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被质疑抵制绝非偶然,关键误区是定位偏差,不解决则毫无前途

 菜鸟老牛 2023-01-18 发布于重庆

1、中医的粉丝和捍卫者之所以坚信不疑,最大和最有力的支撑之一,就是中医是中国的传统,中医是祖先的遗产。在他们看来,只要祭出这一“大招”,几乎可以无往不利,所有反对者应该立即望风披靡,不同的声音也应该立刻消失。

文章图片1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尤其这三年来的新冠疫情之中,政府和官方学术界对于中医的支持可谓前所未有,力度空前,但是引发的争议也是前所未有。个中详情,不必细说。

在笔者看来,且不论中医在临床实效上表现如何令人失望,仅从基本的事实和逻辑考虑,就可以看出当下中医的窘境的根源之一,就是定位不明。

2、中医固然是传统,但是,中医到底是传统文化,还是传统技术?这个问题似乎从来不受关注,更不消说讨论和澄清。

但是,这个问题对于中医的发展和延续,极有可能是致命的。文化随时间的流逝沉淀芬芳,技术却随着时代的前进新陈代谢。

也就是说,如果中医定位于文化,那么自然可以以几千年的历史而自豪。但是如果中医定位于科技,那么必然不能回避新技术的挑战。

3、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医的捍卫者全都要。既要抬出神农氏以来的悠久历史做金字招牌,又要杀进药店和医院与现代医学一较高下。于是,一方面民族自信带来豪情万丈,另一方面又被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杀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于是理想的热烈和现实的凄凉两相对比,其中的纠结和矛盾,煎熬和不甘,不必多言。

这是比较容易看见的现实。还有不那么容易看见的现实。

中国人的钱不是多得没处花!——即使经过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即使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医疗卫生支出依然明显不足。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7.5万亿元,经过14亿人口分摊之后,人均卫生总费用5348.1元。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中国的人均数据仅与纳米比亚和乌克兰相当。——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均卫生总费用超过1.2万美元,约为中国人均卫生费用的15倍。

除此之外,各位应该还记得一个数字,中国还有几亿人口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6亿。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中医药的效用配不上扶持它的支出,是不是全国人民都在付出健康的代价?

4、所以,那些狂热、极端的中医粉丝,应该从基本的事实和逻辑出发,想一想为什么中医会面临当下的局面。

虽然,从1859年“国学大师”俞樾提出“废除中医”的主张至今,一百余年来围绕中医的争执从未断绝。但是在现实中,难道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给中医的扶持还不够吗?

1988年中央就设立了副部级单位,也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管理中医药行业;2016年全国人大就出台了专门的《中医药法》;2019年底爆发新冠疫情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无数次推荐中医治疗方案和中药,在资本市场上,沪深两市上中药概念板块的中药企业上百家,市值超过万亿。

这些都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在扶持中医的实证。

5、最后,考虑到中医的传统属性如此强烈而深厚,笔者也借用两个传统文化的元素,给本文关于中医定位的思考做一个小结。

其一,是甲骨文。不是硅谷富豪拉里·埃里森的那家高科技公司,而是正儿八经的中国特产甲骨文。自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安阳发现第一片刻有上古文字的甲骨以来,甲骨文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顶流。

作为汉字的始祖,甲骨文无论是文化属性,还是实用功能,应该都毫不逊色于中医。

但是,今日中国有几个人在用甲骨文呢?

文章图片2

其二,是亚圣孟轲留下来的一句古训: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大致的意思是,现实与自己的想象不符之时,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到底是文化,还是科技,中医的支持者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中医的短板是肉眼可见的存在,谁也不能否认、忽视——如果全部都要,搞不好全部都失去:既得不到作为文化遗产的体面,也得不到作为治病救人的科技的体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