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发肃降面面观》柯雪帆宣发与肃降,是肺...

 新用户9072UNAh 2023-01-17 发布于广东
《宣发肃降面面观》柯雪帆
宣发与肃降,是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一种具体体现。宣发与肃降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1肺的呼吸;2水液的输布与排泄;3皮肤卫气的活动。
(一)辞语的出处与认识沿革
首先明确提出“宣发”二字,并与肺联系在一起的,是宋《太平圣惠方》,其在“治肺气喘急诸方”中指出:“夫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宣发腠理,而气者皆肺之所主也。”

首先明确提出“肃”、“降”二字,并与肺联系在一起的,是清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其在“肺痹”中指出:“肺为呼吸之橐菕(tuolun),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

在宋 朱肱所撰《类证活人书》中已经有“肺为天,其位至高,其体至清,故用轻清顺利之剂投之,使肺气清肃而火易散也”的记载。如进一步探索,则以上论述皆源于《内经》。《素问 六微旨大论》指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就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灵枢 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与肺气宣发之意相近,但概念尚未明确。《素问 五常政大论》有:“审平之纪,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的记载,是肺气肃降的萌芽。此外,《素问 经脉别论》说:“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也有宣发之意。同篇”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说,有肺气肃降之意。1972年上海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学基础》认为,宣散与肃降是肺互相联系的两种功能。1996年出版的全国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肺气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宣”与“降”两种形式,宣,是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阳性运动,展放运动和上升运动);降,是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阴性运动,内收运动和潜降运动)。清肃就是清洁,有肃清肺本身及呼吸道内异物的作用,总之,肺气宣发与肃降的理论,起源于《内经》,成熟于明清,明确于近年。

(二)现代理解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表现在呼吸方面,就是呼出浊气与吸入清气,也就是肺的呼吸运动。肺的呼吸运动一旦失于宣肃,就会出现咳喘憋及胸闷、气促、气急、胁胀,这就是《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对全身各个脏器气机的升降,起着调节的作用。如果人体欲将清气由肺进一步吸入深部,还需要肾纳气作用的协助。如肺失宣肃十分严重,或日久而加重,可导致肾不纳气。肺气与心气相结合形成宗气,肺失宣肃严重,或日久加重,会引起宗气不足。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吸收的谷气相结合,形成真气,肺失宣肃日久,可导致真气不足,出现全身性的气虚。肺失宣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肝气的正常疏泄,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这就是《素问 灵兰秘典论》所说的:“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节,是指治理调节全身的气机。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表现在水液运行方面,是将有用的水液向全身布散(这属于宣发),将多余的、无用的水液,通过汗腺排出(这也属于宣发),或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这属于肃降)。肺失宣发或肺失肃降都能引起水液停留而出现汗少、尿少,甚至水肿。调节水液属于肺“治节”功能的一部分。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表现在皮毛,是通过卫气而起作用的,因此有“肺主皮毛”、“肺主气属卫”之说。其作用有三个方面:
一是调节汗腺的分泌。肺气失宣,汗腺不开,则无汗或少汗;肺气失肃,汗腺不关,则盗汗、多汗。
二是调节体温。肺气失宣,卫气流行受阻,不能达表,则恶寒;卫气被遏严重,则郁而发热;肺气失肃,阳气不收不降,可出现虚热 或阴虚潮热。
三是抵抗外邪。肺气宣肃正常,卫气在体表皮腠间流行正常,形成体表抵抗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防御线。风寒之邪入侵的初期容易导致肺气失宣,温热病邪入侵或风寒邪气化热,容易导致肺气失肃。

(三)病理
肺气失宣与肺气失肃,均能出现咳嗽、喘憋、胸闷、气急、水肿等症,并且容易感受外邪。临床上,肺气失宣与肺气失肃常常同时存在,合称肺失宣肃。但二者毕竟有区别,即使同时存在,也有主次不同。

疾病初期大多为失宣,后期多为失肃;有表证多为失宣,由表入里后多为失肃;寒邪大多导致失宣,热邪大多导致失肃;实证大多为失宣,虚证大多为失肃;痰多者考虑肺气失宣,无痰者考虑肺气失肃,但确为肾阳虚衰、水气上凌心肺而见痰多气急者,应属肺气失肃。无汗为肺气失宣 汗腺不开,但津液不足或肺肾阴虚之无汗,不可作肺气失宣论治。

