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爆火背后:云南最大中药材市场客人寥寥,商户流失过半,有店铺半天营收仅39元

 张磊r6nefzv5pb 2023-01-19 发布于云南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永恒

双黄连,板蓝根,连花清瘟,涉疫类中药赚足了眼球。

各大药企赚得盆满钵满背后,中医药产业链条的上游又是怎样的境况?

2022年12月底,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先后前往云南、安徽等地,走访云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基地和全球最大的中药材市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场面。

“你去市场里看看,有多少家店都关门了。”巅峰时期有2000余家店铺的昆明市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以下简称昆明药材市场)门口,一位药材商说。

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这里,是云南唯一的中药材零售批发市场。

与众人想象中的市场爆热不同,业内人士称,这是中药材交易市场这3年的缩影。

疫情之于行情也并非毫无波澜。2022年底,诸多涉疫中药材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一个月,如今价格已经回落。

国家推动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中药行业无疑是朝阳产业。只是眼下,交易市场还在努力走出转型阵痛。

文章图片1

2022年12月底的昆明市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

云南最大的中药材市场:2000余商户流失过半

2022年12月29日上午的昆明有些湿冷,对于正处在销售旺季的中药材市场来说,上午本该是生意最好的时段。但在昆明药材市场,只能看到零星的客人进出。

市场门口的绿化带旁,燃起一个小小的火堆,几名男子微缩着身子围着取暖。偶尔有人经过门口,他们便上前热情搭话:“来买药材吗?”

他们都是市场里主营贵重中药材的商户。

“守几天,运气好能拉到个客户。”三十多岁的重庆籍药材商陈帅是其中一员,也是最年轻的一个,话也最多,有着十年的从业经验。他经常守在门口拉客,可收效甚微。

“疫情前客户多,随便做做,一年毛利也能四五十万,店里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出来拉客。”陈帅告诉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三年来他的年收入已不足疫情前一半的水平。

这个市场,跟陈帅一样处境的商户有很多。“如果明年再不行,我就不做了。”一旁的药材商也附和,“这三年生意不好做,云南是个旅游大省,游客少了,买(贵重)药材的人也少了。”另一名的药材商补充道:“你去市场里看看,有多少家店都关门了。”

没有到市场门口去堵客人的商户,日子并没有更好过。

“本来大家生意也差,去门口拉客,市场反而被扰得更乱。”出于潜在客户流失的愤怒,商户李秀华看不上陈帅等人到市场门口拉客的行为,丝毫不掩饰厌恶的口吻,认为他们为了拉客而降价,破坏正常的竞争秩序。

李秀华的店铺位于市场一楼,主营贵重药材。一楼的租金是市场内最贵的,这两年,为降低经营成本,李秀华把三间铺面退了两间,只留下60平方米营业。她指着对面的几家商铺向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介绍:“别看他们店里都四五个工人,其实都是为了面子硬撑,早晚要挺不住。”

李富贵的店铺在昆明药材市场二楼,主营的中药材有近百种,以中草药为主,也涉及部分涉疫类药材,如连翘、白术等。自1997年从安徽来到昆明,二十多年里,他随着药材市场搬迁了数次,2013年搬到了现在的昆明药材市场。

“疫情之前,多少还赚点钱,这三年真是一直在赔钱。”批发、订单客户少,经营成本高是李富贵面临的最大问题。他算了一笔账,房租、水电、工人工资,每天的固定支出是一千多块,“现在店里每天的收入只有几百块,这三年基本都是这个情况。”

“我现在每天差不多十一点到店,中午吃吃饭,下午两点就回家了,在这耗着也没意思,没生意。”2022年12月底,记者到访的上午,李富贵只迎来一单零售生意,进账了39块钱:一个中年男性替父亲来买了几味药材。

文章图片2

如果在昆明药材市场转过一趟,很难去怀疑这些商户的叙述。冬月腊月本是传统旺季,在这栋四层建筑里,一楼宽阔的大厅里很少能看到顾客,偶尔会有商户踩着平衡车匆匆经过,最热闹的场景不过是一些商户带来的孩子在嬉戏玩耍。

在云南这个拥有全国51.4%中药材种类,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的省份,这家唯一的中药材零售批发市场却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12月底,记者在市场内走访时,看到市场内大量商铺空置。商户之间流传着一句玩笑话,是自嘲也是宣泄:“我不开门,怕错过一个亿。开了,连个人影都没有。”

