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理论医:阴阳 三才 五行 六纲 十二经

 韦公子 2023-01-22 发布于广西

近日记起初来论坛,曾经跟帖讨论过阴阳。原文如下:
'老子一句二生三,然后隐伏其意,继续开演三生万物。
这是传道之策略。形至于文字的只是纲要,真实的内涵却在师弟间递授,文字纲要一是向外播扬,二是令弟子掌握纲要易于记忆。比如周易参同契,若你只有文字纲要而没有师弟默授,鲜有明其宗旨者。
太极因动静而分阴阳,是为一生二。然而到底什么是二生三呢?千百年来,多有学者诸般解释,然无师弟密授,终不能得其意趣。
时代发展至今,这个秘密已经没有成为秘密的必要,然后由于千百年来各流派解释递传,即便真实的二生三密义公开于世,也淹没在百家证明之中。
说了半天,医盲还没有说出二生三的意趣。根据医盲道家师傅的教授,二生三不是如楼主所说'对立着的二,它继续化生,化生出新的一,也就是综合成一个一;二遂藏身其中。这个新一,以其有一有二,于是也叫做三;',前半段化生一个新的不错,其实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什么化生什么化生的,却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并不是象后半句所说,综合成一个一,所以二藏身其中为三,如果这样万化只是此一阴阳相抱,并无新的生机。
罗嗦半天,言归正题:一气分阴阳之后,阳者动阴者静,然动久有'核',也即动中有耗散有聚集,聚集的能量中心,阴阳家称之为'阳精',阴者静,静比沉,沉也有耗散聚集,聚集的能量中心,阴阳家称之为'阴精',二生三,就是此阳精与阴精交感演化而成新的事物,虽具旧体之性,但并非原来的阴阳之体,由此展开宇宙万化的开端,是为三生万物。
用之于医术,例如人体五脏,心气为阳,肾气为阴,阳精为肝气,阴精为肺气,化合为脾气。由此理解五行生克之理就不难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肺气不足需补肾气,心气郁结需通肝气。
二生三,如果如此,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千古秘传的秘密,先哲不应该于此留下伏笔让后人多方猜疑,这是为什么呢?这还是要归结到古代道家内练之术中不可公开传授的部分,虽然这一部分现代已经多有披露,然于其关窍处,非耳提面命不可,否则虽欲教人救人反成误人害人,宁可不慎乎?'
上文见贴http:///forum/viewthread.php?tid=10145

    回头再看,觉得如蜻蜓点水,意犹未尽,故续此题,引玉之砖,和大家一起从道家的道理来谈谈医理。

    接上贴补充说三:
    三,为阴阳和合所生,为化,也是再生阴阳的枢机,为生,其特点是源于阴阳、调和阴阳、再生阴阳,生化不已而行三生万物之理。
    医盲后面用'枢'字来述三,因为这个枢字,有化有生,较能反映三的特质。


   
先依自然现象,用先天八卦,立象类比。

天轻于上,先天八卦属乾,其形为气,为虚空。
地沉于下,先天八卦属坤,其形为质,为实体。
虚空之精,为能量,为火,为阳精。
实质之精,为坚固,为金,为阴精。
金火相激而生水,其形为液,为生化,兼据阴阳之性,其为汽也,轻扬于上,其为液也,沉浸于下,枢天地精华而滋生万物。

由此简述三才'模型':

        特性                                                           应之于人体

阳    其形为气   其行轻扬于上  其性为能量      祖气、元气、营气、卫气、呼吸之气等属之

枢    其形为液   其行生化其中  其性为转换      血、髓、精、津、涕、泪等属之

阴    其行为质   其行沉实于下  其性为形质      脏、器、骨、肉等属之


细而论之:阳枢阴中,复有阳枢阴,如:


         气       液       质

阳     元       津       形(于外)

枢     卫       血       腑(运化)

阴     营       精       藏(于中)


以象类比:

                                                                                      阳                           阴

阳    气相关    肺   呼吸系统  人体生化之气路             气外越(太阳)     气化液(厥阴)

枢    液相关    心   循环系统  人体生化之水路             液生气(少阳)     液化质(少阴)

阴    质相关    脾   消化系统  人体生化之质路             质生液(阳明)     质内藏(太阴)   


(待续)
  • 2# 医盲
  • 2007/3/27 09:08:00

三才立纬,五行为经

心源讲'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依阴阳三才之理,成质之阴,乃沉静之性,只有升沉化生之能,没有运行生克之行。而清扬之气,携五方特性,行生克乘侮之能事。

五行本是为说明气行各方,秉性相异,互相牵扯平衡之理。人体五行生克,其实就是各种脏腑之气运行平衡的规律。五行之气任一偏颇不制,必然导致五行失衡,疾病丛生。


对于人体而说,三才是于纬上说,五行是从经上论,如此经纬纵横,理法备焉。纬用先天,经用后天。在开篇论阴阳中,已经简述五行形成之理。因人体属先天八卦之化生,依于后天立坎离南北。以五脏论,心为火为离,肾为坎为水。心火无源不行,木生火为火之源,无木火不能行,故木为心精,位火中。水无器难形,金为水之器,无金水不成形,故肺为肾精,于水外。木携火得金温水,水乃得气化行布。阴阳之精,金木相伐,火烬水渍而成土。
古人以五行比类来描述气之各种特性及运行规律,可谓巧思。

说五行生克,切记乃是为描述五脏生化之气,依其各自秉性,互相制约平衡运动而说。并非指五脏器质本身而言。


五行之理推而演之,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医学理论。不赘述。

这里说五行,主要是要提起注意,'皆以气而不以质也'!
  • 3# 医盲
  • 2007/3/27 15:43:46

脏腑及十二经

经络是人体微能量(气)的通道,脏腑之气,通过经络,内透外达,作用情志,影响色身。关于经络,医盲在大医精诚论坛曾说过自己的一些观点,可作此文参考。
贴见http://www./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2326&show=325

我们从五行理论中,了解了五脏的五行观念。

再谈六腑,医家称六腑,但依道理实为五腑,各应五行。那么六腑之说从何而来?这个是否是医家传承中的'口误笔误',历史湮没,难得其详。我们知道医理源于道理,道家之说,首重阴阳,次重五脏,少言六腑,以致道家此说,经典少载,医道传承中或有误传,也未可知。下面,依道理简说,或可互相发扬佐证。

五行   金       水        木       火       土   
五脏   肺       肾        肝       心       脾   
五腑   大肠    膀胱    胆      小肠    胃  

那么三焦怎么说?依道经,三焦实为胰,应为手少阳胰经。

此外,还要多说一个,心包,手厥阴心包,为什么这里胰和心包同说,应为他们有相似之处。首先,心包不但代君受过,而且,代君行令。内经'心包者,臣使之官',因为君不外越,指派大使行权。
依道家传承,心经至手心侧而止,肾经发于然谷侧,十二经中,十经达于末梢,独心经肾经除外,此亦为不外越之相。

心,有心包代过行权,那么肾不外越,谁来代过行权?至此应该猜到了,胰!胰为肾之使。医经说'三焦',虽然迷乱,但还是把握了它的司水功能的。(注,有师父说,肾与胰相表里,膀胱代肾受过行权,因为肾阴不露,仅肾阳外行,故为太阳。这里也一并提出留作辩疑。)

一个代君行令,一个替后行权,君后之间有了缓冲,避免水火直面相争而达即济之功,其妙若斯。

此节所论与医经或有不符,供参考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