无论肺气失宣或失肃,凡里热炽盛而津液尚未十分亏损时,皆可出现多汗,此时可按痰稠而多者为失宣,痰少或无痰者为失肃论治。

水肿初起,头面水肿多考虑肺气失宣;慢性水肿、下半身水肿、早晨头面肿下午足肿者,考虑肺气失肃。初起的全身水肿,按肺气失宣论治;长期的严重的全身水肿,往往病情复杂,影响多个脏腑。

(四)药物方剂
具有宣肺功能的药物,大多具有宣散肺气、解除表邪、祛痰、止咳、平喘、利水的作用,如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生姜、前胡、牛子、桔梗、桑叶、白芥子等。具有肃肺功能的药物,大多有降肺气、清肺热、止咳、平喘、化痰、利水、润肺、止盗汗的作用,如杏仁、川贝母、旋覆花、枇杷叶、款冬花、桑白皮、地骨皮、麦冬、葶苈子、车前子、椒目、百部、五味子等。这里面既有温性的药物,也有凉性的药物。有一些药物,具有较好的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但对肺气的作用是偏于宣发还是肃降,区分不是太明显,如浙贝母、紫菀、白前、苏子等。

就方剂的配伍来说,大多数方剂同时使用宣肺药与肃肺药,以调节紊乱的肺气运动,但宣肺与肃肺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不同的方剂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如麻黄汤整体是以宣肺为主,但方中的杏仁是能宣能肃的。小青龙汤以宣肺为主,用麻黄、桂枝、干姜、细辛,辛温宣肺的力量很强,但配伍的白芍、五味子是肃肺的,甘草缓急可防诸辛温宣肺药发散太过。泻白散是清肺热、肃肺气的方剂,力量不强,未配宣肺药,只用甘草起缓和作用。清燥救肺汤有清肺热、肃肺气、润肺燥的功能,用麦冬、枇杷叶肃肺,杏仁能宣能肃,只配一味桑叶,宣肺力量很弱。桑杏汤,用桑叶、沙参轻宣肺气,杏仁、象贝母能宣能肃,属轻清之剂。三子养亲汤,以白芥子为主药,使痰易于咯出,主要在于宣发肺气;苏子能宣能降,莱菔子所降的是肠胃之气,是间接影响到了肺气;本方肃肺作用轻微。己椒苈黄丸,用椒目、葶苈子肃肺利水,使“痰饮化水”从小便而去;防己祛风利水,能入肺经,亦属于降;大黄虽不入肺经,但泻火攻下,必然有利于肺气之清肃下降。

