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加工痕迹分类与特征(十)砣碾阴刻线痕迹

 天宇楼33 2023-01-22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砣碾阴刻线痕迹特征:

大部分早期阴刻线的底部特征,具备磨砂状底特征。尤其一些地方玉料材质的各时期古玉,大部分均呈磨砂状底特征,原因是地方料的分子结构比较疏松,解玉砂在砣具作用中移动,每一次砣碾过程,解玉砂均对其接触面反复碾压。

图片

两端尖浅,中段粗深,线槽底部有深浅的变化。较长阴刻线因为砣具接续的原因,造成线槽边缘的宽窄出现明显的变化。春秋至战国中期阴刻线纹线大部分较浅,截面呈瓦沟状( U );阴刻线的槽沿棱角不明显。大部分圆滑过度。

图片
图片

战国秦汉及以后阴刻线相对较深,截面大体呈浅 V 型、浅梯形;阴刻线的槽沿棱角较明显,大部分截面呈直角陡坡状。线状底特征明显,尤其宽阴线槽内,留有多次往复磋磨的不规则线痕,线痕大致方向一致。但绝不细密平行同组。

图片

转折处有深浅断续明显的砣具转折的顿挫状,有解玉砂摩擦玉器表面和飞砂现象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杂乱直线痕交错的特征。绝无弯曲线痕和线痕,随着阴刻线的整体方向,连续转弯的现象。

图片

边缘处绝少出现崩茬而呈现整齐的现象。地方玉料的玉器阴刻线的边缘,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崩茬。还有少数玉器在使用过程中,阴刻线边缘相当于局部的棱角比较薄弱,因为轻微磕碰造成阴刻线边缘崩脱,需综合查证其他证据进一步判断,但这种特例较少见。线槽底部线痕较线,槽顶部侧壁的线痕平滑细致,砣痕线杂乱交错,绝无平直一条线现象。

有部分玉器因先行设计而留下画样刻线,通常残留在成品表面,突出表现在纹饰首尾处、线条边缘处、线条交接处、砣线交接处。

图片

肉眼观察,阴刻线底部有包浆光泽,但与表面平面部位的光泽有细微的区别。在部分砣具、玉器位置和方向没有变化,形成的砣碾出来的阴刻线的两侧,同类线条应具有相对一致性。此现象通用于整个砣具治玉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