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脑梗死患者FIB急性升高的案例

 医家小二 2023-01-17 发布于山东

作者:郭诗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 。脑梗死占脑血管疾病 50% 以上 。脑梗死患者血管腔呈现狭窄或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的脑动脉中容易出现血栓,引发动脉阻塞,患者脑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发生脑组织坏死 。

病例描述

患者袁某,男,66岁,主诉:乏力1周余,急诊拟“乏力查因”收入我院。

现病史:(家属代诉)患者1周余前开始出现发热,热峰38.5℃,无寒战抽搐,遂到其他医院就诊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仍反复发热,自行服用“安宫牛黄丸”治疗,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后出现双上肢乏力,右上肢乏力程度偏重。双上肢乏力反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热峰38.5℃,伴精神欠佳、语声低微,至当地医院就诊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既往史:1、“高血压”病史7年。

2、“痛风”病史10余年。

辅助检查:头颅CT:1.考虑左侧额叶、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少许腔隙性脑梗塞,请结合临床,建议进一步MR检查。

2.脑萎缩;脑白质疏松。

初步诊断:

1、中医诊断: 中风

2、西医诊断: 1.乏力查因 2.腔隙性脑梗塞 3.脑萎缩 4.高尿酸血症 5.高血压3级 很高危 6.胃切除术后

案例经过

(一)实验室检查

(1)凝血五项:其中纤维蛋白原(FIB)第一次做的结果是8.28g/L,该结果超过了危急值范围,且与前次结果4.14g/L相差较大,需要进行复查。在检查当日质控、仪器状态、试剂没问题的情况下,进行重做。FIB第二次结果为8.48g/L,和第一次结果差别不大。见图1。

图1   凝血五项的前次结果和当前结果

(2)血清生化检测:见图2

1、总胆固醇(TC)6.07mmol/L   上升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5.10mmol/L 上升

该患者4月26日DD和FDP异常增高后又迅速恢复正常,如此昙花一现,何解?

图2   生化检查

案例分析

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FIB指标经过三天后急性升高,从4.14g/L达到8.48g/L,也让检验人员疑惑到底是什么疾病导致病情变化之快。经病例查询,原来患者有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史,结果符合临床。

患者的凝血功能突然出现了急性紊乱,结合现病史,提示存在患有脑梗死的风险,且纤维蛋白原数值越高,风险性越大。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引发局限性脑组织坏死。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而凝血功能紊乱会导致患者体内的凝血物质FIB增加,从而造成脑组织微循环障碍,加重患者颅脑损伤。

总结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超过心血管及肿瘤,在我国的高发疾病中位列第一,最严重的是急性脑梗死,由于发病较急,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严重者还会引发死亡。因此,凝血功能的监测能向临床提供了明确的提示和建议,使患者获得及时的诊治,从而降低病死率。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医家小二首发,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郭诗琪,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本文观点仅做参考,如对某一观点有争议,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维护网络环境,请勿发表不当言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