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海拔4630米,给青藏铁路“量体温”

 lpl求知获识 2023-01-19 发布于重庆

早上8时40分,天刚蒙蒙亮,寒风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雪花扑面而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清水河桥隧车间职工白耀元一走出住宿楼,眉毛就瞬间结上冰霜。

2022年年底,24岁的白耀元和其他6名见习期满的新职工一道被分配到海拔4630米的清水河桥隧车间。一大早,他们便驱车来到一处被冰雪覆盖着的铁路高路基下。

图片

“作为青藏铁路高海拔地区的桥隧检养修人员,不仅要有敢于挑战的吃苦精神,更要有迎难而上的创新精神……我来介绍一下咱们高海拔桥隧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流程。”一行人紧跟着车间副主任李来强的步伐,认真听着他的讲解。

在曲吾站区间,工人们正在高路基旁进行作业,“我们正在给这高海拔路基'量体温’嘞!”施工负责人笑着说。

“这根铁棒叫热棒,现在工作人员正在新增地温监测断面,就相当于给路基'量体温’。”李来强一边查看施工情况,一边介绍。

清水河桥隧车间管辖着青藏线达布逊站至风火山站420公里的桥路设备。青藏高原之上,路基多为常年冻土,影响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路基的冻土变化。冻土退化形成的蠕变形和高温冻土融化形成的路基下沉,将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因此只有时刻关注冻土温度的变化,才能对路基的稳定性和补强措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为了监测冻土的变化,青藏铁路格拉段在建成通车之初就建立了“青藏铁路冻土区工程长期观测系统”项目,并先后在望昆至唐古拉之间设置了78个地温监测断面(66个路基、4个桥梁、8个涵洞),涵盖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不同地温区域和不同的工程措施。多年冻土区的地温观测,相当于给多年冻土“量体温”,观察冻土的发育和退化情况。

图片

图片

“给格拉段路基'量体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用钻机在路基下面打一个几十米深的洞,再将热棒'体温计’插入洞中,然后连接地面监测仪器,才能给路基顺利'量体温’。”经过一个月的现场学习和实践,白耀元感慨,“青藏铁路格拉段号称'风雪仓库’,极端气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我们经常顶着七八级的大风,一边记录观测数据,一边查看路基的变化情况。走高桥、爬陡堑、跨深渠,从早到晚,每天徒步10公里左右。”

据介绍,2022年,格尔木工务段管辖的格拉段已经将19个路基地温断面的监测进行了恢复完善,2023年春运期间还要新增10个地温监测断面,以确保格拉段桥路设备安全畅通。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见习记者李春剑 通讯员桂连鑫、李来强 图片由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提供)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见习记者李春剑 通讯员桂连鑫、李来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