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则百病丛生”,有一个古方以5药治6郁,可调全身气机。

 新用户4889abdc 2023-01-18 发布于四川
俗话说“一郁百病生”,有很多人无论男女,多多少少都有点儿心情苦闷、精神紧张、胸闷胸疼、心慌、肚子胀不消化、食欲差、疲惫乏力等症状,其实这些与“六郁”有关系。

图片

六郁是指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六郁里,气郁要排在首位。中医认为,气是组成生命的原动力,能推动人体血液流动,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和运转。'气行则血畅,血畅则寿长',当身体内气的运动被卡住,该下降的不下降,该上升的不上升,容易导致以下六郁:
1、气郁:引发气郁最主要的原因,是憋屈的情绪,因情志郁闷、元气郁结难以升发导致,表现为胸肋痛、噫气腹胀。
2、血郁: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郁必定导致血郁。多因愤怒、劳累过度导致,正如朱丹溪说:'情志致郁,初起伤气,继而及血。'表现为嘴唇乌暗,或者舌下静脉怒张,局部疼痛。
3、湿郁:当身体出现气郁后,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就会受阻,水湿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运送和排除,淤积在身体中,这就是湿郁。表现为胸闷、胃胀,眼袋很大,头昏昏沉沉,食欲不振,周身四肢关节疼痛、倦怠易困。
4、痰郁:气血郁结导致水湿郁结,而水湿凝聚成痰,便会形成痰郁。有的痰可以看得见,表现为气喘胸痛、咳嗽不止且有痰声。但是还有很多无形之痰,滞留在我们身体会阻塞血管和经络等通道,让人患上各种意想不到的疾病。
5、火郁:通俗的说法叫'上火'。朱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当憋屈的情绪太多,太强烈,各种气郁结在一起,很容易转化为火。表现为急躁、易怒、眼睛红肿、口角糜烂、牙痛、脸上长痘、咽喉痛、口苦泛酸、头昏脑涨、尿黄等。
6、食郁:气郁导致脾脏之气不升,胃气不降,这会降低消化功能,让食物淤积在身体内,表现为出现暖气、腹胀、易打嗝、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

图片

有一个古方,以五药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那就是越鞠丸。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醋香附、川芎、炒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各10克,为治“六郁”的代表方,主要功效是理气解郁,宽中除满。
【方析】  本方所治六郁证因肝脾郁滞所致,气郁为本方主证。
肝郁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或郁久化火,故气、血、火三郁责在肝;
脾胃气滞,升降失常,运化失司,聚湿生痰,或食滞化,故湿、痰、食三郁责在脾胃(胃)。
病虽言六郁,但皆由气郁所致,治当行气解郁为主,使气行则血畅火清,气畅则湿化食消痰除。
  • 故方中以香附疏肝理气,行气开郁,以治气郁,为君药;
  • 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既助香附行气解郁,又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为臣药;
  • 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共为佐药;
  • 痰郁多由气郁而湿聚痰生,亦与气、火、湿、食诸郁有关,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化痰之品。
  • 全方配伍,五药相须,共收疏解五郁之效。

    图片


【临床应用】瘀热痰湿内生之气郁证及所致胁痛、胃脘痛、乳癖、呕吐。
1、郁证 因肝气郁结导致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脘闷嗳气,腹胀纳呆等。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痛经见上述证候者。
2、胁痛 一侧或两侧胁痛,并因情志不遂而疼痛加重,胸膈痞闷,呕恶嗳气,嘈杂吞酸。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
3、胃脘痛 肝胃失和导致胃脘胀痛,腹胀,纳呆。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4、乳癖 因肝郁气滞,痰凝血瘀而致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色黯,腹胀嗳气,喜叹息。乳腺增生见上述证候者。
5、呕吐 肝气不舒,肝胃失和导致恶心呕吐,厌食嘈杂,呃逆不畅,或嗳气吞酸,舌苔白腻,脉弦滑。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按:本方体现治郁证之大法。临证应用时,可根据六郁的偏重灵活加减。
  • 气郁甚者,加木香、枳实,以行气解郁;
  • 血瘀甚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散瘀止痛;
  • 火热内盛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泻火;
  • 饮食积滞明显者,加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和胃;
  • 湿盛者,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
  • 痰盛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化痰;
  • 若兼有寒者,也可加干姜、吴茱萸;以温中散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