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庄王朱幼㙾:大明最长寿的藩王,一生谨守本分,明朝标准的贤王

 茂林之家 2023-01-20 发布于湖南

成化七年(1471年)九月初三,监察御史巡按山西张进禄、山西潞州知州孙珂,及潞州判官冯徽三人,一道遭贬官,发配沿边卫所任职。之所以会受到这样的重处,与就藩潞州的沈藩有关。

孙珂、冯徽到任时,沈藩沁源王朱幼埼出于跟地方官府打好关系的心理,专程设宴款待两人。谁知饮到酣处,孙、冯二人竟然酒壮色胆,向朱幼埼索要女乐助兴。宣德以后,宗王的实权几乎被剥夺殆尽,可不管怎样宗王在藩地是君,名义上与当地官员属于君臣关系,相关官员需要定期入府觐见。身为臣下,向郡王索要女乐属于蔑弃礼法、目无法纪。

上党门——潞州古城的标志

其后,张进禄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任山西巡按,巡视到潞州时,沈王朱幼㙾设宴款待。因孙珂、冯徽两人也是御史出身,与张进禄有旧,遂邀请他们一同与宴。席间,三人旁若无人地对朝政得失挥斥方遒。妄议朝政属于大不敬之罪,在某些朝代可是要掉脑袋的。

沈王府教授孙达纳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被潞州知州孙珂查知后,不顾同城之宜一本奏疏就捅到了朝堂之上。作为反击,孙达也将孙珂在王府宴会上的表现捅了出来。你个小样竟然敢告刁状,孙珂转头就通过张进禄的关系,将孙达收押,并施以杖刑。俗话说打狗还需看主人,何况是王府属官,这么搞明显是不将他朱幼㙾这个藩王放在眼里啊,不给你们点厉害瞧瞧,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遂将三人在宴会上的表现通通具书上奏朝廷。于是乎事情闹大了,明宪宗亲自出面发话称三人“难照常例处罪”。

“诏旨未下,而珂恃进禄之旧,遂讼达于进禄,收而杖之。王因通奏以闻。命官会鞫得实问拟如律。上以进禄等三人宴饮王府放肆狂言,及索女乐蔑弃礼法,难照常例处罪,遂皆谪之。”(《明宪宗实录》)

低调的贤王世家

朱幼㙾,生于宣德七年(1432年),为明太祖朱元璋曾孙,首封沈王沈简王朱模之孙,沈康王朱佶焞嫡长子,生母沈王妃韩氏,是明朝宗室之中有名的贤王。

贤王一词出自于《孟子·尽心上》,本义是指有德行的君王。进入帝制时代,演变为对诸侯王的赞美之词。每个朝代对“贤王”有各自不同的定义,比如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八贤王,在宋代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他的原型燕王赵元俨,在历史上虽然也以贤王著称,可主要表现在孝心及文学之上。

《少年包青天》里的八贤王剧照

明朝对贤王的定义,以永乐为界限,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主要标准为,上马能安邦定国,在内少惹是生非;后期经过削藩,宗室已经实权几乎被剥夺,成为了被圈养的吉祥物,标准也随之变为能安分守己,不给朝廷添乱,最好在文学上能有所建树,给宗室增光添彩。

朱幼㙾的贤,是有传承的。沈藩始封君朱模为明太祖的第二十一子,原本藩地为辽东沈阳,是故封号为沈王,本当与四哥燕王朱棣等联手驰骋北疆,护佑家国平安。可还没来得及之国,就风云骤变,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践祚帝位。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将弟弟改封到山西潞州,以原晋藩庆成王遗留的郡王府略加修葺,改造为沈王府,便打发弟弟之国。

朱模相当识时务,也相当能适应新的形式,因此在德六年(公元1431年)五月薨逝后,朝廷给予了“惇厚乐静,谨礼奉法,未尝有过”的评价,并赐谥曰简。“一德不懈曰简”,意指坚持德行毫不懈怠,这一盖棺定论给得相当到位。沈简王朱模将这一品质传承给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使沈藩成为有明一代少有的贤王家族,也因此宗室人口并不算少的沈藩,在宗室之中存在感相对较弱,低调不太引人注意。

