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组织病理学: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皮炎

 元亨技术 2023-01-22 发布于贵州

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皮炎

指炎症细胞浸润存在于浅层血管丛周围和深层血管丛周围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 

根据表皮是否受侵及表皮病变性质,可分4个亚型:

单纯型:仅有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大致正常,典型病变为皮肤淋巴细胞浸润

界面皮炎型:炎症细胞浸润使表皮真皮界面模糊不清或出现液化变性,典型疾病为盘状红斑狼疮、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海绵水肿型:炎症浸润使角朊细胞间水肿即海绵水肿,典型疾病为虫咬皮炎 即丘疹性荨麻疹

银屑病型:表皮增厚,表皮突增宽延长,典型疾病为二期梅毒疹

一、单纯性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皮炎

炎症细胞仅在真皮浅层和深层血管丛周围,表皮大致正常/炎症细胞可以淋巴细胞为主如皮肤淋巴细胞浸润,也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蜂窝织炎,可以有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混合类型炎性浸润如虫咬皮炎。炎症细胞浸润可限于血管丛周围,也可在胶原纤维束之间

1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

浅层和深层血管丛周围较致密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束间有黏蛋白;

界面无改变,无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临床特点:好发于面部,红色或棕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光滑无脱屑。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经过良性。实验室 检查无异常

2 多形性日光疹

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中等密度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真皮乳头不同程度水肿,胶原纤维为水肿液分开成蜘网状,严重时造成表皮下疱;

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可见血管外红细胞;

有时可有表皮改变,包括灶性海绵水肿、灶性角化不全及表皮内有个别坏死的角朊细胞

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炎及真皮乳头明显水肿为特征性组织学改变。在扫视下,真皮乳头因水肿而苍白淡染;真皮水肿进一步加重,使真皮乳头的胶原纤维不再与表皮基膜相连时成为表皮下疱

临床特点:皮疹常以某一型皮疹为主,最常见为手创,可融合成斑丘疹或斑块,个别病例在丘疹顶端可见小水疱,有时皮损表面可附少量鳞屑。好发于暴露日光部位以前臂伸侧、面颈部多见。以中青年女性居多,春夏季加重,秋冬自然缓解。

实验室检查:紫外线红斑反应试验,患者皮肤对紫外线反应较正常人强烈

鉴别诊断:

与盘状红斑狼疮(DLE)区别:DLE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胶原纤维间有黏蛋白沉积;毛囊角栓,且毛囊周围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及界面改变;表皮角化亢进,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消失,病程长的可见基膜增厚。皮损处作狼疮带检查,IgM、IgG、C3在基膜沉积,多形性日光疹阴性

与早咬皮炎区别:虫咬皮疹浸润细胞中有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浸润不仅在血管周围,还在胶原纤维束之间;表皮内常有灶性细胞间水肿及细胞内水肿

3 硬皮病(scleroderma)

包括一组以皮肤肿胀、硬化至最后性萎缩为特点。临床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

局限性硬皮病损害仅在皮肤,包括硬斑病、线状硬皮病等;

系统性硬皮病不仅在皮肤 ,而且体内受精受累,包括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肢端硬化型硬皮病及CREST综合征等

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Calcinosis, C)、雷诺现象(Raynaud's syndrome, R)、食道运动功能障碍(Esophageal dysmotility, E)、肢端硬化(Sclerodactyly, S)、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s, T)

硬斑病改变:

(1)早期炎症及损害:

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呈小灶改天、中等致密、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有少量浆细胞,偶见嗜酸性粒细胞;

炎症浸润细胞常达到皮下脂肪,常在靠近 真皮网状层的小叶中及靠近脂肪间隔的小叶中见到小群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真皮网状层中胶原纤维不同程度肿胀、玻璃样变、红染、排列较紧;

真皮及皮下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表皮大致正常

(2)后期硬化损害:

真皮及深层血管周围及皮下脂肪中炎症细胞减少甚至消失;

真皮网状层中胶原纤维明显硬化红染,排列紧密,大多与皮肤表面平行;

皮下组织间隔 靀硬化,皮下脂肪小叶主部分为新生硬化的胶原纤维代替,皮肤附属器减少甚至消失;

皮下组织纤维化及硬化,小汗腺腺体相对上移;

表皮大致正常或变薄;

真皮及皮下组织血管管壁也可硬化,管腔狭窄,有的小血管管腔闭塞;

