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终极班结业有感 - 张甦颖教授

 寻医文化 2023-01-20 发布于辽宁
2023

阖家欢喜,幸福安康













伤寒终极班结业有感

七班 - 张甦颖

2018年9月,继公益群、签名群、会议群、初级班之后,我又迫不及待的进入当时的伤寒班,追随李树森老师学习伤寒脉法。

.

因退休前在高校有多年从事《金匮》教学的经历,也曾在学校扩招后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客串过”伤寒课老师,便天真的认为,自己学习伤寒脉法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应该不是难事儿。

但在真正进入课程后,面对老师授课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回顾一年多来的学习经历,突然觉得自己面对琳琅满目的知识宝藏,就像个贪心的孩童,只是在不停的将这些瑰宝快速的收入了“囊中”,实际上却并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思至此,颇感汗颜。

回顾、总结自己跟师学习伤寒脉法的过程,感觉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李树森老师的引领下,开始一步一步的学着如何回归经典,摒弃头脑中固有的诸多“想当然”,努力学着用先哲的思维方式去解读、领悟《伤寒杂病论》的真谛;特别是通过“煮粥论道”、“格物致知”,尝试着培养自己“立体思维”的能力。

对过去自己在教学及临床工作中困惑甚至有意回避的“难点”也开始重新思考,居然时有“豁然开朗”的惊喜,分享给大家,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平脉辨证,以往教科书中均作“凭脉辨证”解,经过老师的讲解与启发,始得其要义:平脉者,不病之脉也

平脉只是理想中的脉象,在现实中是很难见到的。故伤寒脉法的核心在于求“平”,通过脉象所表现出的“偏差”(不平)探寻疾病信息,在此基础上辨症施治用药、施针,以平为期。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条文中涉及脉法内容的众多。

以《金匮》为例,前22篇的398条原文中,言脉者就有150条之多,就诊脉部位而言,就有寸口、趺阳、少阴、少阳诸部以及多部位综合测取之不同。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较重视脉象“背后”的意义,比如揭示病因病机、确定病变部位、诊断和鉴别病症、确定治法以及推断预后等等,并未认真思索医圣仲景在条文中所表达的位、数、形、势等脉法的真正要素,因而对脉象的认知心中既未“了了”,指下也很难明,临证时更是遑论应用。

学习伤寒脉法后,首先明白了“脉有阴阳”,开始认识到《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统编教材都以其出自王叔和之手而将此三篇排除于《伤寒论》内容之外);明白了结脉有阴结、阳结之分,理解了如何从气机运行的方向去参悟“阳脉不足”与“阴脉不足”的意义,懂得了“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等基本脉理;厘清了“缓非迟类”,在此基础上,明白为什么说“浮缓相搏谓之沉”。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数脉与迟脉的意义,明白为什么“浮迟相搏谓之沉”,“缓迟相抟谓之沉”。

对于营气与荣气,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统编教材中多混为一谈,李树森老师在“伤寒六经 太阳受病(一)中精心绘制的'伤寒表里层次示意图’”,认识到荣气与卫气犹如“夫妻关系”,而营气只不过是二者的“亲戚”或者说是家庭中的“一员”,仲景主之以桂枝汤调和荣卫(而不是营卫),则有利于恢复荣卫之谐和。

行于脉中,推动血液运行者,营气也,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荣气出经脉、入腠理,与卫气相谐和合,则皮毛润泽,血脉温暖。卫气虚则荣气实,卫气实则荣气虚。

学习脉法四年多来,在不断为师父推陈出新的教学内容以及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吸引、震撼的同时,也时时为师父渊博的学识尤其是中医典籍的独到见解和精准把握而折服,更为师父废寝忘食地推广原汁原味的中医脉法,为启发、引领广大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经典、与圣贤同行而不遗余力的鼓与呼的执着所感动。

师父传授的知识丰富而深奥,学生愚钝,大量的内容尚未参悟,但坚信只要契而不舍的继续努力,就会越来越接近于“觉悟”。

学习长桑君脉法及伤寒脉法,是我退休后所做的最正确、最值得骄傲、收获最大的一件事。

感恩师父,感恩潓颖师姐以及长桑君脉法的教学保障团队,感恩陪伴我一路走来并给予鼓励和帮助的师兄师姐们,感恩引领我结缘长桑君脉法的老同学刘炽京会长。相遇是缘,缘,真的是妙不可言!

   张甦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教授)

   2023.01.05






中医理论的根基为天地之道,庞杂深幽,古往今来有无数先哲穷极一生研究医易,研究道德经,研究洪范九畴,但集大成而问鼎者了了无几,究其原因就是人生苦短,在有限的生命里能把握住悟道的方向实属不易,其中自傲自负又是人生大敌。

如何像老子那样返本归真?如何像孔子那样悟透人生?如何像庄子那样翱翔广宇?我们每个人都有慧根,都有近百亿的脑细胞,都能成就自己,都能让灵魂升华。

社会上的中医学问和中医本源有很大差距,包括平脉与凭脉,脉浮与浮脉,缓脉与迟脉,荣气与营气,腠理与津液等等。

中医药连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如何谈阴阳辨证,荣卫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

五行生克制化是人体存在的本质,那么“五行术”又懂多少呢?

五行绝不是简单的“金克木”,因为木与金为终始关系,是事物的两端,是阴阳的变与化。

张甦颖教授在大学就是教授金匮和伤寒的老师,退休后进入长桑君脉法班学习,前后五年时间,终于在伤寒终极班结业,她的感言发自内心,学习感悟非常深刻,我喜欢这样的学员,今后还会带领她一直前行。



END



长按图片下载
长桑君中医课堂APP



大连寻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祝大家春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