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方药煮法、服法及药后护理

 火帝养生_WSH 2023-01-19 发布于重庆

在临床中如果能学好用活经方,其治疗效果则非同一般,但用好经方除了经方组成用药准确,配伍严谨,并能切中证机外,还有一个非常最重要的因素,即方药煮法、服法及药后护理,这也关系到方药能不能最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如果在煮法或服法或药后护理等某一环节未能恰到好处,都会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目前有诸多临床工作者,只重视方药选择,而未能对煮法、服法、药后护理引起重视。

(一)煮法

煮法是指在煮药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度,这些方法直接关系到方药的药效与治病效果。《医学源流论》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张仲景用药,对煎煮法最为考究,为后世用方用药树立了典范。

1、同一药物有先煮与后下等不同 方中药物先煮与后下都直接关系到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如大承气汤用法中明确指出:“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枳实、厚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方中仅用四味药,可在煮时则有3种具体方法,有先煮的,有后下的,有微沸的,只有以此而煮,才能使药性与证机切切相应。张仲景于一方中有不同的煎煮方法,旨在揭示煮药一定要因病证而各有所宜,一定要以法而用之。

2、同一药物因置于不同的方中,其煮法也不尽相同 煮法不同直接关系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如张仲景用大黄,有的后下,也有的不后下,为何同是用大黄有后下与不后下之分呢?后下者,取其疏通地道,荡涤燥屎;不后下者,取其或攻下寒结如大黄附子汤,或攻逐瘀血如桃核承气汤,或涤除湿热如茵陈蒿汤,或泄下水饮如己椒苈黄丸等。又如桂枝于桂枝汤中与诸药同煮,其功用是解表和营卫,主治太阳中风证;而于桂枝人参汤中则后下即:“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其功用是有表解表,无表则尽走于里而温暖脾胃,主治病证是表里兼证。可见,同一种药物,其煮法不同,其所起治疗作用也不尽相同,若欲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就必须重视方药煮法。应用经方,其煮法是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

3、同一方药,因主治病证的复杂性而决定其方药煮法也不尽相同:如附子泻心汤, 以麻沸汤渍大黄、黄连、黄芩,别煮附子取汁。对此《伤寒内科论》说:“方中大黄、黄连、黄芩苦寒,取麻沸汤浸渍,取其气,以清泄中焦邪热;附子久煎别煮取汁,使辛热药物充分发挥温肾壮阳固表的作用。本方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组方妙用也。”又如乌头桂枝汤方中乌头与蜜同煮,既可增强乌头治疗作用,又可减轻乌头于方中不良反应;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同以水煮以取其解肌和营卫功用。可见,方中药物煮法不同,方药发挥治疗作用也不尽同。以揭示药有合用之特长,更有分煮之妙用。

4.、经方在煮法用水方面也颇为讲究 :有用长流水者;用井花水者如风引汤;用泉水者如百合知母汤;用浆水者如乌头汤;用醋浆水者如白术散;用甘烂水者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有用潦水者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清酒者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等。煮药用水若能恰到好处,同样可提高治疗效果,对此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

5、经方在煮药方法方面 有的先煮如麻黄汤“先煮麻黄减二升”,又如茵陈蒿汤“先煮茵陈减六升”;有的后下如大承气汤中大黄;有的单煮如附子泻心汤中附子;有的冲服如十枣汤方药,有的烊化如猪苓汤中阿胶;有的去滓再煮如半夏泻心汤等;有的煮药物以米熟为度,如白虎汤中用法言:“煮米熟,汤成,去滓”等不同。临证皆当以具体病证而决定煮法,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二)服法

服法是指服用方药要遵循一定的法度,服药方法当与不当,也直接关系到方药发挥效力。《医学源流论》曰: “病之愈与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殊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曰:“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服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诸论至今对临床工作仍有指导意义。

1、服药时间与次数 服药不仅一日三服或二服,亦可于夜间服,如理中汤中用法言:“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又如黄芩汤及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中用法言:“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提示以病情需要,可于夜间服药以增强疗效,缩短服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2、治疗病证因病证不同,则当顿服以增强疗效如治疗  急、重证,如干姜附子汤等,或治疗痰涎证,如瓜蒂散;渐加量以服方药者,如甘草附子汤用法中曰:“初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又如瓜蒂散用法中言:“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提示服药必须因人因证而宜,没有固定格式,究竟如何掌握服用方法为妥?决定的条件则是以病变证机为据,而不可固执一端。

3、服用汤药剂量一定要因人而宜  如小青龙加石膏汤用法中言:“强人服一升,贏人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又如升麻鳖甲汤用法中言:“老小再服,取汗。”提示服药因人年龄有长幼,体质有强弱,服药用量多少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切不可一概而论。

4、服用方药一定要针对病变证机而选择 如十枣汤在平旦服;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在半日服尽;苦酒汤且当少少含咽之等等。从而提示服药方法除了因人因证而宜外,还要注重药用之特长而服药,这对提高治疗效果,也同样重要。

(三)药后护理

药后护理是指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它是治疗疾病的最后一环,也是至为重要的一环,这一环直接关系到药力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关系到病体的康复。张仲景也非常重视药后护理,在第1方桂枝汤时就明确指出:“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从而揭示,服药后,最好再服热稀粥一类汤食,以助药力益汗源;并暗示服药后,更要适宜地卧床休息,切忌药后即加入体力和脑力劳动;若药后法当遍身微微汗出,若欲有大汗之兆,可稍揭衣被,切莫再次感受外邪。又如在防己黄芪汤用法中指出:“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指出药后护理是用好防己黄芪汤的重要一环,结合临床实际,若未能以法用之,则直接影响方药发挥治疗效果。

药后护理还包括饮食对药物的影响,由于某些方药组成发挥治疗效用,因与饮食寒热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同,也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与治病效果,如三物白散用法中明确指出:“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可见,病者服用三物白散,若未能做到药后饮食调护,则会影响药效的作用力、治疗效果,反而还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此必须引起重视。又如百合洗方中指出:“食煮饼,勿以盐豉也。”若未能如此,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反而还会影响治疗效果等等。可见,药后护理对临床用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只有深入研究与应用,才能更好地用好用活经方,才能将经方治疗效果真正落实到实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