这些诗气势奔放,很能体现作者才情。
《养马行》
序:庚寅冬,耿、尚两王入粤,广州城居民,流离窜徙于乡,城内外三十里,所有庐舍坟墓,愁令官军筑厩养马,梁子见而哀焉,作《养马行》。
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并分王仁。
王乐养马忘苦辛,供给王马王之民。
马日龁水草百斤,大麦小麦十斗匀。
小豆大豆驿递频,马夜龁豆仍数巡。
马肥王喜王不嗔,马瘦王怒王扑人。
东山教场地广阔,筑厩养马凡千群。
北城马厩先鬼坟,马厩养马王官军。
城南马厩近大海,马爱饮水海水清。
西关马厩在城下,城下放马马散行。
城下空地多草生,马头食草马尾横。
王谕养马要得马性情,马来自边塞马不轻。
人有齿马,服以上刑。
白马王络以珠勒,黑马王络以紫缨,紫骝马以桃花名。
斑马缀玉锁,红马缀金铃。
王日数马,点养马丁,一马不见,王心不宁。
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
注:以赞颂之笔,写风刺之旨,贵畜贱人如此,其败亡也必然矣。此种诗前无所承,后无所继,应是独开生面之作。“城南马厩近大海”以上用真、文通韵,以下用庚、青、蒸通韵,莫认作一韵到底看。
《日本刀歌》
市中宝刀五尺许,市中贾人向予语。
红毛鬼子来大洋,此刀得自日本王。
王使红毛预斋戒,三日授刀向刀拜。
龙形虎视生气骄,抽出天上星摇摇。
黄蛇之珠嵌刀首,百宝刀环未曾有。
有时黑夜白照人,杀人血渍紫绣新。
阴晴不定刀气色,风雷闪怪吼墙壁。
相传国王初铸时,金生火克合日期。
铸成魑魅魍魉伏,通国髑髅作人哭。
人头落地飞纸轻,水光在水铺欲平。
国王恃刀好战伐,把刀一指震一国。
红毛得刀来广州,大船经过海若愁。
携出市中人不识,价取千金售不得。
我闻此语空叹呼,兵者凶器胡为乎!
中国之宝不在刀,请以此刀归红毛。
注:字字锋芒逼人,骇胆栗魄,末见中国所宝在明德不在武事,尤得尊崇之体。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春,王煐与梁佩兰订交于京城。《岭南三大家诗选》卷首王煐序:
“(药亭)先生以戊辰进士授庶常,而予亦旋出守岭南之循州,遂得订交于京邸。”
次年,王煐出守惠州。在岭南期间,与梁佩兰交往更多,更密切。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五月间,梁佩兰到惠州过访王煐,有诗记之。
梁佩兰《过惠州访王紫诠太守》:
“不辞舟楫长江路,今日东来谒使君。
讴祝遍闻循父老,交游几见客同群。
新诗且喜呈花下,良会何难至夜分,
忆雪楼头看明月,鹤峰高插碧天云。”(《六莹堂二集》卷七)
时王煐在惠州西湖筑代泛亭初成,梁佩兰作《夜坐代泛亭对月用海琼子韵》:
“分明官廨月,只当在湖看。
坐逼疑月浅,亭森耐竹寒。
半篙瓜蔓水,一缕钓丝滩。
乡梦连宵到,难将语所欢。”(《六莹堂二集》卷五)
王煐在罗浮顶筑子日亭成,梁佩兰作长诗《惠州太守王子千罗浮子日亭落成歌以寄之》贺之,有“何人筑亭在其上,循州太守今豪贤”之句。
《阁夜》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尾联写出即使身在黑暗,也要抱有希望,不断追求,否则怎么能着到到海上喷薄日出的壮丽美景呢?作者用反问手法强调了看到日出后的喜悦和兴奋,表现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情感
《惠州王紫诠太守筑罗浮子日亭落成作歌寄之》
登山不到罗浮巅,举足万里真徒然。
瑶房璇室七十二,群真笙鹤长喧阗。
况支蓬莱一左股,金陵地肺遥相连。
风云雷雨出其下,上界漭沆涵澄鲜。
夜来星宿照分野,有若榆树垂金钱。
齐州九点尽可数,中原一缕摇轻烟。
就中飞云更奇绝,天门詄荡云联绵。
银河屈注倒在背,帝座豁落平当前。
神霄斧凿施不下,鸟道岂有藤萝牵。
何人筑亭在其下,循州太守今豪贤。
为亭命名曰子日,意象直探鸿蒙先。
世间万事起根本,黄钟子气无不全。
静为动本太极理,循环迭运非言诠。
阴阳旋转推昼夜,阳明玉烛光回天。
紫微垣中日杲杲,太阴螮蝀安能缠。
此山三更坐见日,高与泰岱齐比肩。
天鸡大叫海水动,海中涌出金盘圆。
羲和整辔升若木,神人枉用回秦鞭。
太守名亭复为记,二楼伐石为碑镌。
大书年月人某某,千秋万世名山传。
附书仙人海琼子,倡和共掣云霞笺。
平生济胜仗筋力,匡庐白岳随攀缘。
罗浮家山望咫尺,反似往昔游幽燕。
山灵待我谢招手,不久黄鹄来高鶱。
洞门借骑蝴蝶入,峰顶或就桂父眠。
烦君斸取茏葱七尺遗赠我,相酬先寄《飞龙篇》。
注:波澜层叠,中就子日二字阐明动静互根全理,而仍不入于腐,笔故超、气故达也。仙人海琼子,作者自谓。
人物墓葬
图片
梁佩兰墓位于市东北郊白云山柯子岭南麓,已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尚好。坟面用灰沙构筑,分有坟头(山圈)、山手和前台。南向,全长约13.4米。地面铺灰沙,分3级,坟头最高,山手、前台依次而下。坟头用版筑的灰沙墙绕成半圆筒状,直径2.7、正中处最高为1.2米,当中有碑龛,石碑早被挖去,根据留下的痕迹得知,原碑高98、宽45厘米。龛前有灰沙拜桌,高出地面。两出手之间横宽约5米。墓志石2块,分嵌于两边平肩的灰沙壁中(挂榜),碑石黑色,风化严董,志文多已剥落。前台向两侧扩展,宽约8米。因墓址所在的山坡较陡,在坟头后面依陡坡再圈筑两重挡土灰沙墙(会岭),里面的一重灰沙墙头有浮雕式祥云涌月装饰,墙中嵌一灰黑色碑召,高60、宽38厘米,正中并排刻:"赐进士出身征仕郎翰林院庶吉士显考药亭梁公府君敕封孺人显妣梁门何氏太夫人之墓"。下款由"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十二月十九日癸酉之吉孝男僧宫"以及孙、曾孙共14人立石署刻。墓地周围已成整片松林,坟面杂草灌木丛生,几与人齐。东边山手处有1穴用水泥新筑的坟,打破了梁墓前台的东侧,新坟正中有花岗石碑"新会梁公贤信之墓",是1951年入葬的。据吴荣光撰的重修墓志得知,灰沙坟面是道光六年(1826)重修的,坟中山手两边挂榜的2块志石即为吴荣光撰书。重修时还在坟后加筑2重挡土的灰沙护墙(会领),又在坟头中另立新碑(已被挖去,不存),原墓碑则移置于内重的护士墙(会领)当中。
梁佩兰说:“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人才难得,身为梁氏的一份子,我想把梁氏的人才都记录下来,弘扬梁氏文化,传递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