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景园林对标的不是宝馨科技,而是钧达股份,甚至超越钧达股份 1,很多文章,把乾景园林对标宝馨科技,因...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23-01-17 发布于山东

1,很多文章,把乾景园林对标宝馨科技,因为都是HJT路线,看似完全正确的,但个人觉得,从实际的项目进度和运作路径看,乾景园林应该对标钧达股份,钧达股份21年6月份收购捷泰科技51%股份和股份转让,再到后来22年7月继续收购剩下49%股权,节奏类似。

国晟的相关背景资料,不做多介绍,相关的老师已经研究的非常充分了,请参考@西哈33@调研爱好者等资料。

2,纵观HJT新势力里面,个人认为最有前途的除了华晟科技外,就是国晟科技了,这两个背后都是政府背景的产业资本在压住新赛道,合肥此前向来以产业投资成名,周边几个城市也开始在学习合肥模式,相关政府政策大力扶持新技术,其中比如HJT领域,从报道的各地方政府新闻看,安徽各地方政府产业园签约等项目巨大,是有可能颠覆现有的产业竞争格局的。当然也有人说,技术压的对就是产业引领者,压错了就是活埋。

3,为什么要对标钧达股份,甚至要超越钧达股份,核心是背后的技术。先说结论:HJT是未来光伏技术路径里面,最有可能颠覆现有路径的技术,Topcon目前只是阶段性的过渡性质,23年HJT产业化元年,股价炒作元年。

1,龙头企业成本,今年年底已经接近PERC组件,行业未来继续降本空间巨大。

参考另外一个公众号的文章(背后来源券商的数据),年底已经做到PERC一样的成本,0.89元

和PERC替代BSF电池一样,和现有技术成本打平并不是HJT的终点,事实上,顺着上述降本路径,HJT在可见的2年仍有非常大的降本空间,各环节顺利的实现将助力HJT在未来快速提升渗透率提升,完成对PERC的替代。在不考虑硅料成本下降的情境下,预计HJT电池2024年成本还能在2022年测算基础上下降0.3元/W,考虑其更高的转换效率,这带来远超PERC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目前华晟的非硅成本为0.33元/W,预计2022年年底可以降到0.28元/W,在同等条件下,PERC技术的166电池为0.16元/W,即在非硅端两者相差0.28-0.16=0.12元/W。叠加HJT的薄片化优势,2022年底基本实现166电池片和PERC单W制造成本打平,2023年初实现210电池片和PERC单W制造成本打平。 HJT硅棒利用率&良率更高:半棒半片工艺可为HJT带来4%的良率提升,且可使HJT的硅棒利用率比TOPCon高6%,此外TOPCon黑芯片问题放大了HJT硅棒利用率优势,最终HJT可以比TOPCon高出近10%的硅棒利用率。如果使用相同的硅棒,切同样的厚度,HJT的硅片收益比Topcon高出几分钱一瓦,主要原因如下:

(1)HJT的硅棒利用率比Topcon高出6%,良率高4%。HJT的半棒半片切片方案可以带来: 设备产能损失不到10%; 硅损不到0.7%; 电池端的效率可提升0.03-0.05%; 降低0.3%的电池端碎片率; 在130m薄片的情况下良率提高近4%。 【其中:降低的0.3%电池端碎片率可以抵消0.4%的硅损,剩下的0.3%硅损还可以被电池端的效率增益部分抵消(即+可以基本抵消掉);剩下10%的切片机产能损失微乎其微(即可忽略不计),最后算下来可以带来近4%的良率提升(即最后只剩下)。

  HJT除了可以利用半棒半片工艺带来4%良率上的收益之外,其优势还在于: HJT本身比TOPCon高3%的硅棒利用率; HJT对硅片的容忍度比TOPCon要高很多,可用TOPCon的头尾料进行生产,此优势又可以使HJT提升3%的硅棒利用率。 因此,相较于TOPCon,HJT不仅良率提高了近4%,而且硅棒利用率还比TOPCon高6%(即+)。 此外,TOPCon中边皮的效率损失至少有0.15-0.2%,而HJT只有0.05%,因此HJT还可以利用边皮,能够降低N型复投料的比例。如果未来可以为HJT专门做硅片的话,HJT在硅片端比TOPCon每W可以少几分钱的成本。现在没有HJT专用硅片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硅片行业还比较守旧,二是市场上HJT量少。  

(2)TOPCon黑芯片问题放大了HJT硅棒利用率优势:目前TOPCon存在黑芯片的问题,黑芯片是指硅片氧含量高且在高温下氧占位了硅,造成了电池片或组件在EL检测时中心发黑的现象。现行业对TOPCon的黑芯片有容忍度,但在HJT和PERC中是不允许这种不良的,这种不良在目前的TOPCon中占比4-5%。 随着未来TOPCon对良率的要求变高,黑芯片会使得TOPCon比HJT硅棒利用率低3%。 再加上之前的6%,最终HJT可以比TOPCon高出近10%的硅棒利用率(即++)。

