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皮货业(中)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18 发布于北京

(接上文)

伍连德的实施的另一项举措就是——焚烧尸体。中国人历来有入土为安的习俗,对待父母先人的遗体更加尊重备至。在传统观念下,“焚尸”简直不可想象。即便是生长在海外的伍连德,也不敢贸然挑战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他思来想去,惟有上书朝廷,希望批准火葬。

1月30日,他们终于收到外务部发来的电报批准。伍连德点查尸数,亲视焚烧,雇用了200名工人,把棺木和尸体以100为单位,分成22堆。先是用炸药爆破,挖了一个20英尺见方、10英尺深、每次能够装500具尸体的大坑。然后,按照每百个尸体10加仑的标准,用消防车在尸体上面浇上煤油,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集体火化。

2月6日,俄医务总监马里诺夫斯基医生抵达哈尔滨,经过认真考察,他立即在俄侨聚居地效仿伍连德的做法,开始焚烧病尸。俄国人共焚烧了1416具疫尸,其中1002具是从坟墓中挖掘出来后,再进行焚烧。同时,也对疫情严重地区患者接触过的家具、生活用品等一并焚烧。

自在伍连德指挥下,整个防疫局势被扭转了。1911年3月1日凌晨正点,哈尔滨防疫局内各地监控报告汇总,这天死于鼠疫者下降为零。伍连德领导防治工作,在四个月之内控制了疫情。伍连德也同时开创了公共卫生的先河。

一场“皮货”生意间接引发鼠疫滥觞,瘟疫终结。

随后,为扬国威,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下拨10万两白银专款,在奉天(沈阳)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总结刚刚扑灭的、导致6万人死亡的中国东北大鼠疫。11个国家的33名鼠疫权威和传染病专家出席,至4月28日结束,为时26天。在这次世界瞩目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担任会议主席的是出生在马来亚的华侨医生伍连德,以“鼠疫斗士”名扬世界。

1911年7月,伍连德与扎博罗特内等人组成的中俄联合考察队,到满洲里与西伯利亚及蒙古交界地一带,实地考察旱獭的情况。根据这次田野考察之后完成的《旱獭(蒙古土拨鼠)与鼠疫关系的调查》,1913年伍连德将这次调查报告发表在著名的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

1923年6月2日,伍连德带着东三省防疫处专家伯力士、关任民医生,与扎博罗特内等人再次赴中俄边境考察。这一次他们幸运地捕获到了染疫的旱獭以及病疫而死的旱獭,获得珍贵的实验动物及标本。回国后,伍连德在哈尔滨滨江医院实验室进行“旱獭疫菌吸入性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旱獭之间可以不经过跳蚤这个中间媒介,通过空气传播鼠疫杆菌;也证明,人与人之间也可以直接传播病菌。”

他带领中国防疫人击退了哈尔滨霍乱、1920 年东北肺鼠疫、上海霍乱等疫情,并推广了铺设自来水管、分餐制、及时输液等预防和急救消化道传染病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924年,梁启超如此评价伍连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博士一人而已。”

那么关于皮货在北京城中兴衰我们可以通过张惠林老的回忆来一窥究竟。

解放前夕,北京市服装业同业公会的皮货服装户共有十家私营企业。其中分布在王府井大街两侧的有四家:世界顾绣(顾绣指上海九亩地的露香园顾名世一家的刺绣,世代相传,后以精致绣工皆称之谓“顾绣”)皮货店、茂林顾绣皮货店、远东皮货服装店(建华皮货服装店的前身)、泰来皮货服装店。其余六家分别是崇文门大街的孚中皮货服装店,东华门大街的恒兴顾绣皮货店,南池子飞龙桥的福美皮货服装店、东银丝沟的永兴皮货服装店,前门外东珠市口的天利顾绣皮货店、西湖营的元隆顾绣绸缎店。1953年同业公会改组以前,它们属于原估衣业同业公会的顾绣皮货类型的会员。

说起这个顾绣皮货类型是怎样产生的,还得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说起。《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外国的使馆人员、军队官兵、教会神职人员、洋行商人和旅游者大量涌入北京。时值清朝末年,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一些达官贵族收入拮据,加上国内官服式样由蟒袍补褂改为长袍马褂,女服也由敞衣裙子改为旗袍,同时西服兴起,所以有大量的顾绣男女衣服,因无法穿用而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这些衣服的卖主大部分是过去的大户,因为等着钱用,不得不低价卖给估衣铺和“打鼓的”。一些估衣铺头天收购,第二天一早就在西草市设摊出售。

