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新冠,注意食补!

 一葉一如来 2023-01-20 发布于广东




小编导读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我们在重视正确用药的同时,也要注意食物营养的供给,我国自古以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黄穗平教授讲述食补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分类?让我们对养身之道重视起来,抵抗住新冠病毒的侵袭!

清代《蠢子医》中说:“日食二合米,胜似参一大包”,说明“药补不如食补”。以食品为“补剂”,《黄帝内经》中早就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就已认为毒药是攻邪的;而无毒的食物谷、果、畜、菜等,能补精益气,在脾胃不足之证,更是这样。

前人用食补的例子很多,在《食疗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书中,记载了许多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赵学敏在《本草拾遗》中讲的:“米油滋阴,功胜于熟地”,米油者,即是平日煮饭中的米汤。在某些书籍中,还有许多以食物为主的补药方剂,如《十药神书》中的白风膏,方中以白鸭为主,为补土生金治疗的名方。《寿世保元》中的阳春白雪糕,方中采取的药物,几乎全部是食物。用作补剂的食物,大都是甘味,五脏之虚,都有食补之法,而其中主要的关键,都在补脾胃。

图片




食补的好处:

脾胃虚弱之证可出现纳少腹胀、二便不调、面目浮肿、少气微言、肢体瘦弱、抗病力差,甚则百病由生。其轻则食补即可,重则治以方药。唐代医家孙思邈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而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脏腑不平,易受外患”。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可资助胃气的增长,气血津液的生化,从而维持人体生理健康之需求。


食补的分类

01
平补类食物

平补类食物,其性味清平,不寒不热,无论常人或患者均可食用,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必需食物。如谷类、豆类、水果和蔬菜类等。因其性能平和,或稍偏温,或稍偏凉,长期食用对人体一般无不良影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患者均可食用。

02
温补类食物

温补类食物,其性味温热,具有补助人体的阳气,用以调治阳虚证的食物。如牛、羊肉类,红糖等。适用于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口淡不渴、精神不振等阳虚之证。因其温燥,易助火伤阴,故阴虚之体不宜多食,多则内热益盛,出现咽干口燥、眼肿出血、便秘尿赤等症。

图片

03
清补类食物

清补类食物,其性味凉润,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之功,用以调治阴虚火旺证的食物。如生梨、生藕、百合、甲鱼等,多用于热性病后期及若干慢性病。适用于干咳少痰、头晕目花、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之证。因其滋腻,易助温留邪,故阳虚之体不宜多食,多则湿邪留滞而出现腹胀便溏、痰多流涎、少气懒言诸症。

04
温散类食物

温散类食物,其性味辛热,指具有温里散寒,健运脾胃,祛除湿邪类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大蒜等,多用于居住与工作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们。适用于由寒湿之邪所致的胃脘冷痛、口吐清涎、肢体疼痛、麻木不仁等症。此类一般不作为营养性食品,而常用作调味品或克服某些食物的寒性。阴虚火旺之体不宜食用,正常人亦不宜常食或多食。但某些地区(如四川)的人们习惯于常食辛辣之物,则另当别论。

对于大病、重病或疾病晚期患者,其元气大耗,胃气受损,纳食较差,除进行综合治疗之外,食补尤显重要(特殊禁忌除外,如急腹症禁饮食,糖尿病慎用甜食等),可予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之物,如小米粥、薏米粥、莲心汤、瘦肉末、鸡蛋等。切忌肥甘厚腻、生冷粗硬之食,因其壅塞肠胃,损伤胃气。所谓“纳谷者生,绝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综上所述,食补既为养身之道,又为医病之则。其理符合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图片
名家经验集

图片  

《名中医黄穗平脾胃病学术经验集》

扫码免费试读

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历史悠久,黄穗平教授通过多年中医脾胃病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他在传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梁乃津、余绍源、吉良晨等先导们的宝贵经验、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发扬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的特色,提出“脾胃为本,补土为尊”“体用并治,升降相合”“平调脾胃,治衡六法”“三位一体,综合防治”“治人以治病,治脾以治人”等学术思想,锲而不舍坚守中医临床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对慢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胃早癌、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慢性便秘、功能性腹胀、功能性腹痛等疾病治疗经验独到,在全国颇具学术影响。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