朱幼㙾之贤

因其嫡长子的身份,朱幼㙾于正统八年(1443年)九月获得赐名,很快便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八月被册封为沈王世子,以东城兵马赵智之女赵氏为沈世子妃(注《明英宗实录》册封世子妃的记载有两次,不知当以何为准)。顺便说一下,朱幼㙾虽然是嫡长子,却是沈康王朱佶焞的次子,嫡子身份让他占了很大便宜,且《明实录》查不到其庶长兄的任何记载,估计没能活到成年。

潞州六府塔

天顺元年(1457年)九月,沈王朱佶焞去世,享年51岁,赐谥曰康。天顺三年(1459年)七月,沈世子朱幼㙾袭封沈王,就此开启了其超长待机的藩王生涯,也延续了沈藩贤王的传承。事实上还未袭爵,他就展现了自己孝的一面。

天顺二年二月,还是沈世子的朱幼㙾上疏朝廷,称其父沈康王“坟所狭隘,无地可立庐舍”,请求朝廷在陵园外围再恩赐空地数亩。对于沈康王的葬礼,朝廷派出有司专门协助朱幼㙾治丧,各种规格都是亲王标准,并没有短了他的,比如其陵园世按照藩王的顶格五十亩划定的。因此在问过工部的意见后,明英宗一口回绝。

“奏下工部,覆奏王府造坟地亩已有定制,沈王坟例应地五十亩。若复增益,恐各王府援例不便。上是之,遂不与。”(《明英宗实录》)

对父尽孝,对宗室,朱幼㙾也尽到了宗主的义务。如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黎城王朱幼(土爰)薨逝,生前因“年老无子”,为身后计曾向提出援引晋藩广昌王例,以堂侄、清源王朱幼㘧的幼子镇国将军朱诠鏴为嗣子。为此,朱幼㙾在其去世后立马上疏朝廷重提此事。次月,朝廷复函同意朱诠鏴过继给朱幼(土爰),以镇国将军本职奉承黎城王宗祀。

朱幼㙾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因此鼓励宗室多读书,为此多次上疏为自己及宗室或求取书籍,或请求御赐书斋名称,单弘治、正德年间《明实录》有记载的就多达十余次。如弘治十七年(1504年)赐予朱幼㙾《五经四书集注》;弘治十八年先后给西阳王子朱勋(氵壯)的书院赐名勉学;西阳王诠钲的书斋赐名好古;正德元年(1506年)十一月,赐宜山王朱诠满《四书集注》、《洪武正韵》各一部;正德四年(1509年)六月,赐沈府辅国将军朱勋注《皇明典礼》、《为善阴隲》及《孝顺事实》各一部。这些记载的末尾皆有“从沈王请(奏)也”之语。

明武宗画像

当然,请赐的次数多了皇帝也烦,所以有时候会不给,如正德三年十二月,朱幼㙾连续两次上疏求书,第一次给侄子辽山王朱诠釴求书时,明武宗大方的给了;可轮到为其子宿迁王朱诠鎀求取《御制盘龙诗》时,直接以“不与”打发了。

身为贤王在不犯事的前提下,自然还要学会拍马屁及适当的为皇帝分忧,以搞好关系。天顺六年(1462年)二月,朱幼㙾与受封洛阳的伊简王朱颙炔上疏朝廷,称今年是圣上复位六周年,他们想赴京进行朝贺。进入正统朝之后,此前经常会出现亲王进京觐见已成绝响,因此被明英宗一口回绝。可他并不气馁。

天顺七年闰七月,明英宗下旨恢复明宣宗原配、废后胡善祥的后位,并上尊谥恭让章皇后。朱幼㙾得到消息,再次上疏朝廷,称意欲带着清源王朱幼㘧等七人赴京朝贺,再次被明英宗复书阻止。这等行为看似做无用功,实则给皇帝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由于藩王实权被剥夺,王府官员工作相当轻松,成为养老的好地方,因此很多王府官年过七十都“犹不引退”,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是故朱幼㙾上疏朝廷,提请以官职论年岁,各品级王府官达到一定年岁,给予“加秩致仕”。这一建议得到朝廷的一致好评,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闰四月开始施行。