在十分陈旧的损害可见 真皮变薄,胶原纤维束变细

硬斑病早期表现为浸润年斑块,周围有一紫色晕。主要为炎症改变,以真皮浅层、深层血管周围及靠近网状层的脂肪小叶中灶性淋巴细胞为主涡流效应特征,在真皮胶原纤维束之间可见散在的炎症细胞。早期胶原改变不明显,看不到增厚的胶原。充分发展期为黄白色,触之发硬的斑块,周围未必有紫红色晕。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 灶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浸润以血管周围为主,在胶原纤维之间基质中的浸润则减少。此阶段可见 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广泛玻璃样变,胶原纤维明显增厚而纤维母细胞减少,胶原纤维束间彼此挤很紧,几乎无空隙,胶原纤维束大部分 与表皮表面平行。胶原改变在有的病例见于皮下组织及筋膜,甚至仞及肌肉、骨骼。硬皮病时胶原明显改变,但弹性纤维正常。后期损害呈硬化或萎缩斑片,很少或侑炎症细胞浸润,唯一突出的改变为真皮网状层、皮下组织中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均一红染、折光性较强)的胶原纤维,排列十分紧密,之间几乎无空隙,纤维细胞减少。

有时可见真皮乳头层早期高度水肿,炎性浸润,晚期为硬化的胶原纤维代替,与硬化萎缩性苔藓(lichen sclerosis et atrophicus,LSA,白色苔藓、硬斑病性扁平苔藓或Csillage病)相似。但硬皮病主要在真皮网状层、皮下组织、筋膜或更深,硬化萎缩性苔藓主要在真皮乳头层。有时硬皮病的真皮乳头层可见硬化萎缩性苔藓改变。若同时有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组织改变,可确诊硬皮病。

临床特点:硬斑病早期䊎阶段的损害为淡红色浸润性斑块,边缘有一紫红色的晕,以后皮损中央渐呈黄白色,触之发硬,不能捏起。除非发生在关节活动部位,一般无明显自觉不适。系统性硬皮病包括皮肤硬化改变和全身症状,如关节疼痛、吞咽困难(食管受累)、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尿蛋白、肾性高血压等,严重时死亡

4 匐行性回状红斑 或持久性回状红斑

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中等密度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偶见嗜酸性粒细胞;

真皮乳头轻度水肿;

偶在表皮可见灶性海绵水肿及角化不全

临床特点:皮疹脑回状、图案状的红斑,边缘隆起,触之浸润较深,色红,好发于躯干部。无明显自觉症状。可能与内脏恶性肿瘤有关

5 远心性环状红斑或深在型远心性环状红斑

少数病例表现为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炎,与匐行性回状红斑相似。可能与昆虫叮咬有关

6 未定类麻风

浅层及深层血管丛𡽩 淋巴细胞和纰浸润,无肉芽肿改变;

偶在皮肤神经束内或其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病理改变轻微,缺乏特异性。扒酸染色如Fite染色清晰显示麻风杆菌呈鲜红色,存在于组织细胞、神经末梢内。麻风杆菌很少,有的不能找到。

临床特点:淡红斑疹或浅色斑,表面平坦无浸润,无萎缩,损害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一片或数片,可有轻度至中度感觉障碍。有的患者自愈,有的转为结核杆型,少数变为界线类或瘤型麻风

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真皮内血管丛周围中等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表皮中上层小血管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

表皮轻度棘层肥厚,海绵水肿,可有灶性角化不全

临床特点:皮疹泛发,多形性,有红斑、丘疹、风团、结节等,疼痛剧烈。病程慢性者因长期抓搔导致皮肤 苔藓样改变。中青年居多,一般健康状况好,无系统性损害,也无寄生虫感染。

实验室检查,骨髓和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虫咬皮炎、慢性游走性红斑及Lyme病

可表现为浅层和深层血管丛周围及间质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混合类型炎症浸润,无明显表皮改变。典型病变常伴有表皮灶性海绵水肿甚至表皮内水疱

二、界面皮炎型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皮炎

界面皮炎:炎症细胞浸润不仅在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而且有界面改变,可分为基底细胞为主的空泡型 和以真皮乳头苔藓样炎症细胞浸润为主的苔藓型。前者职盘状红斑狼疮,后者为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1 盘状红斑狼疮(DLE)

(1)早期损害:斑疹和斑片

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浸润,浸润细胞见于皮肤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周围;

表皮真皮界面空泡改变,有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坏死的角朊细胞;

