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毛主席知人善用的终极心法!!!

 dawn的图书馆 2023-01-21 发布于贵州

当生活中、工作中,如果碰到和别人意见有分歧、并且别人不服从自己的办法时,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毛主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好处极大!

周总理说:

“毛主席当着他的意见没有被大家接受时,他就等待,有机会他就又讲,又教育,又说服。”

这是外部观察到的现象。

毛主席说:

问题是在教育和更多的革命经验,而不是什么提倡“尚贤”、“尚同”可以解决的。

这是外部现象的内因。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毛主席处理分歧的办法:

1)教育,提供正确的做法。

2)说服,从行动归宿、未来担当、好坏结果、时机、行动性质(基于此可用激将法)……等等去说服。

3)等待,等待大家确实被教育,等待大家获取经验、教训,即——等待大家的提高和觉悟。 不轻易用命令主义。

当说服不能奏效,一方面是自己教育、一方面是等待实践教育和反面教员教育,不轻易用命令主义。当大家有足够的教育和经验后,就能,

1)巩固的走上正解的轨道,并且大家水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2)于是大量的干部涌现,可以应对更大的挑战、承担更大的任务。

3)而从教育、说服和等待的反馈过程,也就知了人,就能做到知人善用。

所以,这既是毛主席管理人的办法、也是毛主席培养人的办法、也是毛主席知人善用的办法。

下面我们看毛主席说服和教育的例子:

1、

如果承认贺衷寒所提各点不但非常危险,而且过几天有可能连贺案亦被推翻,因此决不能同意。

通过指出坏可能性和最终归宿,来说服人。

2、

林杨二部在此区域,亦属暂时性质,无持久可能。判断该地域只能支持数千人的游击战争。

这是从持久性来说服,从不足以支撑规模、没有发展潜力。

3、

五台区域有林杨二部,十分足够,贺师再去,则失战略意义。

这是从作用(战略意义上的)来说服,从必要性来说服人。

4、

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不管决战胜败如何,太原与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个别同志对于这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似乎还没有深刻认识,被暂时情况所诱惑。如果这种观点不变,势必红军也同阎锡山相似,陷入于被动的、应付的、挨打的、被敌各个击破的境遇中。

这是用两个结果来说服人。一是不能改变结果,二是自己会得到坏结果。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5、

他只想以陈旅集中相机给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这种一个旅的暂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但如许久还无机可乘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

指出行动的最终归宿来说服人,这里显然是等待下级的成长、愿意让下级尝试、并使其自动的最终走上正确的道路。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6、

王震率一个团暂时到五台也是可以的,但请注意到适当时机仍以转赴晋西北为宜。

指出行动的最终归宿来说服人,这里依然是愿意让下级尝试、等待下级的成长、并使其最终自动的走上正确的道路。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7、

依情况判断,林率陈旅即使能打一二个胜仗,不久也须转向五台来的。

指出行动的最终归宿来说服人这里依然是愿意让下级尝试、等待下级的成长、并使其最终自动的走上正确的道路。并且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8、

以为敌置武汉抗日的重心于不顾,而将主力立即转向华北及西北打击游击队及切断中苏交通的估计,是不适当的。这一步骤的到来,将在稍后。

用时机来说服人指出时机是在稍后、不是当前,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9、

但为避开敌人毒计,不使我军主力丧于敌人一击之下,影响到抗战的继续,一句话,避免亡国,是完全必需的。

用可持续性、用坏结果来说服人没有后续攻击力的牺牲是应该是要避免的,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10、

集中南面兵力攻正太路有如下缺点:一、不能必胜;二、敌有由道清攻洛阳,由临汾攻潼关之势,我军向北不便策应南边,因此仍以现时部署不大变动为宜。

用结果、协同来说服人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11、

扩大边区纸币的印刷,因将来印刷一定比现在困难。

用将来的趋势——困难的增加来说服人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12、

如果在河北形成整个军事行政系统,将来的困难和摩擦将会减少。

用将来的趋势——困难的减少来说服人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13、

战略决战,在一二两阶段中都是不应有的,都足以妨碍抗战的坚持与反攻的准备,因此必须避免。

用不利于将来必然承担的任务来说服人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14、

瓦解敌军之原则须表现之于宣传敌军,优待敌军俘虏,与医治敌军伤员等工作上面,否则事实上巩固了敌军的团结,与瓦解之目的适得其反。

用起反作用来说服人,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15、

你们准备派两个团向南行动,现不适宜,谅已停止,如未停止请即设法停止退回来。

用肯定对方来说服人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16、

还有许多人,在平时,他们赞成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但到临战,则往往不能应用这一原则。这是轻敌的结果,也是没有加强教育和着重研究的结果。必须详举战例,反复说明这种作战方法的好处,指出这是战胜蒋介石进攻的主要方法。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背这种方法,就会失败。

