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战国策·赵策二3

 一中大语文 2023-01-19 发布于福建

文本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计胡、狄之利乎?”王曰:“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子其释之。”赵造谏,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文本二: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王遂胡服,率骑入胡,辟地千里。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B.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C.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D.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坐"指在尊长旁陪伴侍奉,"侍"与《鸿门宴》"张良西向侍"的"侍"字含义相同。

B.“辟危”指开启危险,“辟”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字含义不同。

C.“修礼”在文中指实行礼制,“修”与《离骚》“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字含义不同。

D."常经"在文中指固定的兵法制度,"常"与《师说》"圣人无常师"的"常"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武灵王在与肥义的对话中表示,实施胡服骑射的计划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世俗习惯及一般人的牵制阻挠,但他还是决定在赵国推行这一改革。

B.赵文认为推行胡服骑射违反了固有的礼法,赵武灵王以三代五伯为例,阐明治国应当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要勇于打破世俗见解,去除陈规陋习。

C.赵造反对胡服骑射,认为改变礼制会让国家走上歧途;赵武灵王肯定了他进谏的忠心,同时以夏、殷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

D.赵武灵王在原阳设立骑兵基地,这引起牛赞的担忧,赵武灵王用做事应因时制宜的道理说服了牛赞,最终率领骑兵拓地千里,彰显了胡服骑射的效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2)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

【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B(“开启危险”错。两个“辟”都通“避”,都是躲避的意思)

3.(3分)C(“以夏、殷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和“针锋相对”错误。原文“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的意思是夏殷虽然没有改变礼制,但一样灭亡了。这是用历史事实来表明治国应因时制宜的道理。“针锋相对”也不符合当时的场景,赵武灵王的回答可以说是“有理有据”

4.(10分)

(1)(5分)所以形势会跟着习俗而发生变化,礼法制度要随着形势的改变一起改变,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俗”“变”“俱”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 2分)

(2)(5分)既然这样,那么反对古代旧俗不应受到非议,谨守旧礼陋俗未必值得称赞。(“非”“循”“多”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