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 依旧幸福

 jpyin1010 2023-01-21 发布于上海

导读:利益是需要人去苦苦追寻的,不付代价就没有利益。然而,幸福却不一样,幸福不需要代价。因为幸福并非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如果一件事情能给你带来幸福,那么,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本身,就能感受到足够的幸福。通往幸福的行动,并不是“先给予、后收获”,而是“给予即是收获”。

所以,爱默生才说:一个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幸福起来。

Image

2023 依旧幸福

 | 立峰

Image

作家刘震云说:现实如此荒诞,还用你(小说家)去编吗?
三年来,一场大流行病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生活。人们无不被一种无常的力量支配着,疲于应付、忙于奔命、不知所措、无可奈何。每个人在现实中遭遇的剧情都比剧本更加离奇,也远非编剧和小说家所能料想得到。
在3年以前、3个月以前、哪怕在几个礼拜前,恐怕都没有人能够想象神州大地接连上演的、抑或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一幕幕跌宕起伏,或离奇、或惨烈的剧情。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2020成了一条界线,隔开了过去和未来。在那以前,那些兢兢业业勤奋努力的人们,还都对未来的幸福有着稳定的预期。但自从2020,原本的岁月静好就一点点地开始变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不是说好了幸福吗?

Image

在这么一个操蛋的时代,试图去讨论一个关于幸福的话题,好像实在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可能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从根本上就误解了幸福的含义。
事实上,理性思考是一件极不自然的事,人们通常凭直觉来理解眼前的这个世界。在幸福问题上自然也不例外,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幸福就是功成名就、开心快乐,甚至是要什么有什么、想怎样就怎样;对于一些人来说,幸福还意味着“比别人更幸福”。
而且,幸福似乎只存在于未来的某个时间,而当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那个未来的幸福。于是,國人一直活得很累,就连娱乐度假下馆子,都是在为今后的工作充电加油,完了还必须发个精美的九宫格在朋友圈显摆一下。
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幸福的人,也许注定得不到幸福,因为努力和奋斗是主观的,而功成名就却取决于很多外在因素,比如这场足以摧毁经济生态的大流行病,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对于一定要成功的执着,就像是一个包袱、或一碗毒鸡汤,反而加重了人的不幸。

Image

曾几何时,有多少人沉浸在对现实和未来的盲目乐观中;曾几何时,人们都一直坚信,经济会一路上行,房价会永远上涨,未来是可以预期的。似乎只要肯付出足够努力,幸福便指日可待。
然而,在三年的折腾过后,当又一个新年来临之时,人们才猛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以往的盲目乐观被无情的现实啪啪打脸,一种极度悲观便油然而生。当初对幸福的期待有多确定,如今对现实的沮丧就有多强烈。
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幸福到底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还是一种客观的状态?即然现实如此令人失望,对于幸福我们还能否有所期待呢?

Image

1、幸福不是心灵鸡汤
当今世界,关于幸福问题的讨论实在是太多了,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比如,网易公开课中有一门《哈佛幸福课》就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教人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掌控情绪,来获得幸福感的。
但在我个人看来,所谓的幸福心理学,与于丹、陈果之流的心灵鸡汤有些类似,企图让人通过某种主观的心情、带上玫瑰色的眼镜,把不幸看成幸福,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欺欺人。因为:
一个人不幸的根本原因,或者来自于他价值观的偏差;或者是因为他的自身状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根本矛盾。
如果不去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而只考虑如何去调整心态或改变情绪,其实就回避了真正的问题。让自己假装快乐,只是舍本逐末,最后一定徒劳无功。就好像用鸡精熬制的鸡汤,味道虽然不错,却不会有任何营养。况且,毒鸡汤只会越喝越渴、贻害健康。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只是因为他们误解了幸福。如果人们凭借直觉,理所当然地将幸福等同于开心快乐、功成名就或欲望满足。那么,一旦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就会因为失望而悲观,从而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迷茫。