对朝廷而言,朱幼㙾平时就是一好好先生,可当事情触及藩王所剩不多的职权时,他也会据理力争。弘治十八年(1505年)正月,沈藩稷山王府典仗郑瑀上奏朝廷,称沈府长史等官员受赂。对此,朱幼㙾直接上疏抗辩,援引《皇明祖训》“凡王国文武官犯法,王能依律剖断者,听”条,要求将只涉及王国内部的案件交由王府自行处置。同时请求朝廷下旨让各王府的属官,自今以后每逢朔望,皆到王府听取他的戒饬,以便让他们学会“奉公守法,勉尽忠义”。朝廷对这两件事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都察院覆奏谓:'《祖训》所言,大率酌量事宜,便于处分。若事体重大者,一概听王剖断,恐非祖宗本意。其欲令各郡王官属朔望听候戒饬,是乃规戒臣下美意,宜从所请。’从之。”(《明孝宗实录》)

与皇帝高祖同辈的藩王

由于出身关系,沈藩只是藩王中的普通一员,无法跟秦藩这个地位特殊的大明第一亲藩相比,何况朱幼㙾仅比当朝皇帝英宗朱祁镇高出一辈,宗室中还有还有辈分更高的藩王,比如天顺六年与其有志一同上疏的伊简王朱颙炔,就比他高了一辈。因此在天顺年间,朱幼㙾可谓是人微言轻。

明宪宗画像

可靠着强悍的待机能力,在此后近60年间,北京紫禁城内奉天殿上的宝座主人一换再换,朱幼㙾这个沈王却始终安坐如仪,辈分自然水涨船高。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六,明英宗朱祁镇驾崩。随即皇太子朱见濡即位,改明年为成化,是为明宪宗。新帝登基,照例要普天同庆,赏赐一下藩王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么多藩王,赏赐当然要分出不同档次来,被用来作为划分档次的标准为:辈分。同一档次的各王在诏书中出现的次序,基本按照明太祖诸子的伦序及嫡庶来。明宪宗即位时,朱幼㙾作为新皇的叔祖自然在第一档,可沈藩伦序靠后,因此在第一档中排序靠后。

“戊戌……上以初即位,赐亲王白金、文绮。鲁王、辽王、庆王、肃王、唐王、郑王、襄王、宁王、周王、沈王、伊王、岷世子各白金三百两,纻丝罗十五表,里纱十五疋,锦三疋,钞二万贯。”(《明宪宗实录》)

成化二十三年(1464年)八月二十二,宪宗朱见深驾崩。九月初六,皇太子朱祐樘继位,诏次年改元弘治,是为明孝宗。明孝宗同样以即位大庆,赏赐藩王白金文绮。这一次朱幼㙾晋升为新皇的曾叔祖,当然位列第一档,且排名极其靠前,仅次于同辈的宁王朱奠培和唐王朱芝址。唐王朱桱是明太祖二十三子,照例应当位列朱幼㙾之后,如此排名唯一的可能便是嫡庶之分,唐王一系两代嗣王都是嫡子出生,而沈藩的第二代沈康王是庶子。

随着宁王朱奠培和唐王朱芝址的去世,朱幼㙾成为了弘治朝藩王中唯一一个曾叔祖辈,虽然辈分没涨,可排序升到最高。弘治五年三月,册立皇太子,向藩王通报此事,并给予赏赐时,《实录》中出现的王号唯有沈王,其余诸王被“沈王等二十三王”所涵盖了。

明孝宗画像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明孝宗朱祐樘驾崩。随即,皇太子朱厚照继位,诏次年改元正德,是为明武宗。新皇登基,依然普天同庆,再次给予藩王赏赐。这一次实录对受赏的藩王及赏赐等第、数额都没有记载,唯一可知的是得到赏赐的沈王,依然是朱幼㙾。