(五)临床应用举例
宣发与肃降的运动,不离乎肺但又不限于肺,其异常与许多疾病有关。在临床辨证施治、遣方选药时,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宣发、肃降有关联。以下就本书中与宣发、肃降关系密切的几个病例的辨证用药分析如下:
1)大叶性肺炎案,中医辨证为太阳寒湿,第一方以麻黄加术汤为主方,辛温发汗解表,以宣发肺卫为当务之急,所以选用麻黄这味辛温宣肺发汗的要药。桂枝温通气血,能升能降,加强麻黄的温宣作用。杏仁 半夏对肺而言,能宣能肃。苍术 陈皮 生姜,对脾胃而言主要是升阳宣发。茯苓 炒枳实 瓜蒌仁化痰,其性下降。第二方在第一方中加柴胡 黄芩,前者升散,后者苦降,从宣发、肃降角度来看与第一方相同,继续宣肺发汗。第三方用和解的小柴胡汤,升降平和。
2)上呼吸道感染案,中医辨证为气虚外感,除了用黄芪、太子参益气之外,以宣肺化痰 祛邪外出为主,清肺肃肺为辅。第一方用炙麻黄、前胡、紫菀宣肺平喘祛痰;用杏仁 南北沙参 半夏能宣能肃;用川贝母 款冬花肃降肺气,以达降气平喘目的;再用少量清肺热的黄芩、地骨皮,也属于肃降。好转之后,改用第二方,因气虚者不宜多用久用宣散药,也不宜多用苦寒沉降药,故去麻黄、黄芩、地骨皮,加百部、旋覆花肃肺平喘止咳,加陈皮以升脾胃之阳气。
3)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案,中医辨证属气虚外感。从高热来看,急需发汗宣肺 解表退热,但从气虚来看,宣散要慎重。再从病邪性质来看,风寒之中夹着湿邪,不能一汗而解,不能过汗,所以没有使用辛温宣肺发汗的麻黄,而是改用多种微辛微温及偏凉的宣发解表药同用。防风、苍术,微辛微温,宣散风湿以解表;藿香微温,芳香轻宣化湿;柴胡微辛微寒,葛根甘平微辛,有较好的宣发解热作用;牛子微辛微寒,宣散风热,利咽祛痰;连翘微苦微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豆卷甘平祛湿;象贝母宣肺化痰。一共应用了9味宣散的药物,虽然每味药的作用均不太强,但综合起来药力也不弱,所以两剂便能退热。方中也应用了黄连 黄芩 知母苦寒泻热,滑石淡渗利湿,属于清肃沉降的药物,对清热化湿也起了重要作用。热退之后,外邪已解,但痰湿未化,所用药物的升降之性起了很大变化,川贝母、百部、桑白皮、厚朴、黄芩、滑石,均为肃降之品,用藿香、前胡、南沙参、豆卷、连翘、陈皮,只有极为轻微的宣散功能。
4)支气管哮喘案,前后用了4个基本处方,采用了作用较强的宣肺与肃降药物调理肺气,轻重缓急,随证变化。后期又加用了补肾纳气药,调治一年,终于基本痊愈。从宣肃升降的角度简析如下:
第一方既用了麻黄、前胡、白前三味作用较强的宣肺平喘药,又用了马兜铃、椒目、石韦、款冬花四味肃肺平喘药,在宣发与肃降之间加用白芍、甘草缓和协调。由于肺热明显,故又加用了生石膏、知母、蒲公英、鱼腥草清泻肺热。
第二方中,三味宣肺平喘药不变,肃肺平喘药以葶苈子易椒目、马兜铃,增强泻痰力量,仍用白芍、甘草调和其间。此时肺热已减轻,故以黄芩、连翘易石膏、知母。并且开始加用黄芪补益肺气。两个月之后,哮喘已经控制。
第三方是为了减少复发,争取除根,以补肾纳气的熟地、脐带为主(纳气属于沉降范畴),仍配合使用宣肺的麻黄、白前、前胡和肃肺的款冬花,不再使用大寒泻肺的葶苈子,并减少清泻肺热药,是一首标本兼顾、升降并调的方剂,
第四方仍以补肾纳气为主,不再使用麻黄,只用前胡、白前宣发肺气,用白果、款冬花肃降肺气,宣肃并用,协调肺气运动,畅利呼吸,平喘定喘,是以治本为主的巩固调补方。
5)哮喘性支气管炎案,第一方用防风、紫菀、桔梗、前胡四味药宣肺止咳平喘,用款冬花、马兜铃、莱菔子三味药肃肺止咳平喘。由于宣与肃两方面的药力不够,过于轻缓,故在第二方中加入药力强大的宣肺平喘药麻黄和肃肺(泻肺)平喘药椒目,才得见效。可见一方面要注意药性宣肃升降的调节,同时还要把握好药力的轻重。第三方以益气健脾化痰为主,宣肃调节肺气运动为辅。
6)慢性重症心衰案,阳气虚衰,水饮泛滥,正虚邪实。治疗用参附汤、己椒苈黄丸、五苓散、真武汤合方,温凉补泻兼施。既用大量苦寒沉降泻水药治邪实(属于肃降范畴),如防己、椒目、葶苈子、猪苓、茯苓、泽泻等;又用温阳通阳益气药理正虚,如附片 桂枝 人参等。
7)慢性重症心衰案,中医辨证属阳虚水泛、邪实正虚,但本案阳气虚衰较轻,且伴有阳亢之象(脉弦大、面红、目赤、血压高),因此未用附片 干姜 桂枝温阳,而是加用茶树根、五加皮,利水之功不减前方。实践证明,通过“宣发”与“肃降”的有机配合(升清+降浊),可以达到温阳利水的目的。

(六)结语
宣发与肃降贯彻了人体生命的始终。从理论上分析,宣发与肃降是两种性质不同、方向不同的气的运动形式,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肃降也就无所谓宣发,没有宣发也就无所谓肃降,二者同属于肺气的运动形式,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二者之间没有中间性,必须同时存在。在生理状态下,二者应保持相对的平衡,一旦失衡便是肺气运动的病理状态。调节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是治疗肺系疾病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