Image

幸好,关于幸福问题,哲学家赵汀阳先生有一本书名为《论可能生活》,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什么是幸福。
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学家是从人的主观感受出发去讨论幸福的,而赵汀阳先生说,哲学意义上的幸福肯定不是主观的。显然,在哲学家眼里,幸福是客观的,因为:
生活的目的不是随便谁都能规定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如何来衡量幸福,也是有确定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
看一个人是否能发挥他的创造性。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去建设、去开拓那些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唯有能不断创造的人,才是幸福的。
而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即便他生来就衣食无忧、没有烦恼,甚至出生富贵、锦衣玉食,也不能说他是幸福的。比如,一个出生优渥的智障者,尽管他终其一生都被精心照料,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也同样会被认为是不幸的。
赵汀阳先生说,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这就是幸福的客观性。

Image

2、幸福不是开心快乐
那么,幸福为什么不等于开心快乐呢?
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是: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如果幸福只是开心快乐,那就实在太容易了,因为:
一个人想要寻欢作乐并没多少难度。在现代商业社会,到处充斥廉价的快乐,从购物餐饮到度假旅行,从娱乐八卦到网络游戏,无论有钱没钱,总有一款适合你。
对于很多人来说,快乐唾手可得,但如果说到幸福,就有些遥不可及了。
心理学家对此也许只能这样解释,认为:快乐是短暂的兴奋,幸福是持久的愉悦。
而哲学家赵汀阳先生却认为,快乐和幸福的根本区别在于:
1、快乐是消费性的,所有的快乐都会一次性地被消费掉,很难留下什么决定人生意义的东西。一个人如果企图用快乐去替代幸福,他就必须不断地去消费快乐,类似于饮鸩止渴,甚至有点像吸毒。
试想一个失去控制的瘾君子,虽然总能享受到极致的快乐,但他的整个人生一定是很可悲的。
2、那幸福是什么呢?在赵汀阳看来,幸福是对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和整体成就而言的,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积极主动的生活状态,是一种通过不懈努力和创造性行动而收获的丰硕人生,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的、短暂的积极情绪。
所以,一个人可以为了幸福而放弃某些快乐,但没有人会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放弃长久的幸福。

Image

3、幸福并不等同于利益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依然会对幸福产生误解。因为,幸福经常被混同为单纯的利益。比如,许多女孩宁愿用快乐换取利益,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
那么,幸福就等同于利益吗?
也许人人都会说“金钱买不来幸福”,但又总把幸福和利益搞混。比如,
很多利益至上的人,可以为了获得利益,不惜代价、不择手段。辛苦劳动也好,创业经商也罢,甚至赔上青春货美貌、脸皮或良心,只要能最后成功,他们便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这种想法对吗?至少,赵汀阳不同意。他说:苦尽甘来,不是关于幸福的理解,而是关于利益的理解
利益确实要苦苦追寻,不付代价就没有利益。利益永远是有限的,但争夺利益的本质是零和博弈。利益驱动者永远都处在与他人的竞争状态,因而,世界在这种人的眼里无比险恶,处处充斥着尔虞我诈、攀比炫耀、嫉妒憎恨。

Image

然而,幸福却不一样。如果一件事情能给你带来幸福,那么,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本身就能够感受到幸福。换句话说,幸福不需要代价。
幸福是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创造幸福不需要与别人争夺利益,反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给予或帮助其他的人。
也就是说,幸福一定是双赢的,在一个人创造、并收获幸福的过程中,其他人的幸福值非但不会减损,反而能得到增进。
所以,爱默生才说:一个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幸福起来
显然,金钱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并非幸福本身。所以有人说,金钱是最好的仆人,却是最坏的主人。人一旦成为了金钱的奴仆,便多半无法拥有幸福了。

