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百练: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

 一中大语文 2023-01-20 发布于福建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杜甫此诗写于此。

【赏析】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二二○。 姜皎 (生卒年不详),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 人。善画鹰鸟,因封楚国公,故称姜楚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 “玄宗在藩时,为尚衣奉御,有先识之明。玄宗即位,累官至太常卿,封楚国公。” 姜皎这幅角鹰图,是安史之乱时,随侍玄宗入蜀路过绵州时画的。《嘉庆四川通志》卷二○《舆地志·山川》: “(绵州),明皇入蜀,从官太常卿姜皎画角鹰于邮亭,甚精妙,镌石竖州堂后,鹰隼不敢入城。”杜甫是宝应元年 (762) 至绵州的,有机会看到这幅画,题咏此诗。

  宋代,陆游到绵州看到这幅画,作《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者》 云: “督邮官舍最卑陋,栋挠楹腐知几春。岿然此壁独亡恙,老槎劲翮完如新。向来劫火何自免,叱呵守护疑有神。”

  题诗首先描写画面角鹰的形象。姜皎画的角鹰非常凶悍,画面上有一片阴森森的杀气,好像是到达幽朔地方。安史反叛起于幽朔,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复,诗人题画鹰而兼及之,妙笔。

  三、四两句,从观者的视角和画师的画笔两方面加以描写,衬出姜皎画鹰艺术之高超。观画的人,将画鹰当作真鹰,但愁它掣臂飞去;学画的人用心去学姜皎画鹰的技巧,但是学不成。

  五、六句说这幅鹰画现在绵州,形象逼真,反而嗟叹真鹰徒有虚名。题画诗常使用“以画作真”的手法,本诗却更透进一层,说在画鹰面前,真鹰也黯然失色,这种艺术意想真是出人意外。无怪王嗣奭评论这四句诗说:“形容佳画,止于夺真,而穷上极变。”(《杜臆》)其议论鞭辟入里。

  最后两句,诗人告诉梁间的燕雀,不要惊怕,壁上的画鹰是不会腾空飞上九天的,点出画的特点。这是唐人题画诗常见的、也是惯用的手法。在杜甫之前,如宋之问《咏省壁画鹤》:“骞飞竟不去”,不飞去,明是画鹤;李白《巫山枕障》:“巴水横天更不流。”水不流,暗示是画。在杜甫之后,如王季友《观于舍人壁画山水》:“半壁仍栖岭上云”,“再三招手起来迟”。罗隐《扇上画牡丹》;“频摇不肯落莓苔”,也都使用这种艺术技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错。主要通过对比显示“画中鹰”传神逼真。

2.(1)通过看画的人担心鹰飞走的角度来表现;

(2)通过其他画师想学但是学不到这种技巧的角度来表现;

(3)通过和真鹰作比较,感觉真鹰反而不如画上的鹰的角度来表现;

(4)通过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的角度来表现。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注意题目要求是回答侧面表现,单纯分析首联则不得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