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13年 我的阅读从来都是功利性的

 翠谷溪流 2023-01-19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图片

2022年,是我带着小伙伴一起阅读的第六年,转眼已经讲了近300本书。

这六年的时间里,无数的小伙伴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是如何从每本书里面都能讲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的?

我有一个答案一直没有变过,就是:因为我的阅读从来都是功利性的。

1、我对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功利性的,最初的原因是匮乏。

读大学的时候,我开始给杂志写影评专栏,那个时候,下载电影和查阅资料都得去电子阅览室。慢慢的,我养成了一个写作习惯,就是:先去电子阅览室把这部电影下载下来,看完,然后找出这部电影中值得写的某个点,翻阅相关的书籍来补充资料。

当时要写一篇关于张艺谋导演相关电影的影评,翻来覆去,找了很多视角,都没有新意,后来我去图书馆找来张艺谋相关的书,直到找到一本书里面有他画的分镜脚本的内容,非常新颖,才让我完成了那篇约稿。

如果从一本书里面找不到可以写文章的新颖角度,我不会善罢甘休的。

2、如何“功利性阅读”呢?

我分享我所理解的“功利性阅读”的两个最本质的方法:

一个是带着“预设的目标”去阅读。

这个“预设的目标”因为是“预设”的,可能会出现和这本书的常规读法和收获不一样的情况,那也没关系。

比如我们刚刚读过的一本书-《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可能大多数人的“预设目标”是通过这本书了解哲学史,那你就在读的过程中,牢牢记住这个目标,有些地方都不懂,也不用过于较真,只要能让你梳理出你想得到的哲学史就可以了;

而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带的“预设目标”是我要验证我去年形成的一套读书方法系统能否适用于哲学书,所以我就一直用我的读书方法去读,看看能收获到什么。结果就是:我发现我的方法是适用的,但同时,也有其他三种哲学研究方法,也可以作为很好的阅读方法补充。

你看,因为有问题,才想寻求答案;因为有目标,才会一直向目标靠近。

第二个方法是:保持输出,不要停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做做笔记,就以为阅读终止了。

而在我这里,读完一本书,是一定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的,可能是书的一句话引发我写了一篇文章;可能是书里的某个故事引发我写了文章;也可能是作者的某个经历引发我写了文章。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能完成对你所阅读的重点(或者感兴趣)部分的反刍和咀嚼。

我是蓑依,一个写作13年,出版过5本书,永远以写作视角观察世界的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