Image

然而,我们虽然不能将幸福等同于利益,但幸福却离不开基本的物质保障。一个忍饥挨饿的人,是不可能拥有幸福的。因为精神再丰富,也难以拯救饥饿的肉体。
但是如果反过来,再丰富的物质保障,也无法保证一个人的幸福。就好像没有钢琴,就肯定弹不出钢琴曲;但若给你一架钢琴,就算是最豪华的钢琴,也不能保证你能弹奏钢琴曲。
也就是说,要获得幸福,不光需要幸福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幸福的能力。而人们往往只看重幸福的条件,却总是忽略幸福的能力
4、幸福也不是欲望满足
虽然人人都觉得钱是好东西,但很多人除了钱之外,还想要得更多,比如,健康美貌、风趣幽默、出众的才艺、广博的知识,甚至显赫的地位、通天的權势,等等等等,要是能够拥有这些,想不幸福都难啊。
那么,幸福等于欲望满足吗?哲学家诺齐克曾提出过一个“体验机”的思想实验,即:
假设将人脑接上体验机的电极,就能瞬间体验美梦成真的感觉,比如一夜暴瘦、一夜暴富、一夜爆红,或是得了诺奖、登了珠峰、当了总统、娶了明星~ 让人无法分清究竟是真实还是虚幻,就像电影《黑客帝国》里,“矩阵”为人类量身定做的虚拟世界。
那么,有谁愿将自己的大脑接入这台机器,并永远留在幻觉当中呢?诺齐克认为,心智正常者多半会说不。
就好像没人会觉得吸毒上瘾者是幸福的,因为欲望满足绝非幸福。幸福必须是一种身体力行,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实践、行动中获得成就的满足感,而不是瞬间虚幻的“美梦成真”或者“巅峰体验”。

Image

况且,即便真的能美梦成真,之后又将如何呢?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
生命就是一团欲望,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就痛苦;如果欲望得到满足,那么就无聊。于是,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荡。
所以,一个人的欲望无论是否满足,都得不到幸福。如此追寻幸福是一条死路。别说幸福,连快乐都无法得到。小学课本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即便一时得到了想要的,最后也注定落空。因为欲望就像海水,会越饮越渴。

5、幸福 = 创造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获得幸福呢?
在谈论怎样获得幸福时,很多人会说:等我实现了X,就可以去做Y了。比如,等我先实现了财务自油,就可以去追求诗和远方了。
这就好像在说,幸福只能发生在某个遥远的未来,而之前实现X的过程,全都是辛苦和劳作;只有在最后实现了Y的目标,才算是获得了幸福。
这样一来,大半辈子的人生就成了单纯的手段,时间也沦为一种工具,而生活多半是眼前的苟且,充其量只是获得未来幸福所付出的代价,好像是卧薪尝胆般的苦苦忍耐。难怪有人会说“人间不值得”。
而更让人悲催的是,如果不小心把X定高了,比如“先赚它一个亿”,那么多半一辈子都实现不了,那么人生就成了完全的苦役。
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实现了Y,后来收获的幸福与先前承担的痛苦,究竟能否收支相抵也未可知。因为在心理学上,人总会以为自己付出得多、收获得少,于是,依然感觉“人间不值得”。

Image

赵汀阳先生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是误认为幸福是未来的某种结局或目标。而事实上,幸福并非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比如,
中國人总把“金榜题名时”或“洞房花烛夜”视为一种莫大的幸福。而真正经历过的人也许会发现,那一刻的幸福其实非常短暂,甚至可能是无尽烦恼的开端。恰恰相反,少年时代寒窗苦读的校园生活,或为追求所爱之人所经历的甜酸苦辣,才是人生当中最值得回味的幸福时光。

可见,幸福并非一种目的或一个终点,而是在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抑或在日常的创造性的活动中,所收获到的副产品。去行动、去追求、去创造,才能实现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并在过程中收获满满的幸福。

因为,生活的本意就是创造。为什么苏格拉底说,有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因为,勇敢、智慧、勤劳等人类卓越的美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最大程度地体现生活的本意。

Image

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做“创造性”行动呢?赵汀阳先生说,

创造性行动,就是做一件事,并不是纯粹为了获得利益,而是从做这件事的过程当中本身就获得意义感和幸福感;同时,做这件事情的结果又能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

这就是创造性行动。

显然,创造性行动,并不特指天才的伟大创造,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力所能及的日常创造,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经营好爱情、家庭和友谊,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关心社会、热心公益,甚至是日常的做饭、清洁、布置房间、时时给家人一个小小的惊喜… 所有这些,都是创造性行动。
还有,父母养育孩子,并非为了孩子将来的回报,而是从养育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而当孩子长大成人,还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就是创造性行动。
再如,我从2018年开始写自己的公众号,追问一些社会历史宗教人文的有趣问题,将平时的读书思考集结成文、以飨读者,而我自己也因此收获满满、乐在其中。如果,我的文字能多少解答些您心中的困惑,能够与您共情,并激发您的兴趣与思考,那么我做的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行动。