俗话说幺房出长辈,明太祖子嗣众多,年龄相差巨大,是故活到正德朝曾孙并不止朱幼㙾一人。比如辽藩的长阳王朱豪㙷同样是太祖曾孙,只可惜他老爹庶人朱贵烚不争气,不断作死把辽王之位给作没了,致使他与辽王之位失之交臂,费尽千辛万苦才得以续封长阳王。总而言之,正德初年虽然还有多位太祖曾孙在世,可列爵亲王的仅有朱幼㙾一人。早已故去的明宣宗也是太祖曾孙,换而言之朱幼㙾是明宣宗的堂弟,明武宗的高叔祖,这就厉害了,也让他成为宗室中的顶级存在,享受的待遇,与天顺朝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庆藩安化王朱寘鐇在宁夏(今宁夏银川)举兵谋反。虽然这场叛乱很快被游击将军仇钺以戏剧性的方式平定,可性质与景泰年间的广通王朱徽煠之乱截然不同,这是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八十余年后,明王朝爆发的又一次由宗王亲自领导的叛乱。

更重要的是此次叛乱,给了雄心勃勃想要再现永乐、宣德盛况的明武宗一记闷棍。正德初年,刘瑾在明武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激起文官集团的强烈不满,双方一直在斗法。此次文官集团认定是刘瑾擅改祖宗成法才导致了这场叛乱,因此要求处死刘瑾以谢天下。说实话这场叛乱与刘瑾有着莫大关系,是他所用非人,才激起了宁夏军士的激愤。因此明武宗百口莫辩,被迫用处死刘瑾,废除改革措施的办法来平息众怒。

刘瑾剧照

是以他对朱寘鐇恨得牙痒痒。然而《皇明祖训》这部被特意强调为“一字不可改易”的明宗室最高法典,惩处犯罪宗室的调律为“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也就是说按照常理,即便明武宗再怎么对朱寘鐇恨之入骨,都无法将他明正法典,最多只能学自家高祖暗搓搓的处死汉王以这种手段来泄愤。

这不是他想要的。好在这条祖训前面有“亲王”这个限定词,而朱寘鐇是郡王,让他有了变通的余地,更好在祖训中还真有一条可以让他变通的内容。

“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馀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皇明祖训·首章》)

这条祖训虽然针对的对象是皇亲国戚,宗室自然是皇帝的亲属,所以非亲王的朱寘鐇正可以适用这一条吗!如今他犯了谋逆大罪,自然应当让诸王们都议一议,你看朕多开明。若是宗亲们一致认为他应当去死,那朕也只能顺应他们的呼声,可怪不得朕。

“丙申,沈王幼㙾、秦王惟焯等各议奏:'寘鐇罪恶,宜并其子孙肆诸市,以谢祖宗。’奏至,复下法司会多官详议,乃请执寘鐇赴文华门外亲鞫之。是日,上御文华殿,皇亲、公侯、驸马、伯、府部大臣,及六科十三道以次跪奏曰:'寘鐇大逆不道,宜如诸王议割恩正法。’上曰:'寘鐇图危社稷,得罪祖宗,既天下诸王及群臣皆欲正法。论出于公,朕不敢赦,但念宗支,令自尽,焚弃其尸以示戒。其子孙台溍等五人,仍置西内严禁之。’”(《明武宗实录》)

此时有二十多家藩王存世,却只列出沈王和秦王,并且将朱幼㙾置于有“大明第一亲藩”之称的秦王朱惟焯(秦愍王朱樉刘石孙,与明武宗同辈)之上,可见其在宗室中的地位。

巧的是,安化王之乱平定后不久,就爆发了刘六刘七大起义。这场由成语“流里流气”两大主角领衔的农民起义,共历时两年,转战南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湖广等地,一度逼近京畿,迫使京师九门戒严。远在山西的沈王朱幼㙾,也被卷入其中。