昆明市药材行业商会数据显示,昆明中药材市场2015年的营收额在60至100亿元,最近三年里每年的营收则不足20亿元。

“这三年就是没有生意,放开后也只有几天稍微热闹了下。”昆明市药材行业商会相关负责人贾运洪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昆明药材市场原来近2000家商户如今只剩下了800余户。

贾运洪口中的“热闹”,是指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防疫优化措施“新十条”的落地前后,昆明药材市场迎来的十余天的繁荣期。

文章图片3
过山车般的一个月:涉疫药材价格暴涨,商户却不敢大量进货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的落地。随着第一波疫情冲击的到来,“四类药”成了刚需。以连花清瘟为首的中成药脱销,直接带动了涉疫中药材行情的上涨:清热解毒类中药的主材料连翘、金银花等价格一路飙升。

“说来也好笑,当时连翘价格涨得太厉害,大家都不敢拿太多货,市场里的连翘供给不足,价格又持续上涨,价格就一路涨到每公斤400多元。”李秀华向记者回忆道。

当时,李秀华受好几位老客户所托当了一次掮客,代为采购金银花、连翘等涉疫中药材。

主流中药材行业网站中药天地网的价格监控数据,记录了这次的涨价风潮:在亳州、安国、玉林等中药材市场,12月6日连翘价格还是每公斤125元,到12日就涨至200元,一周后的20日则为270元。金银花的价格也从6日的每公斤145元涨至20日的300元。

文章图片4

李富贵对这场持续了20多天的价格波动印象极为深刻,在他26年的从业生涯中,只见过两次这样的场面,上一次是非典时期。

“我只忙活了两三天。”他低估了药材涨价的幅度,早早的把几百公斤存货卖了个干净,等他再想采购时,产地的售价也跟着涨了上来。他没再敢进货,看着连翘等涉疫药材价格一路高涨,下跌,最终稳定在比原价还高不少的位置上。

向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李富贵的脸上看不到懊悔,年逾花甲的他语气笃定地说:“我这种人发不了'国难财’。”

“那几天,就算生意很好,最多也就是赚个十万八万,现在一样没生意。”他补充说。

维护市场秩序成了昆明市药材行业商会当时的一项重要工作,贾运洪当时就为如何处理一张昆明市12345热线转来的交办单而头疼:一名药材采购商连续三天在市场采购金银花,但商家定价每天都在上涨,从12月15日的200元/公斤,涨到12月17日的260元/公斤。采购商认为金银花价格不合理,向市政热线投诉了商家,“我们是肯定坚决打击炒作行为,但是那段时间价钱的波动是市场行为,我们市场没办处理”。

文章图片5

有采购商觉得价格不合理谨慎进货,也有采购商执意吃进药材。

“他是400块每公斤拿的货,当时我就告诉他这个价格不正常,要少拿一些,他偏要拿很多。”一名老客户不听劝阻,在连翘价格的高点,执意从李秀华处拿了200公斤的连翘。

部分投机者伺机炒作,一度加剧了涉疫药材价格的无序高涨,但很快得到控制。随着流通环节恢复,药厂备料逐步到位,涉疫中药材价格从2022年12月上、中旬的暴涨向稳定逐渐发展,价格在12月下旬逐渐回归合理区间。

短暂的繁华过后,昆明药材市场再度陷入萧条。

“2023年,市场里的药材商可能只剩下三四百家了。”贾运洪的预测很悲观,“现在大家都是在咬牙硬撑。”

文章图片6
疫情三年,全球最大的中药材市场营收为何不增反降?

中药材市场营收额下降并非云南独有。

2023年1月初,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以下简称“亳州药材市场”)交易1厅、2厅走访时,多名药材商均表示,近三年来生意惨淡。

亳州药材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市场内交易涉及约2800种中药材,素有“买全国,卖全国”的说法。

这家市场的样品行早市专营大宗交易,每天早晨7点开始,9点结束。1月3日,记者注意到,8点之前,行内商户不足三分之一。多名商户表示,近几年来早市的采购商很少,很多商户八点才到样品行。

文章图片7

相较于行内近3000个摊位,当天前往样品行的采购商仅有数百人,在记者随机采访的近十名采购商中,多数为亳州本土采购商,仅有一行人来自广东。

“再过几年,这个(样品行)就不行了,药厂、饮片厂都很少来了,在产地拿货的多。”一名有近30年从业经历的老药材商并不看好亳州中药市场未来的发展,但还是在奋力招揽生意,不肯错过跟每一个采购商搭话的机会。

“今年的情况不是很好,采购商也少了很多。”康美中药城宣传接待方面负责人赵君秋告诉记者,样品行内的摊位承租率,由2021年100%下降至2022年90%多。市场营业额2022年约420亿,而疫情之前,这个数字约为490亿。