真皮浅层血管扩张,乳头水肿,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可见 噬黑素细胞;

在走了胶原纤维束之间,特别是在真皮上半部有数量不等的酸性黏多糖沉积,HE染色切片上为胶原纤维间淡蓝色无定形物质 ,胶原间距加宽;

表皮一般变薄,角质层可呈正常的网篮状,也可呈致密角化亢进

早期DLE组织学改变为表皮真皮界面改变,基底细胞液体变性及界面模糊不清,炎症细胞浸润可局限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DLE迅速发展,出现表皮下裂隙砍到导致表皮下小疱。红斑狼疮患者出现大疱性损害,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此时在真皮小血管有时可见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有中性粒细胞及其核尘,病变缓慢发展则为斑块。炎症细胞浸润更致密,表皮改变更显著

(2)充分发展期损害:斑块

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及附属器血管周围中等密度至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浸润,可见噬黑素细胞;

表皮真皮界面及毛囊漏斗部-真皮界面空泡改变,有的区域可见基膜增厚;

真皮上啊血管扩张,轻度纤维化;

表皮变薄,有时可有局灶性增生,致密角化亢进,毛囊角栓,毛囊漏斗部加宽

浸润的细胞较致密,在直陈浅层可呈带状苔藓样,与扁平苔藓的组织相似。DLE浅层浸润呈苔藓样,但密度不一致,炎性细胞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呈斑片状。DLE炎症细胞不仅在浅层血管周围,还在深层血管周围。

充分发展阶段的DLE除了浅层、深层血管丛周围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及界面空泡改变,可见急性期和慢性期改变。急性期:真皮乳头水肿,箩筐外红细胞;慢性期:Q角质层增厚,毛囊角栓,表皮萎缩变薄,真皮上层噬黑素细胞,胶原增厚,纤维化

(3)晚期损害:萎缩性斑块

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稀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表皮-真皮界面及真皮-毛囊漏斗部交界面空泡改变,

基膜明显增厚;

真皮上部硬化,可见噬黑素细胞及噬色素细胞,纤维母细胞增加,胶原纤维增多,硬化;

皮肤附属器萎缩,毛囊少见甚至全部消失,代之以纤维化;

表皮变薄,表皮突与真皮乳头间相互交错的波纹消失,致密的角化亢进及毛囊角栓

慢性期最突出的改变为基膜明显增厚,HE染色切片上清楚可见,PAS染色清晰。见于DLE和异色性皮肌炎。若真皮深层有淋巴细胞浸润,有胶原纤维硬化和毛囊破坏,原有毛囊部位纤维化可诊断为DLE

毛囊漏斗部扩张、毛囊角栓也量DLE特别是亚急性及慢性期常见特点。在毛囊、皮脂腺等附属器周围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慢性期或晚期损害,炎症细胞浸润可与早期或急性期相仿,权限于真皮浅层。浸润的细胞中可见浆细胞

DLE损害常发生于长期暴露于日光的部位,在直陈上部日光弹性变性

DLE共同特性: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表皮真皮界面及毛囊漏斗部=真皮界面改变

临床特点:具有粘着性鳞屑的浸润性斑块,色红,境界清楚。小心剥离鳞屑,赖其下扩张的毛囊口,而在鳞屑皮肤面可见许多刺状角质突起。好发于面部、头皮、手背等暴露于日光的部位。疾病初期,仅为浸润性红斑,上附少量鳞屑;后期,为萎缩性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若发生在头皮,可致永久性脱发

2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

基本同DLE,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其真皮浅层水肿较明显

临床特点:皮肤损害包括环状红斑型和丘疹鳞屑𤪣两型。后者损害有多数鳞屑,组织学改变有角化亢进、角化不全及毛囊栓。好发于面、颏、上肢等暴露于日光的部位及躯干上部,女性多见。患者常有低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但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

血清中抗Ro、La抗体阳性高,狼疮带试验高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不仅有皮肤损害,还有内脏如心、肝、肾和神经精神损害,严重时可致命。

皮肤损害:盘状红斑狼疮损害;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网状燹斑、雷诺氏现象、面部蝶形红斑、甲周毛细血管扩张、脱发、紫癜及大疱性损害等

SLE盘状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改变相同;面部蝶形红斑皮损仅为浅层血管扩张,乳头水肿及浅层血管稀疏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大疱性红斑狼疮:剧烈发生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界面改变所致大疱。在真皮上皮𢠅 乳头上部有中性粒细胞和核尘。有时可见白细胞核碎裂性血管炎改变。炎症细胞仅在真皮浅层

