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妈妈自我隔离中的内心独白

 逊哥儿 2023-01-17 发布于新加坡

这是我百度到的词义,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突然想到<渲染>这个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上个月,去了办公室,我成了密接。全家决定,让我自我隔离。

两年多以来,我过上了一人吃饱独守空房的日子。送走老公,我实则难掩嘴角的上扬。和女儿、儿子分别视频,我有点期望早点结束通话的冲动。自由的味道。

和我感情最深厚的儿子,被眼前的玩具和零食吸引,并没有跟我展现舐犊情深的意思。看到他一切安好,也就达到了视频的目的。

可是,当视频截图发到家庭群里的时候,就有了新的解读。

长辈们试图让我相信,“
他想妈妈,他舍不得妈妈”。我怎么压根儿没看出来?他们认为,孩子理应和妈妈难舍难分。

所以当我加班、当我听专业课程、当我有自己的娱乐、当我积极参与家庭群讨论,他们会惊讶,“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竟然还有时间……”

这让我常自我反省,假期怎么可以休给自己呢?我已经习惯了把假期留给家里的人和事儿,我发现这逐渐成了我的思维惯性。

我因此常常感到羞愧,是不是别的妈妈都忙的没空去干别的事情?

我努力的说服自己,我不仅仅有妈妈一重身份,我需要通过别的身份来缓解和释放压力;我尝试着劝慰自己,当一个人运转起来,能量是巨大的,别听信只能做一件事情的谣言。但还是在舆论的压力下,常败下阵来。

我身边也有看似洒脱的妈妈,可无论我们宣称什么,也还是在努力的采买、研究用药、对比幼儿园、看育儿书等等。

因此,我想到了渲染这个词。

在山水画里,它突出了意境;在动物世界,它把真实的轮廓支愣起来;在现实世界,它总是站在舆论导向的那一方。

在它的帮衬下,总要费一番力气,才能接近事物本身。

在这三年与新冠病毒的斗争当中,很多人都经历了信息过多造成焦虑、而后经过辟谣、真相大白的过程,有时候问题在于,不是我们知道的太少,而是太多。

小区或公园里,老年人总是抱怨和年轻人无话可说。有时他们会聚在一起,对年轻人做个总结,好像组成了一个临时的联盟,氛围感进一步加剧这种愤怒。无论和下一代还是上一代,最好的关系是,可能是每个人都有空间来呼吸吧。

什么时候才能脱去渲染的外衣,而接受内心的声音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