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鲁明源解读运气七篇应...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23-01-17 发布于河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鲁明源
解读运气七篇应从“气、象、数、理”入手
摘自2022-8-5中国中医药报

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七篇大论”,是中医时间医学的典范,准确解读运气经文,是理解、掌握、运用五运六气知识的起点和基本功。但经文晦涩难懂,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若能从气、象、数、理入手,可以较好地理解五运六气的理论原则、思维特点,以归纳解析六十甲子周期中复杂的运气格局变化。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素问·天元纪大论》载“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提示天地源于一气,万物整体联系;而“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说明阴阳五行是天地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则,即所谓“理”。析言之,天有寒暑燥湿风火,可用三阴三阳六气概之;地有生长化收藏,当以五行木火土金水统之。


三阴三阳与五行盛衰周而复始,即形成了万物不同的周期性节律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可以显现为各种不同的“象”,在天有星象、在地有物象、在人有病象,但天地人三才同律律动,其象息息相应。


为了概括这种复杂的周期性变化节律,《内经》借助天干和地支作为工具进行推演,推“数”的方法属于传统算学的范畴,具有提纲挈领、易用难忘的特点。如凡2022年为壬寅之岁,则知“丁壬之岁,木运统之”,为木运太过;“寅申之岁,上见少阳”,是少阳相火司天。需要说明的是,五运六气理论提示了多种时间周期节律的存在,这些周期与五行星的运动规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文也反复强调对日月星辰的观察,结合《史记·历书》“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的记载,说明古天文学应该是《内经》运气学说的重要科学依据,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即五行“盛衰、乘侮、胜复”之“理”。五行有盛衰乘侮,六气有亢害承制,其变化无非“盛衰、乘侮、胜复”,此可称之为分析运气格局的六字真言。《内经》对六十年甲子周期中每一年运气变化都有详尽的记载,这些经文分析的要点就是用五行“盛衰、乘侮、胜复”之“理”,解析天、地、人变化之“象”。如壬寅之岁,五运岁木太过,当有“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木盛极则有金气来复;六气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其基本特征是“火木同德”,司天相火为暑气,暑必兼湿而为雨,火盛极则寒气来复。

故2022年的运气特点是风、火、凉、燥、寒、湿等诸气杂糅,其相应的诸多变化载于《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但若以星象、物象和病象三分之,则纲举目张,条理分明。

所以,《素问》运气七篇论述五运六气的基本脉络可以概括为:三才合一,同步律动;理气象数,四位一体。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就是观人与天地之象,推干支气运之数,明阴阳五行之理,悟流转更迭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