  2、银浆降本——银包铜&0BB推向银浆用量在当前基础上再降低40%+ 银包铜:银包铜技术更加适合HJT,主要系HJT是低温工艺,TOPCon为高温工艺,在高温下,银会从表面脱离,使得铜颗粒暴露在空气中,因为高温迅速氧化为氧化铜,氧化铜电阻比银高得多,容易造成电池片部分区域失效。2022年年底华晟166的电池片背面副栅部分将全部切换到使用银包铜技术,且转换效率不会受到影响。预计2023年一季度导入双面银包铜,公司正在做双面导入的优化,双面银包铜能够降低金属化成本5-6分钱/W(单面银包铜可降低2-3分钱/W)。 0BB:HJT银耗现在主流玩家基本都做到了18mg/w,主栅8mg,副栅10mg,0BB后银耗目标下降至12mg/w,银浆耗量节约三分之一。0BB只是在电池片头上稍微有点主栅,因为焊接需要类似鱼叉样子的东西,中间就没有了主栅。SMBB166 组件的银耗量为130mg,很多能做到125mg。0BB主栅银耗为0,副栅100mg,如果用钢网的话85mg,钢网现在也进入了中试阶段。0BB设备预计2022年年底可完成可靠性测试,2023Q1去客户端中试。 HJT量产银耗量降低分为几个阶段: (1)M2 5BB电池,效率22.5%,单片耗量350mg,9BB电池,效率23%,单片耗量250mg; (2)M6 9BB电池,2020年效率23.5%,单片耗量220mg,2021年效率24%,单片耗量180mg; (3)M6 12BB电池,2022年3月效率24.5%,单片耗量<150mg,每w耗量22.3mg; (4)2022Q3,SMBB+钢网+专用浆料,单片耗量降低至120mg,每w耗量17.6mg; (5)2022年H2,背面副栅使用银包铜浆料,单片银耗降至100mg,每w耗量14.6mg; (6)2023年全面应用银包铜浆料结合0BB技术,单片耗量降低至70mg,每w耗量10mg; (7)2024年+,电镀铜技术应用,全面取代含银浆料,每w降低为0mg。

  3、铟降本——铟不会制约行业发展 (1)AZO靶材帮助行业靶材环节降本50%。在HJT电池的第三个环节PVD环节,是用溅射工艺来生产双面完全一样的TCO透明导电膜,需要用的靶材ITO成分为氧化铟和氧化锡的合成物,目前主流技术是97%氧化铟3%氧化锡和90%氧化铟10%氧化锡,区别是2方面:1)铟贵锡便宜,9010可以降低铟使用量;2)但973比9010的电池转换效率略高。 综合看,过去一片电池片需要的靶材是130mg,现在通过设备PVD的工艺改进和靶材回收,做到了降低到90mg。过去ITO用量130mg/片(166尺寸),按照ITO靶材价格2500元/kg估算,对应靶材成本为0.325元/片(130mg/片*2500元/kg),即0.0478元/W(按照166电池片对应功率为6.8W/片相互转换)    而现在迈为的新工艺是正面还是传统的ITO,用量为45mg,背面改成新型的AZO(AZO是铝掺杂的氧化锌(ZnO)透明导电玻璃的简称),用量也是45mg,那么通过背面工艺的改善,用AZO替代ITO,那么总ITO靶材使用量直接减少了50%,即只有正面的45mg/片。 正面:45mgITO靶材的成本为0.1125元/片(对应0.0165元/W)【每公斤ITO为2500元,其中包括了纯铟(33.6mg)是0.0504元/片即对应0.0074元/W】。 背面:45mgAZO靶材的成本为对应0.045元/片(对应0.0066元/w)【每公斤AZO为1000元】。 合计靶材总成本(45mgITO+45mgAZO)约0.1426元/片即为0.021元/W。靶材成本由0.0478元/W降低到了0.021元/W,降低了50%+。0.021元/W的靶材总成本在2022年底的电池片总成本0.9X元/W中的比重将非常小。     (2)铟的储量充足,铟不会制约HJT行业发展。0.021元/W的靶材总成本中,纯铟为0.0074元/w,考虑现在ITO靶材主流技术路线是9010氧化铟vs氧化锡,真实的铟使用量是只有33.6mg/片(对应4.94mg/W)左右(因为纯铟占了氧化铟的83%,算法为45mg*90%*83%=33.6mg/片)。且33.6mg每片电池片的铟使用量对应1GW需要5吨铟对应750万元(4月最新铟价为150万元/吨)。根据靶材企业壹纳光电调研数据估算,按照当前全球铟储量为35.6万吨,可以在年电池片产能300GW的背景下使用接近400年;或在年电池片产能500GW的背景下使用接近150年。 由此得出结论,全球铟的储量充足,不会成为制约HJT电池技术发展的掣肘。   

4、规模化降本——最容易被忽视&不断被认知 规模效应下生产成本不断降低,非硅BOM成本中浆料、化学品、网板、靶材成本均显著下降。根据华晟实证数据显示,2022年1月与7月非硅BOM成本对比来看,银浆单耗由0.25元/W降低至0.13元/W,降低49%;化学品由0.03元/W降低至0.009元/W,降低72%;网板由0.02元/W降低至0.005元/W,降低76%;靶材由0.05元/W降低至0.04元/W,降低25%。
根据华晟实证数据,2022年1-7月非硅BOM成本持续下降,1月非硅BOM成本为0.38元/W,7月非硅BOM成本已下降至0.22元/W。

拉长时间周期看,HJT是正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双面率最高的电池:2024-2025年的HJT能力展望(基于66版型):量产效率超过26%;210组件功率超过740W;电池片双面使用银包铜,银占比低至30%;硅片厚度约为100μm;TCO透明导电膜中的铟与非铟叠层技术路线的比例:铟的叠层小于15%,非铟占85-90%。在这种条件下,HJT电池片的单W成本要比PERC便宜一毛钱甚至更多。最终HJT的天花板会高于TOPCon,在单W成本上会有至少7-8分钱的优势,这样的差异足以实现产业颠覆并吸引大厂扩产。$乾景园林(SH603778)$ $钧达股份(SZ0028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