很多外国人很欣赏中国的绣花工艺,花钱不多买来几件绣花衣服,既可当作珍品收藏起来,也可作为礼品送给亲友。因此顾绣衣服很受外国人欢迎。有些外国商人就成批收购运回国去转卖营利。这些顾绣佳品花型各异,绣工精细,色彩悦目,可惜只有观赏价值,而失去实用价值,所以国内销路不大。就这样,在估衣业中出现了顾绣类型。顾绣商人趁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获利较丰。

他们都是外省人,在西湖营内租赁房屋,开设内局,有的还背着货包出入外国使馆、饭店、洋人住宅进行推销。也有的等客上门。顾绣店不管登门卖货,还是等客上门买货,都要给洋人住宅管事的、饭店服务员和东交民巷拉牌车的(专门在使馆区拉车的人力车夫)底子钱,多到销货额的15%。否则管事的、服务员不让进门,拉牌车的不给介绍,让你做不成买卖。

到西湖营浏览购物者,都是些外国人和归国探亲华侨。顾绣行为了扩展业务,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培养英语人才,以便接待外国顾客。经商外语学通了,经验越来越多,又加上当时货源潜力很大,买卖也越做越大。顾绣店不断增加,由卖顾绣、锦缎、地毯,又发展到制作供应裘皮大衣及各种皮毛制品。当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有振德兴、德源兴、裕顺兴、振华商行。除此之外,其他各户只卖顾绣不卖皮货。在正常的情况下,顾绣业务都有所发展。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侵略我大部分国土长达八年之久,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北京的大部分外国侨民被日军关进山东潍县集中营,因此顾绣行业有货卖不出去。除振德兴转营出口业务外,其他三户相继停业,人员遣散。当时德源兴经理等主要负责人因膺有人力股,分得部分股金,于日军投降前夕在东珠市口、前门大街和东华门分别开设了振益、德顺和恒兴三家顾绣皮货店,但生意萧条,勉强维持。

日本投降后,大批美国军人进入北京,他们每人腰包里都装着很多美钞和国民党的“关金”,一看到北京有这么好的顾绣和皮货,爱不释手,大量购买,使这些残存下来的顾绣皮货店有如枯木逢春,利市三倍,几天之内有的便成了暴发户。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妇女穿裘皮大衣的也多了起来。1946年振益顾绣皮货店在王府井大街买房迁店,开设了世界顾绣皮货店。德顺顾绣皮货店迁到王府井开设了远东皮货服装店。接着茂林顾绣皮货店、泰来皮货服装店也先后在这条街上开始营业。它们的开业,使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又增添了一个新颖高档皮货服装行业,填补了王府井大街服装行业中皮货品种的空白。

与此同时,孚中、福美、永兴等顾绣皮货店也在东城区其它街道开业。只有天利、元隆还在原地经营。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统治临近垮台,通货膨胀,物价一日三涨,使得这些商店货一卖出,就不能原价补回。几年之间,账面金额成倍增加,而库存商品大量减少,出现了严重虚盈实亏。再加上国民党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使得这些企业苟延残喘,奄奄一息。

1949年北平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于恢复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指导下,顾绣皮货服装业恢复了营业。解放后,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还派来很多专家帮助我国建设。他们的到来,为皮货服装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因为这些国家多靠近寒带,冬天寒冷,人们都需要穿裘皮大衣和皮革服装。而这些国家的皮货服装不如我国货源丰富、工价便宜和制作方便,因而他们来到北京后,纷纷到王府井的皮货服装店里则买水懒皮裘皮大衣。

紧随其后,其他几家皮货店的业务也兴旺起来。这些外国使馆人员、科技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有的住在北京,有的住在外省市。由于国家为他们提供交通住宿上的便利条件,使得他们可以经常来京购物或定做衣服。几年当中,顾绣被淘汰了,而皮制服装成为畅销商品。1953年,随着估衣业同业公会的撤销,这十家皮货服装户理所当然地转为服装业同业公会的会员户。

皮货服装的销售品种主要有裘皮大衣、披肩、皮领、皮帽、皮手揣、皮领袖、镶头皮围脖、皮衣里、镶头虎豹皮褥子、珍珠毛马甲等。也有的兼营长毛绒大衣和布面皮猴,以及皮革服装。

销售方式多数是门市销售,惟福美、永兴两户深居胡同里,采取出入外国使馆住宅,送货试样的方式。由于裘皮、皮革服装成本昂贵,一家商店对品种、型号、花色、式样,很难预备齐全,所以在供应上历来采取预收定金定做的办法,顾客完全满意后才能交货。有时也卖部分成品。对在京时间短的顾客,24小时之内即可交付一件定做的裘皮大衣。各店服务项目还有改旧翻新、来料加工、为皮服刷色。为了招揽顾客,争取大号,对小修小改、钉个扣子什么的也都热情服务,而且分文不取。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