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中医之门径

 忍思静诚 2023-01-17 发布于山东

大疫三年,网红庸医如跳梁小丑,欺上瞒下、祸国殃民,家中老人不幸离世,内心大恸。“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起心动念,拟自学中医,不求为良医大医,只求自救,守护家人以保健康。

自学中医是否可行?

说“不行”有一万个理由,想学就一个理由,就是“怎么行”。历朝历代都有自学成材的中医大家,比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清乾隆年间“一代宗师”黄元御、晚清经方大家曹颖甫、民国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近代经方大师岳美中、擅长急症重症救治被誉为“中医的脊梁”的李可等等。所以,自学中医是可行的。

怎么自学中医?

【1】中医自学门径

但凡治学均有门径,如何少走弯路、快速入门?既可由易到难、从歌诀等启蒙入手,也可由难到易、从中医经典入手。而“中医鬼才”倪师海厦建议选择后者,能够快速建立概念,正本清源、纲举目张,不至于舍本逐末、一叶障目。庆幸有倪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人纪》系列讲解,对于毫无根基的门外汉实在是一种福音。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岳美中教授也建议从经典入手,宁涩勿滑。

按倪师建议的自学顺序,先学《针灸大成》,其次《神农本草经》,再次《黄帝内经》,最后学《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上讲座都在《人纪》系列里。为什么按此顺序呢?有了经络针灸的基础,了解了本草的药性,熟悉了内经讲人的生理、病理,伤寒金匮的经方就浑然天成、水到渠成了。

【2】熟、悟、恒

自学中医要能“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唯有经典条文烂熟于心,尤其是《伤寒》《金匮》,方能为有源头活水来,临证方能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自学中医要有“悟性”。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中医是门临床医学,最忌纸上谈兵。需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自学中医要有“恒心”。贵在坚持,时间从哪儿来?一要戒手机,远离手机,严格控制上网时间;二要戒追剧,远离各种电视剧。把挤出来的时间多看书、多思考、多领悟、多实践。

【3】自学方法

网络高度发达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在资源搜集无比便利,有书籍有视频有音频有笔记,坏在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如何遴选特别头疼。

第一阶段:入门。个人觉得入门宜精不宜滥,就以倪师的《人纪》系列讲座视频+讲义作为根本,通过四大经典学起,做好笔记。建立阴阳五行、六经八纲等基本概念,熟读本草内经伤寒。从感冒等小毛病开始练手。

第二阶段:进阶。博观约取,一读倪师讲课中推崇的书籍或大师,如古籍《世补斋医书全集 》《证因方论》《石室密录》,当代经方家黄煌教授《中医十大类方》、刘力红教授《思考中医》等等;二读四大经典的名家解说,如《注解伤寒论》《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黄元御《伤寒解》、胡希恕、郝万山伤寒论讲座等等,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三读《天纪》,医易同源,了解熟悉《易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四是用好工具书。古汉语工具书如《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医四大经典工具书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有校注和语译系列,校注有《伤寒论校注》《神农本草经辑注》《素问校注》等,语译有《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等。五是勤读医案。重点看倪师医案、李可医案等,不断提升辨证论治的水平。期望可以给自己家人调理身体、治疗慢性病。

第三阶段:精进。中医博大精深,奥妙无穷,需勤学善思,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精进。

资源分享:公众号“汉唐经方再传承”,有整理好的全套《天纪》《人纪》视频,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倪师生平、扶阳论坛等很多珍贵资料,是目前为止我发现的整理最全最好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