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长了一岁, 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 那么岁与年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尔雅释天》里说: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按照尔雅里的说法, 岁,祀,年,载的含义并无区别, 只不过是三代对年的不同称呼而已。 注:唐虞是传说中比夏还早的年代, 千字文里说,有虞陶唐。说的就是这个时期。 以上的说法, 表明随着改朝换代, 会对纪年的称呼进行区分, 表示受命于天,而非受之于人。 那么为什么三代及之上会这么取名呢? ![]() 这与三代的风气不同有关。 夏朝称为岁, 是因为岁主要指占星纪事, 夏朝重视天占。 商朝称为祀, 是因为祀为祭祀, 商人重视鬼神之说,尚鬼。 周朝称为年, 是因为年为稼穑,年谷为重。 周人尚农事。 在《说文》称:“年,谷熟也”。 说明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 ![]() 在晋朝郭璞在《尔雅注》中的说法: 岁,取岁星行一次; 祀,取四时一终; 年,取禾一熟; 载,取物终更始。 岁,是一个天文概念,它的起点是冬至, 太阳从冬至点运动到下一个冬至点的时间, 是一个回归年, 古历称这个长度为“岁实”, 因此,岁的长度基本上是固定的,约365天。 年,是一个历法概念, 从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 被称为一年。 它的起点通常是正月初一夜半, 过年就是如此。 年的平均长度虽然也是回归年, 正常历年有12个历月, 约354天, 闰年有13个历月,约384天。 另外,周天也是与年岁有关的一个概念。 对于传统历法, 人们规定太阳平行一天的距离为1度, 因此,在晋代的虞喜发现岁差现象之前, 太阳环绕一周天的时间, 刚好等于回归年。 所以,当时人们认为周天长度与回归年日数在数值上是一样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