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是构筑“教育大厦”的根基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3-01-19 发布于四川

       李文送老师的新作《读懂教育:做成长型教师》收录了自己的写的序言,涉及写作和成长,前几天和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就写作有过讨论(链接:和一位小学老师交流文章写作与发表)。文送的研究和写作都很不错,这里把自己的序言推出来,以作启示。

成长是构筑“教育大厦”的根基

      赤日炎炎,在从成都到贵州六盘水的高铁上,收到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李文送老师的微信,说他的新作《读懂教育:做成长型教师》即将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请我作序。请他发来定稿,先睹为快。

     “做成长型教师”,主题是自己喜欢的。《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就是自我的完善和成长;“道”通“导”,就是你要对他人有影响,你先要把自己发展好,很难想象一个不思进取、不谋求专业成长的老师能胜任今天的教学,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佩服。

     文送自己是一个以专业的方式追求专业成长的教师。曾经听他说过这样的事,2015年,我为广东省级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首批培养对象讲《构建自己的“教育大厦”》,他在外出差无法到现场,于是让爱人用录像机拍摄,“我是一字不漏地看完整个过程,并萌发了构筑自己'教育大厦’的念头。七年来,我用文字、文章为砖块,以思考、思想为钢筋水泥,尝试构筑自己的'教育大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翻阅书稿,是一个关于教师、关于教育、关于课程、关于教学、关于学生、关于自我的短篇结集,一事一篇,一思一篇,有的放矢,短小精悍。

       目录到内容,“好”字居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善”;好教育要抵达哪儿;好教育的“四接”境界;好教育的“五心”景象;好学校的生命气象;好课程的“四见”功效;好课程成就学生的“四种发展”;好教学要“三思”而行……内中有文送对好教育的追求和哲思,也有其引导读者建构好的教育大厦的用心和用意。

      文送是善于思考的。在《读懂教学:掌握立教的本领》一文中,他写了这样的经历和思考: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有的老师认为:“教什么比怎样教重要。"有的老师反驳说:怎样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甚至还有的老师提出:“为什么教才是最重要的。”彼此各不相让,争论不休。我不禁陷人思考和追问:教学本是一项专业的作,作为从事这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理应对教学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形成相应的专业常识、共识,为什么老师们会对“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这个教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存在争议呢?“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究竟孰轻孰重?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强词夺理,也不能强辩武断,而应先理清三者的逻辑关系,特别是要先读懂何谓教学。

     在我看来,教学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经过预设的一种师生共同经历和创造的生活,是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而生成的过程,旨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这就决定了教学具有教育性、生活性、预设性、生成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学的教育性,旨在教学育人;教学的生活性,趣在追求幸福;教学的预设性,精在设计规范;教学的生成性,悦在生动;教学的科学性,贵在求真;教学的艺术性,美在创新。

       有了上述对教学的基本认知,老师们再来看“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这个问题时,可能就会清晰明朗多。

      “教什么”是内容问题,回答的是教学内容;“怎样教”是方法问题,回答的是教学方法;“为什么教”是目标问题,回答的是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方向)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如果要论重要性,是方向重要?还是方法重要?或者是内容重要?古代“南辕北辙”的故事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就教学来说,只有清楚了“为什么教”,才能更好地知道“教什么”;只有知道了“教什么”,才能更好地选择“怎样教”。

     不放过生活中的问题,就教育的根本问题追根溯源,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回答,我以为这就提供了教师专业成长,建构自己的“教育大厦”的样板和参照。

       用这样的方式,文送对很多教育问题有了自己的回答和表达。比如,在《好的课堂教学“根”扎何地》中认为需要扎根“知识之地”“情感之地”“思维之地”“生活之地”“人文之地”。在《好的教学评价“度”在何方》中认为“态度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向度是评价的原点”“适度是教学评价的重点”“无度是教学评价的败点”。教师备课要做到四读:要研读课程标准让教学“有趣”;要精读教材内容让教学“有底”;要品读学生和自己让教学“有人”;要泛读课程资源让教学“有料”。好教师要“站起来,也要坐下去”;好教师要“听得见,也要听不见”;好教师“要说得了,也要憋得住”;好教师“要扛得起,也要放得下”……其中既有思辨的启示和成果,也是实践的经验和建议。

       祝贺文送,也期待教师能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行,构筑自己的“教育大厦”。

写于2022年7月3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