Image

赵汀阳先生在他这本《论可能生活》里给出了一个幸福公理,他说:

假如某人的某个行动本身自成目的,同时,其行动结果具有自足价值,那么,他必定能从这一行动中获得幸福。

简单说就是,如果有件事,不给钱你也乐意做,不做不甘心;而且,你做这件事的结果,还能对别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就是创造性行动。
创造性的行动本质上是给予,而且是不求回报地给予。比如:
1、如果父母养育孩子不过是为了将来获得回报,那么,父母和孩子的亲情就沦落成了商业买卖,父母也注定失去了幸福。
2、一个人真诚地支持和帮助朋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但如果以要求对方必须给予对等回报为前提,那么朋友就不过是因利而聚、利尽而散的同黨,他也就失去了友谊带来的幸福。

总之,通往幸福的行动,并不是“先给予、后收获”,而是“给予即是收获”。

赵汀阳先生的幸福公理还向你承诺:只要去从事这样的创造性活动,你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 这绝对不是自说自话的幸福心理学或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而是通过哲学的方法,根据生活目的而推导出的普遍真理

Image

关于当今的中國人,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这么一番话。他说:
当今的中國人已经不再是精神性的人了,而是成了一种只有动物本能的、纯粹的动物性的人。
因为,人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独立的思考和行为能力的,而动物只会趋利避害。当今多数中國人的生活法则只有趋利避害。有损自己利益的话绝对不说,有损自己利益的事绝对不做。而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话,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于是,人们会因不同场合、不同诉求,说着不同的话,做着不同的事,像是丢失了灵魂,成为了两面人。而且,这个现象是全民性的。
也许,很多人原本是有理想的,总想着先实现财务自油,再去追求诗和远方。但后来,在追求财务自油的道路上,被反噬了、迷失了,完全忘记了诗和远方,活成了存粹的利益动物。因为,他们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沦为了金钱和利益的奴隶。
这样的人会幸福吗?特别在让人精疲力竭的三年抗疫以后,财务自油成了梦幻泡影,又遑论诗和远方呢?
一个人想获得事业成功、财务自油,除了依靠能力和努力,还取决于无数外部因素,大到整个國际局势、经济走势,小到周遭营商环境、运气好坏。如果一个人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错将利益等同于幸福,那么,即便他实现了财务自由,也注定无法得到幸福。因为,他在实现X的过程中,慢慢迷失了自我、丢掉了灵魂。

Image

成功和幸福,是我们在投身事业、专注做事后自然获得的,它是一种副产品。人一旦进入一种创造的状态,幸福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成功与否便不再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
只有一个人不再成为利益、金钱或周围环境的奴隶时,幸福才会成为一件确定的事。这个人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点滴的创造性行动中收获幸福。
一个物质富有的人并不必然是幸福的,但一个精神富足、富有创造性的人,幸福会是大概率会的事儿。
赵汀阳先生说:与消耗性的物质利益不同,精神世界是增值性的,而且是效益无限递增的。一种精神世界越被广泛接受,越被更多的人分享共用,就会因此凝聚起越多的文化附加值,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的心灵,结果会形成一个无穷增值的循环。

Image

曾读到一位画向日葵的奶奶对于幸福的总结,令我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她说: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
如果你去问一个跑马拉松的人为什么要跑步,他大概率不会说是为了赢得奖牌。因为跑步本身就能让他得到足够的幸福体验。
享受生活,固然是幸福的,但更能给人带来幸福的,还是劳动、付出、创造。
因为,给予总是比收获更让人幸福。
有人说,2022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坏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但无论经济如何下行、环境如何恶劣,幸福与否都将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曾一度非常流行的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他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Image

2022已足够糟糕,2023亦无法乐观。但无论生活如何操蛋,我们始终都有选择让自己幸福起来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