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白肺”第一方,发热,咳喘,痰黏,痰黄,基本无需加减,一用即效

 als的图书 2023-01-19 发布于安徽

治疗“白肺”第一方,发热,咳喘,痰黏、痰黄,基本无需加减,一用即效
冬天为什么发病多?不就是冬天冷受寒了吗?受寒就要按照受寒治,不能按疫情治。
这是一位老中医说的。其实,在古代瘟疫也称“伤寒”。他收治的患者大多数都是风寒感冒,得出的治疗经验就是从外感风寒下手,基本上不会失手。
单纯发高烧不出汗怕冷的就是麻黄汤;低烧伴有咳嗽咽喉痛的小柴胡汤或者柴胡桂枝汤;发热,口干,咳喘痰多,痰黏、痰黄,肺部感染者,麻杏石甘汤。
患者说,你说新冠病毒厉害吧,人家就穿白大褂戴口罩,也没有穿防护服,天天病人排队老长,人家也没有感染。
没有放开之前,阳性病人少,但医护人员都是全副武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避免被感染,甚至医院都不敢接诊发热患者,现在放开了,遍地是小洋人,发烧的、咳嗽的比比皆是,很多医护人员都也不穿防护服了,是病毒弱了吗?笔者看了几个诊所,医生还真是白大褂加口罩。
新冠病毒感染,在老中医看来,高烧和低烧都比较好治,三两副药即可解决,快的一副就能退烧。有些棘手的是肺部感染,也就是令人感到恐惧的“大白肺”,也不是什么难事。
江苏老中医屈建明先生说,其实只要治疗得当,一般三副中药就可以搞定,很少需要五副的!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先想到喝中药汤剂治疗的!
赵伟民先生撰文指出,产生危急重症的根源——没第一时间用中医治!
“大白肺”西医说是因为肺部“黏液分泌物”过多造成的,中医就是痰涎壅盛,肺被痰糊住了。痰多阻肺,就会出现咳喘,因为痰黏,咳又咳不出来,就会出汗,时间一长因为肺热,痰就成了黄色的,随着胸闷、憋气的加重,变成了危症。
对于急性肺炎(“大白肺”),中医治疗的有效方剂就是麻杏石甘汤。只要是发高烧引起的肺炎,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快速阻断病情。即使病情严重,根据症状调整药物和剂量也有很好的疗效。
2003年发生“非典”,麻杏石甘汤立下了赫赫战功。2020年武汉疫情,葛又文先生将麻杏石甘汤作为重要方剂融入清肺排毒汤中,将新冠肺炎一举歼灭。
麻杏石甘汤只有4味药: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也就是麻黄汤去桂枝加了石膏。
《伤寒论》原方: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在用量:麻黃10—15克,杏仁10克,石膏20—30克,甘草6—9克。水煎服。
石膏麻黄比例2:1,石膏可以制约麻黄发汗。有生石膏就无需担忧会发汗过多。石膏两倍于麻黄制约了麻黄的发汗作用,将其变为平喘清热之剂。
张锡纯说:“热之轻者,麻黄宜用一钱半,石膏宜用六钱;若热之重者,麻黄宜用一钱,石膏宜用一两。”
方剂仅4味药,用药精准,各有重任,又戮力同心。麻黄开达肺气,宣肺平喘,“止咳逆上气,除寒热”。麻黄辛温,有利于邪热透表,但其温性有悖于清热,故配辛寒的石膏作为臣药。石膏在《本经》的记述:“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秦子祯《伤寒大白》云:“盖麻黄与石膏同用,化辛温而为辛凉。麻黄同石膏,不惟发表,兼能清肺定喘。石膏得麻黄、杏仁,不惟清肺,兼能解表。”张锡纯认为,“方中麻黄、石膏并用,石膏得麻黄则凉不留中,麻黄得石膏则发有监制。服后药力息息上达,旋转于膺胸之间,将外感邪热徐徐由皮毛透出,而喘与汗遂因之而愈。”麻黄与石膏,就是一个绝配。佐药杏仁苦温,苦能降,温能升,一降一升,宣降肺中之郁滞而平喘;甘草性平为使药,顺其病势,调和诸药。
清代伤寒大家柯琴《伤寒附翼》说麻杏石甘汤是“大青龙汤之变局,白虎汤之先着”。麻杏石甘汤加上桂枝、生姜、大枣三味药,麻黄、石膏药量加大,就变成大青龙汤。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这两条都有一个主证“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所以,临床应以“喘”和“无大热”(其实有大热也可以用)为主证。
针对“无汗而喘,大热”,柯韵伯曰:“盖汗出而喘者,热壅于肺也;无汗而喘者,热闭于肺也。壅于肺者,皮毛开,故表无大热。热闭于肺,则皮毛亦闭,故表热甚壮。是以不论有汗无汗,皆以麻杏石甘为主。盖以石膏清其里热;有汗者,得麻黄疏泄,而壅者亦宣;无汗者,得麻黄疏散,而闭者亦开;有杏仁以定喘,甘草以泻火,烦热无有不解者乎。”
“汗出而喘”实际上是因为喘得厉害才出汗,“无大热”是体表之热不大,并非里无大热,实际上肺热很重。这就是“有汗”而不用桂枝汤的原因。
麻黄汤也治喘是“无汗而喘”,摸之皮肤是干燥的;麻杏石甘汤治喘是“汗出而喘”,摸之皮肤湿润烫手。麻黄汤证口不渴,是外热而未伤津;麻杏石甘汤证口渴饮水是内热伤津。