从肯定对方、从结果来说服人,以案例来教育人。

17、

关于作战方法,请你们严重注意多打歼灭战,少打击溃战。打歼灭战的条件有二:(一)集中优势兵力包围敌军一部,每一仗只打一部分敌人,切不可同时打几部分敌人;(二) 以主力打迁回,以一部打正面,切不可以一部打迁回,以主力打正面。你们如能实行上述两个条件,多打歼灭战,形势就会好转。

从结果——形势的好转——来说服人,以这个战术的条件来教育人。

18、

占领之地能守者,以地方部队守之,不能守者则不惜立即放弃,让敌重占,以利我再度、三度、四度之歼击。总之,我军必须完全主动,不要有任何被动。

以将来的利益和目标来说服人,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19、

中纺公司的布又好又便宜,我们还是要禁止入口,发展农村的自纺自织,只有这样才有活路。

以将来的利益和目标来说服人——才有活路,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20、

当然,目前不要马上宣布取消此项声明,但总有一天你们要宣布执行惩办首恶分子的正确规定。

以行动归宿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21、

你们这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没有重点的错误。

以行动性质来说服人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过去长时间一直在等待下级的觉悟和自发性的改变,而没有用命令主义来强迫改变。

22、

你们几次给杨李电令都不合具体情况,都与军委隔断张宣两敌联系的规定冲突。现杨李已放任三十五军东逃,又不知杨罗耿能否于新保安阻住该敌,你们自己则不以后卫军打密云,而以先头军打密云,致耽搁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你们尚未赶到,三十五军及怀来之敌即已一起东逃,你们到后毫无事做,空劳往返。虽然如此,但你们仍须星夜赶进。

以坏结果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这个案例也说明了过去长时间一直在等待下级的觉悟和自发性的改变,而没有用命令主义来强迫改变。

23、

杨李过去违背军委多次清楚明确的命令,擅自放弃隔断张、宣联系的任务放任三十五军东逃是极端错误的。今后杨李任务是包围张垣之敌,务必不使该敌向西向东或绕道跑掉(主要注意不使敌西逃),如敌逃跑则坚决全歼之。

以坏结果、严重性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尤其是下一步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这个案例也说明了过去长时间一直在等待下级的觉悟和自发性的改变,而没有用命令主义来强迫改变。反复给予了改正错误的机会。

24、

现在不宜规定得太细密,事实上办不到,勉强去做,是危险的。此件应重新考虑,目前只规定几条容易做而又最得社会同情者即够。

通过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危险性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25、

当你们前次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一个师攻占金门,即为轻敌与急躁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先集中力量,攻占厦门,而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

以坏结果、严重性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尤其是下一步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这个案例也说明了过去长时间一直在等待下级的觉悟和自发性的改变,而没有用命令主义来强迫改变。

26、

华南分局决定邓华兵团迅速离开广州南进的计划是不妥当的。必须等候广西问题解决以后,从广西调出四野一个至两个军到广州、韶州线,邓华兵团方能南进。

以坏结果、严重性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行动来教育人。

27、

这种动摇是由于对于敌人力量的过分估计,夸大敌人的力量,看不到敌人内部力量的削弱,而同时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所产生的。

以坏结果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做法来教育人。

28、

这个行动,客观上正适合敌人的要求,敌人正以全力压迫我们向着不利地区。

以符合敌人需要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做法来教育人。

29、

如果我们目前采取这种方针,将使苏维埃与红军遭受着损失 ,并限制其发展。所以政治局认为目前采取这种方针是错误的,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这个方针之政治的来源是畏惧敌人夸大敌人力量,失去对自己力量及胜利的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

以损失和发展潜力来说服人,亦包含着某种激将法来说服人并且告诉对方正确的做法来教育人。

30、

有了红校就不需要教导营的理由是不对的,红校是训练连长的,教导营是训练排长的。

以目标和内容、性质的不同来说服人并告诉对方正确的做法来教育人。

小结:

1)当有意见分歧时,和同事沟通时,在说服人的时候——不是攻击人的、而是强调对客观的影响,同时必须提供正确的做法。

2)在说服的过程中,因为提供了正确的做法,对方就可以有个比较、当对方吃到教训后才迅速转向到正确的做法上,而不致于从一个错误走向另一个错误。

3)在说服的过程中,因为提供了正确的做法,这就有了某种预见性,经过几次之后,对方就信服了,从而大大降低了下次说服的难度。

4)如果不能说服,那么就允许对方犯错,对方犯错的过程,也是他获得经验、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允许他试错,那么虽然在这一次行动中减少了损失,但难保不在未来某个重大事件中、对方压抑不住尝试的冲动、结果犯了错,这就造成了意料之外的损失,这种损失更容易是致命的。

5)也就是允许对方犯意料之中的错, 这种错虽然也是损失,但它比未来意料之外的错要好, 这是以小损失换大损失。

6)而在整个分歧完整处理过程中,双方都充分地互相了解了,这就是为知人善用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7)说服的策略是,现在说不服,但这样做了后,将来会易于说服。也即能说服者一定说服之,暂时不能说服者留待将来说服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