“我们这个最大的市场今年都受到了影响,那其他的市场情况就不用说了。”赵君秋称,亳州药材市场得益于政策因素、产业、历史因素,市场营收额波动幅度不大,已经属于小幅下滑。

文章图片8

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功能的弱化,是导致客户流失的主要原因。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在传统药材市场以外完成的交易,越来越多。

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创始人、首席分析师贾海彬认为,当代中药材流通市场已经进入了中药材现代贸易流通体系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信息极度透明、产销快速对接,去中间化。

他认为在此前提下,传统中药材市场功能持续弱化已成必然,中药材贸易产地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协会会长张启岭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采访时说,2022年,亳州产出的中药材,在产地直接被饮片厂或药厂采购的数量,与销往传统交易市场的比例,已经基本持平。

“这种比例的提升不是突然的,而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楠告诉记者,事实上,近年来整个国内的药企和饮片厂在产地采购药材的比例都在逐渐增加,一些大型的药企也都开始建设自己的种植基地。“固定的一个品种,每年都是这么大的需求量,药企和饮片厂更乐意选择产地。质量可控,价格也不会像市场上变动幅度那么大,这些都是产地的优势。”

这一现象带动了药农收入的增长。“近三年来,亳州种植的中药材收购价一直呈上涨趋势。”张启岭称,亳州主要种植的中药材品类约有15种,非涉疫类品种偏多,包括白芍、白术、牡丹、菊花等,价格都在上涨。

文章图片9

另一方面,国家对中药材质量安全的逐渐严格管控,也是药材市场的商户流失订单的原因之一。

多名业内人士均向记者表示,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的颁布实施,对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药饮片增加了安全性检测的手段。传统中药材市场一度“由盛转衰”,2017年《中医药法》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

2022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郭兰萍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了《中医药法》实施前后的变化:全国中药材质量抽检报告显示,2016年,中药材质量的合格率是77%,但到2021年对5万多个数据的抽查显示,中药材质量的合格率超过了97%。

“被退回来货还得我们自己承担运费。”亳州中药材市场一名专营大宗药材交易的药材商告诉记者,近些年,药企和饮片厂对药材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不少药材因农残超标,药效达不到标准被退货。

“药材市场里的一些商贩只凭经验收药材,一些药材达不到国家标准,卖不出去,生意不好做是必然的。”安徽省中药材总商会的一名负责药材种植的相关负责人称。

近些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行业的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不少药企和医院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采购,要求从具备中药饮片及中药饮片合法经营、批发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材市场内一些药材商并无相关资质,不断失去客户,安徽省中药材总商会种植委员会赵姓秘书长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市场就是这个样子。”

文章图片10
业者:传统药材市场商户需转变经营思路

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从业者对中药材市场的前景仍然抱有期待。

“中药材市场会起到一个蓄水池的作用,能够满足一些企业一次性采购很多药材的需求,市场从业者本身也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王楠认为,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中药的需求量也在扩大,在中药产业整体向上发展的大环境下,中药材市场作为产业链条中一环,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2022年10月9日,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文才在某对口协商会议上的讲话佐证了上述的判断:云南中药材市场发育不良,提供不了市场信息、培训咨询、仓储物流、检验检测等服务,大多数商户仍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少有线上交易。

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药工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691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4862亿元,增长11.8%;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13.6%。

“现在国家在推大健康产业,中药行业其实是个朝阳产业。”昆明市药材行业商会的相关负责人贾运洪认为,要改变药材市场不景气的现状,药商需要转变传统的思路,跟着政策、市场的导向变化调整经营,“人都是适者生存,你老是卖当归、天麻、人参、三七这些传统药材,卖不掉的。为什么我们市场里新药商能赚到钱,老药商赚不到钱,这是个思路问题。现在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

文章图片11

亳州中药材市场也在积极适应趋势,拥抱变化。

“我们正在市场内新建一个大货(大宗中药材)交易基地。”赵君秋称,市场会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一些有资质的饮片厂,在这里展示样品,吸引一些药企、医院来此采购。此外,市场会对送展的药材进行检测,以确保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为药材背书。

“2022年9月9日揭牌的,这是我们2022年的一个重点项目。”赵君秋强调道。

某种意义上,这意味传统中药材市场尝试剥离传统商户,把租户从上游的药材商转变为中游的饮品厂,直面下游的药企和医院。

1月3日,记者从该大货交易基地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已有安徽的17家饮片厂,及甘肃的20家饮片厂在此设立了展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