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为家】| 是什么使12岁小孩状告父母?口出狂言你们凭什么生我!

 西安脑康心理科 2023-01-17 发布于陕西

就在前天,康康君看了评分超高的电影《何以为家》,看之前万分激动也对这部电影期待超高,因为在整个荧屏院线都被漫威电影埋没的四月下旬,是它独自熠熠生辉。

可是当我坐进影院,直到片尾曲结束,我还久久不能从影片带给我的情绪中走出来。

影片第一个镜头就是主人公赞恩坐在法庭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许多没看过影片的读者,估计看到这里就会想,究竟这个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大逆不道,要把对于自己有生育之恩的父母告上法庭。这个行为对于注重孝道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道德的沦丧。

伴随着影片的深入,我们慢慢了解到,这个叫赞恩的小男孩年仅12岁就被扭送上法庭,竟是因为捅伤了妹妹的“丈夫”。原因是妹妹的“丈夫”使只有11岁的妹妹怀孕并流产而致死,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赞恩的父母,他们将年幼的妹妹半卖半嫁地送到了自己的老板手上。而整部电影都在解释影片最初给我们的疑问,为何一个12岁孩子要将自己的父母送上法庭?

12岁的赞恩是家里长子,因为没有身份不仅不能上学,还早早地就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从来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过家庭的温暖。

赞恩兄弟姐妹7人,自出生后就一家人“蜗居”在一间破旧的阁楼里生活。他和他的弟弟妹妹从未上过学,而且小小年纪每天还要打零工和贩卖果汁赚家用,除此之外他的父母还会三不五时地对他拳脚相加。

01

“我的父母没有给我一个家,所以我要打官司”,影片中的赞恩如是说。

生而为人,我凭什么不被尊重?

赞恩有7个兄弟姐妹,且每个人年纪相差不大,他的父母一个接一个的把孩子生出来,却从未对他们的成长以及心灵给予关怀给予爱。反而将自己的孩子当做赚钱的工具,逼迫他们小小年纪就去打零工卖果汁,最后甚至将自己11岁的女儿卖给自己的老板做妻子。

我曾经在一部电影中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你如果不要我,那么你凭什么生我?”

看到这部影片,我的脑海中就一直盘旋着这句话!是啊,如果赞恩的父母不能给他爱给他一个家,又凭什么将它带来这个世界呢?

12岁,对于孩子来说本该是享受家庭温暖,童年乐趣,与认识世界的时候,可是残酷的父母没有让他感受温暖,丧失了童年乐趣,甚至没有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去学校接受本该有的教育!

而他的父母,在贫穷无法提供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的同时还在不停地生育,更是为了几只鸡就把自己的女儿当做可被买卖的商品,致使11岁的小女孩最后惨死,彻底点燃了赞恩情绪爆发的导火线。

所以,生而为人,他们凭什么不被尊重!

02

影片从未故意煽情,只是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将现实摆在观众眼前,却发人深省。

明明一贫如洗,却又不停生育。这到底是孩子悲剧命运的开始,还是母亲悲剧命运的叙事诗。

“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这是赞恩母亲在法庭上涕泪横流的自述。

是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女人的地位永远是一个有待提高的东西。

在中国有很多偏远落后的地区,那里的女人们嫁入夫家后的任务就是传宗接代、操持家务、伺候公婆直至终老。

中国有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女人嫁进夫家之后就会被要求怀孕生子,一胎、二胎、三胎...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中兄弟姐妹六七人已经是很常见的景象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更有人戏称“下雨天生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在那个年代,许多为了生男孩好让自己家庭看起来“多子多福”的家庭数不胜数。

在那波生育浪潮中,有多少家庭无视自己的年龄、无视经济承受能力,甚至是无视自己该有的责任就把孩子生了出来。

新生儿出世的那一天,不仅仅带来了喜悦和希望,更伴随着巨大的责任。可往往在养育的过程中,爱与责任时常是不到位、甚至是不对等的。

“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职业,因为成为父母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经过孩子的同意。但为了一己之私就把孩子生下来,让他们经历人世间的苦难却不给予他们爱与关怀,是何等的残忍。

《何以为家》给天下所有的父母敲响了警钟。

影片的最后,一段赞恩的愤怒的呐喊:“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道出了自己的辛酸。

“生而不养”,是赞恩对父母的控诉,也是万千如他一般孩子的心声。

延续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父母的责任又是什么?

你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该对他负责,尽自己的所能给与他最好的,而不是连一个身份的证明都没有,让他来这个世界承受你的痛苦,那这样与恶魔又有什么区别呢?

到底什么才是“家”?

《何以为家》唯有关爱和责任才能成全一个家。

关注我们

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