SLE的红斑水肿性皮损,结缔组织中可见纤维素样物质沉积,嗜酸性红染,均一的物质见于胶原纤维束之间或其中,胶原纤维增厚红染。纤维素样物质沉积还见于小血管壁

SLE皮下脓肿有与深在型红斑狼疮相似的组织学改变

临床特点:面部蝶形红斑,对日光过敏。手足背及指趾端有红斑及鳞屑性红斑。头面部及四肢有𡺄DLE损害。头发稀疏,常有口腔溃疡,雷诺氏现象。内脏损害常见肾损害、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关节炎,精制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全身乏力,可有原因不明的高热。

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狼疮带试验。白细胞偏低,血沉加快,有肝、肾损害者出现肝、肾功异常

4 深在型红斑狼疮(Lupus profundus)或狼疮性脂膜炎(lupus panniculitis)

脂膜炎性红斑狼疮,基本是一个小叶性脂膜炎,有很多淋巴细胞浸润。可无表皮真皮界面改变。无界面改变,皮下脓肿小叶可见班片状淋巴细胞浸润和枕淋巴结淋巴细胞核尘,坏死的脂肪细胞呈玻璃样变、嗜酸性红染。早期主要是小叶 中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及其核尘;晚期,皮下脓肿可全部为均一玻璃样变物质代替,无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特点:皮损为深在的皮下结节或斑块,一般如枣大,质硬,表面皮肤颜色改变外大致正常。好发于面颊部、臀、臂部,单发或多发。愈后常留下萎缩性凹下的瘢痕。界于DLE和SLE的中间型,可向DLE或SLE转变

5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Mucha Habermann病)

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中等密度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的细胞在真皮内呈楔形分布,可侵入表皮;

界面液化变性,偶见表皮下水疱;

最初在界面见于坏死的角朊细胞,以后可散在 于全层表皮;

表皮内细胞间水肿及细胞内水肿,可见表皮内疱;

局灶性角化不全或鳞屑结痂,其中有中性粒细胞;

浅层血管扩张,在真皮乳头及表皮同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

基本组织学改变为真皮浅层及深层呈楔形排列的细胞浸润及界面改变。炎症细胞在真皮浅层较致密呈苔藓样,浸润的细胞造成模糊不清,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且仞入表皮中,造成表皮的细胞间水肿及细胞内水肿。炎症剧烈,因𢜅导致表皮下疱,因表皮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导致表皮内疱。炎症细胞浸润呈楔形即倒三角形,尖端向下。在炎症性皮肤病,如在真皮中见到呈楔形炎症细胞浸润时考虑: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淋巴瘤样丘疹病和虫咬皮炎

本病呈急性绝对地址,早期损害表皮可呈正常的网篮状,有鳞屑的皮损表示角化不全,有时其中可见均一红染(或粉红染)的浆液(表皮细胞间水肿或表皮内水疱上升至角质层)。血管外红细胞见于所有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如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接触性皮炎、急性湿疹、玫瑰糠疹等。

临床特点:青少年居多。发病较急,同时存在不同阶段的皮疹。皮疹包括初起的淡红色、直径5毫米大小的丘疹、斑丘疹、出血性丘疹,之后有的丘疹中央出现水疱,有的坏死、结痂,有上附少许鳞屑的斑丘疹及皮疹消退后遗留的轻度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症。好发于四肢屈侧,严重时泛发全身,头面部了皮疹很少。一般无明显自觉不适

初起的丘疹及斑丘疹:角质层无改变,界面液化变性,真皮炎性浸润仞限于浅层,甩头水肿,少数血管外红细胞等

出血性斑丘疹:浸润致密 ,呈核碎裂分布在真皮浅层及深层,真皮乳头及表皮内有较多血管外红细胞,表皮中个别坏死的角朊细胞,界面改变显著

中心出现水疱:界面或表皮的改变演变为表皮下水疱或表皮内水疱,疱内有许多红细胞

中心坏死、结痂:表皮大片状坏死,角朊细胞核溶解、核碎裂、核固缩,细胞界限不清,红染。

鳞屑性斑疹:浸润细胞减少,表皮角化不全,其中可有浆液,成为痂屑

轻度色素沉着斑:真皮浅层有散在的噬黑素细胞,仅稀疏炎症细胞浸润,界面改变可有可无。

6 淋巴瘤样丘疹病

真皮内呈楔形分布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包括小淋巴细胞、大的不典型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真皮浅层炎症浸润致密呈苔藓样;

