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前父母的教育水平更不行,为什么孩子反而在青春期没那么叛逆?

 肯定式教养 2023-01-20 发布于山东

本章是《赢在青春期》专栏的第53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就是以前的孩子是没有青春期问题的,或者说以前孩子在青春期没有像现在表现出如此多的问题。

现在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那父母往往就开始头痛了。孩子不仅会变得特别叛逆,还很容易出现精神问题,越来越多的青春期孩子在变得抑郁。而反观以前,不用说太早,就是70、80后那个年代,青春期问题也没有像现在这么突出。

更不用说更早之前了,我们看各种书籍,或者了解各种以前的资料,就没听说过以前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特别叛逆,甚至以前压根都没有青春期这一说。不仅是中国,就连国外的书籍著作,也没有看到说在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后,会出现如此明显的群体叛逆行为。

注意,我这里说得群体表现,而不是单个孩子的表现。如果只看单个孩子的表现的话,那在以前肯定也有孩子在进入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之后也表现的特别叛逆,但是如果只看单个行为的话,那我们的讨论就没有必要。不用说青春期,任何年龄段都会有表现的叛逆的。我们讨论的是一种群体现象,而不是个体现象。

现在你回想下自己看过的书、小说,或者看过的电影、电视,有说以前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时会表现出如此强烈的群体性叛逆吗?没有吧。

那为什么以前没有青春期问题,而现在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却表现出如此多的问题呢?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环境变了。

成长环境变了

以前的青春期孩子没有表现的特别叛逆,不是以前父母教的好,也不是以前的孩子更优秀,而是以前的孩子跟现在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这才使得以前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没有表现出现在孩子的问题。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来先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主要成长任务。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主要成长任务,在这个专栏中我已经跟大家强调过很多遍了,就是青春期的孩子要完成“同一性”任务,他们要搞清楚“我是谁”、“我要干什么”。只有完成了同一性,定位好自己的孩子,这才算是顺利的渡过青春期。

关于“同一性”的内容我就不再重复了,忘记的可以再去看一下专栏第3章:《如果孩子在青春期非常敏感,那父母就要特别注意了》。

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同一性,你也就明白为什么现在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得特别叛逆了。

以前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叛逆期,因为他们很早的就完成了同一性任务,搞清楚了自己是谁,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干什么。

回想下以前的孩子,他们没有选择的机会,往往就是子承父业,很小就跟随父母从事相同的工作。如果父母打铁,那孩子很小就跟着父母打铁,长大了也从事打铁的工作;如果父母种地,孩子长大了是种地……父母干什么,他们长大就干什,因此他们很早的就完成了同一性任务,所以他们也就很快进入了成年人角色。因此以前的孩子就相当于没有青春期,他们又怎么会表现出青春期的问题呢?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孩子往往不再会子承父业,因此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就会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他们就需要去尝试,去探索自己到底是谁,到底应该做什么。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就会犯错,但对于父母来说,父母又不想他们乱探索,父母只想他们好好学习,按照自己期望的道路前进,那孩子为了完成同一性,自然就会跟父母对抗,于是就显得比较叛逆了。

不仅如此,现在的孩子因为上学的原因,因此他们有更长的探索“同一性”的时间,从初中开始一直到大学,甚至毕业前几年,孩子依然不能很好的完成同一性。超长的时间也就自然会表现出超多的问题,那父母自然也就更加头痛了。

这就是以前的孩子为什么没有那么叛逆而现在的孩子却如此叛逆的根本原因,不是父母教育的不好,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如以前的孩子,而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变了。

那换个角度说,如果父母可以尽快的帮助孩子完成同一性,那孩子也就可以过渡到成年人阶段,这时孩子也就不会表现得特别叛逆。因此对于青春期的父母来说,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对抗孩子的叛逆,更不是批评指责孩子,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去完成同一性。

那具体如何帮助孩子尽快的完成同一性呢?

其实专在栏前面的章节中我已经介绍了,就是专栏的第9章《要想孩子成功地渡过青春期,那父母就需要帮助孩子完成这3个任务》。

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但可惜的是,大多数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不仅不帮助,甚至反而还给孩子的青春期制造阻碍,这岂不是火上浇油?那你说孩子在青春期能不表现出更多的问题吗?

教育孩子是有规律、有方法的,而不是父母依靠自己的感觉瞎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