“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用麻杏石甘汤;喘而汗出,下利,用葛根芩连汤。多一症状则方剂全变,临证须细察。
一言以蔽之。凡具有咳喘、发热、口渴、咯痰色黄等肺内郁热者,无论是风寒感冒引发还是风热感冒引发,都可以用麻杏石甘汤。
准确用方指征:“汗出而喘”。1、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2、咳喘,鼻翼煽动,胸闷;3、脉滑数,苔薄腻,较干。
只要肺有热,不论有汗无汗均可用麻黄。有汗者麻黄量宜减少,无汗者麻黄量可稍多,大热者石膏量宜更多,微热者石膏量宜减轻。无论体表有无大热,只要肺内部郁热即可用石膏。
如果痰特别多,可以加桔梗,相当于合桔梗汤。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又能祛痰排脓。也可以加陈皮半夏。
山西名医刘绍武先生认为,伤寒用麻黄汤,有以热治热之弊,发现在麻杏甘石汤里加葛根,治疗伤寒效果极为有效,方子命名为葛根麻黄汤。
笔者对于风寒感冒高烧严重的就用三个方子,一是麻黄汤,二是麻杏石甘汤,三是葛根麻黄汤(兼项背不舒服),可以说是药到病除。
在使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时,如果痰多又难咳,可以加葶苈子,或者合并千金苇茎汤。
加葶苈子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之意。见:
千金苇茎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附方》,一说出自孙思邈《千金要方》。被誉为肺部感染的杀手锏。
原文: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常用于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
症见咳嗽,有微热,甚则咳吐腥臭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胸胁肌肤甲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苇茎(锉)30克、薏苡仁15克、桃仁50枚(去尖、皮、双仁者)、瓜瓣15克。
现在处方:芦根60克、薏苡仁30克、冬瓜子30-60克、桃仁9克。水煎服。
下面是一则医案。
王姓女患者,60岁。阳后出现发烧,咳嗽。自服中成药未见好转。诊见:体质一般,吃饭不多,咳嗽,偶尔有白痰,发烧38.3度,无汗,头晕,舌质淡,苔薄,脉是反关脉,数而无力。既往病史:房颤。
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8克、黄芩9克、姜半夏9克、党参15克、炙甘草9克、生石膏30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开)。冷水900毫升浸泡30分钟,急火煎开,再慢火煎剩400毫升,分两次服用。盖被出微汗。2副。
一副服完,体温降到37度以下。
自以为已经好了,只剩下偶尔咳嗽。第三天,待儿媳上班后,她把地板全部拖了一遍,当时就觉得很疲乏,躺了一会。夜里咳嗽就开始加重,天亮后去了诊所,打了消炎针。医生听诊后说,建议去医院拍片看看。
医院拍片证实肺上有两处感染,但不重。
回家后,继续到诊所打针。从家里到诊所300米,走着去就很累,后背觉得汗辘辘的,咳嗽,微喘,胸痛,有时咳吐黄痰,发黏。
她在电话中说完症状后,问胸痛会不会是心脏病。我告诉她胸痛就是咳嗽造成的,咳嗽时间长了肺部发炎了。她一听肺炎有些害怕,我说赶紧抓紧时间吃药。
处方:麻黄9克、杏仁9克(捣碎)、生石膏30克、炙甘草9克、桔梗6克。3副。
冷水600毫升浸泡半小时,急火煎开,再慢火煎剩300毫升,分两次喝。吃完两副,咳嗽减轻,痰也少了,也不喘了。
加桔梗,一是协助排痰,二是治疗胸痛。
三副吃完,只剩下偶尔咳嗽,痰很少,还是有黄色,再予原方3副。
吃完药,自我感觉可以,让她去拍片,她说没什么症状不拍了。
因为浑身无力,没有食欲。
予:补中益气汤加生麦芽、谷芽各15克、砂仁3克。3副。
三副后,用补中益气丸善后。
目前,患者无发热、无咳嗽,也不喘,胸也不闷。自己认为和没病之前一样了,继续服用倍他洛克控制房颤心悸。
该患者体质比较弱,肺炎不是很重,故用药也比较轻。如果肺热重,咳喘汗出,不能平卧,痰黏难咳,舌红苔厚,脉滑数,麻黄可用12-15克,石膏60克以上。同时可以用葶苈子12克、大枣12枚,先煎大枣,再用大枣水煎葶苈子,分次服,泄肺平喘祛痰。
对于因长期受寒,没有感冒发烧症状,就是咳喘,痰特别多,是那种白痰或者清稀泡沫痰,医院也会诊断为肺炎,这种慢性肺炎就不适合用麻杏石甘汤,要用小青龙汤。
麻杏甘石汤治肺热,小青龙汤治肺寒夹湿,小青龙加石膏汤治肺热夹湿。
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甚广,不局限于治疗急性肺炎,只要是与肺有关的疾病,又是以郁热为主,均可以考虑使用。
若能把麻杏石甘汤研究透了,可以应对很多热性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