沈藩封地潞州及壸关位置

正德六年五月,就在朱寘鐇被赐自尽后三个月,纵横山西的大盗李华聚集千余名部众,与刘六所部会合,一时间声势大震,兵锋直抵沈王所在的潞州东大门——壸关县。朱幼㙾这位年已81岁的老王爷大为震恐,赶紧向朝廷求救。

“癸未……山西盗李华等起,逆瑾党亡命□多从之,众至千人,衣帜皆赤。与刘六等合掠壸关县之赵村,大肆焚戮。沈王乞师讨之。上切责镇巡官,令军卫有司失事者,俱停俸戴罪杀贼。”(《明英宗实录》)

朱幼㙾生年之疑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十六,沈王朱幼㙾薨逝,讣闻,明武宗为其辍朝三日,下令按亲王仪制为其治丧,同时赐谥曰庄。“履正志和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庄是一个典型的美谥。但是《明武宗实录》对朱幼㙾的生平记载,有着重大的失误。

“乙未……沈王幼㙾薨。王,康王第二子,母妃韩氏。宣德壬午生,正统丁卯封世子。天顺己卯袭封,至是薨,年五十有五。讣闻,辍朝三日。遣官祭葬如制,谥曰庄。”(《明武宗实录》)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两种纪年体系,一种是帝王纪年法,也称王位纪年,包括君主在位年次纪年,及年号纪年两种,比如周宣王元年,洪武二十三年都属于这一体系。另一种是干支纪年法,以天干地支配对,六十年为一轮回,因此也可以起始干支甲子来命名,称甲子纪年法,如甲午战争中的“甲午”就是干支记年。

甲子表

由于这两种纪年法都属于断代纪年,故古人往往会将两者结合使用,引文中的“宣德壬午”、“正统丁卯”、“天顺己卯”都属于这种运用。当下在考究年代时,需要将其转换为现在通行的公历。

比如要推算“正统丁卯”是哪一年,需要分两步来处理,首先要搞清楚“正统”年号所属的时间段,而后通过万年历查找出最近的一个“丁卯”是哪一年,再以减去60的倍数往前翻,当两个时间点出现在同一个区间时,重合的那一年就是相应的年份。正统年号使用时间为1436年至1449年,最近的丁卯年为2047年,减去600后,为1447年,正好落在正统年间,所以“正统丁卯”为1447年。

《明宪宗实录》明确记载,朱幼㙾于天顺三年(1459年)袭爵,所以“天顺己卯”为1459年。如此朱幼㙾在位长达58年,怎么可能去世时只有55岁?

所以只能通过计算“宣德壬午”是哪一年,来修正朱幼㙾的寿数了。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时间段为1426年至1435年。最近的壬午年为2002年,减600为1402年,这一年为建文四年;减540为1462年,这一年为天顺六年,都不在宣德年间。所以“宣德壬午”这个生年显然也是错的。

“午”跟“子”字形相近,“壬子”同样是干支之一,所以会不会是誊写时,误将“宣德壬子”写作了“宣德壬午”呢?考最近的壬子年为2032年,减去600为1432年,正好处于宣德年间,为宣德六年。

《明孝宗实录》明确记载朱幼㙾的胞弟,沈康王嫡次子(排行第三)清源庄简王朱幼㘧生于宣德七年,朱幼㙾身为胞兄当生于宣德七年前,宣德六年还是合理的。且明代史学家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称朱幼㙾享寿86,是明代最长寿的亲王。按宣德六年算,朱幼㙾享年85岁,以古代的条件,有个1岁左右的误差属于正常范围。

上党门

如此朱幼㙾应当生于宣德壬子年,享年85岁。就这么短短数十字,《明武宗实录》竟然出现了两处错误,也是醉了。

阿越说

朱幼㙾作为有明一代最长寿的,罕见的当朝皇帝高叔祖,虽然拥有超长的待机时间,一生醉心于文学,对潞州文化事业有所贡献,除此之外并无什么建树,以现在的眼观观之就是一占据高位的米虫。可符合明朝朝野对藩王的要求,且也没有像其他宗室那样鱼肉乡里,在明人眼里这是妥妥的一位贤王,担得起“庄”这个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