表皮轻度增生,也可见不典型单一核细胞的浸润;

界面空泡改变

诊断要点:有多数不典型的单一核细胞,核较大,核染色质丰富,可见有丝分裂相,有的细胞呈浆细胞样,核偏向一侧 ;有的细胞核呈沟回状,如蕈样肉芽肿所见的细胞。还可见大的不典型多核细胞。此外,还有中性粒细胞 、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与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区别:皮肤悬崖䂋非典型,呈多形性,基本皮疹为暗红色的斑丘疹,浸润深。但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皮疹持续,不易消退,病程长,中老年人多见。淋巴瘤样丘疹病有不典型淋巴细胞及暖盒型煤研炎症细胞浸润,表皮轻度增生;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为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可见不典型的淋巴细胞但数量少,表皮有角化不全,可见 中性粒细胞

7 固定药疹

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中等密度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包括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表皮-真皮界面空泡改变,表皮下裂隙甚至表皮下大疱;

真皮乳头明显水肿,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

坏死的角朊细胞散在于界面及整个表皮,有时为大片状表皮坏死;

表皮细胞间水肿及细胞内水肿,偶见表皮内疱

红斑水疱消失后,留下褐色的色素斑,经久不易消退。表现为真皮乳头增厚,血管丛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与数量不等的噬黑素细胞,与一般炎症后色素沉着相同。其噬黑素细胞不仅存在于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还见于深层血管周围

临床表现:大小不等紫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斑,中央出现水疱或大疱。如不再继续服药,数日后红斑消退,留下褐色色素沉着斑,不易消退;再次服药,迅速在原处出现同样皮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部位如口唇、外阴部,手足背部常见。引起固定药疹的药物如磺胺类、解热镇痛类药物、四环素及巴比妥类

红斑期固定药疹与多形红斑区别:固定药疹炎症细胞浸润不仅在真皮浅层,而且还在深层血管丛周围;多形红斑炎症细胞浸润仅 在浅层血管周围,固定药疹浸润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混合类型浸润,多形红斑为淋巴细胞浸润,很少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三、海绵水肿型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皮炎

基本改变为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表皮棘细胞间水肿即海绵水肿。虫咬皮炎(包括换向阀性荨麻疹)

1 虫咬皮炎

浅层及深层血管中等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在真皮中呈楔形(楔形的尖端向着皮下),炎性浸润有时可见于血管壁内;

在胶原纤维束之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真皮乳头水肿,严重时成为表皮下水疱;

表皮内灶性海绵水肿及细胞内水肿,严重时形成表皮内疱;

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

有时因抓搔出现糜烂,表面可见痂屑

虫咬皮炎可因蚊子、跳蚤、壁虱、疥螨、蜂、蚂蚁等节肢动物叮咬所致。

 上述为大多数节肢动物如蚊子、臭虫、疥螨等叮咬后表现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最初的浮肿性红斑或丘疹损害,主要为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及间质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有的病例炎症细胞浸润仅限于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在真皮内呈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或楔形。在被叮咬的中心,如喙器进入的部位,逐出内可见灶性海绵水肿及细胞内水肿,相应的真皮乳头明显水肿,血管扩张,有血管外红细胞。病变进展,表皮内细胞间海绵水肿及细胞内气球变性日益加重,最终出现水疱。水疱大多是表皮内疱,少数由于真皮乳头高度水肿发展为表皮下水疱。临床上,在浮肿性红斑或丘疹中央出现水疱或大疱。

虫咬皮炎的炎症细胞为混合类型,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等。蚊子、臭虫等叮咬可见 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不仅在血管周围还在胶原纤维束间,在表皮海绵水肿及水疱内;壁虱、跳蚤等叮咬则炎性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浸润细胞数量多且深。叮咬动物的喙器(如壁虱)或利刺(如蜂)畄在被螫者皮内,还可出现以组织细胞浸润为主的异物肉芽肿改变或以致密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的假性淋巴瘤改变。痤疮结节是对表皮内疥虫的一种假性淋巴瘤反应

临床特点:轻者为红斑、丘疹、风团,重者中央出现水疱或大疱,也可呈大片状浮肿性红斑,在螫咬部位可见瘀点,出现水疱。自觉痒痛。

丘疹性荨麻疹是春夏季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约花生仁大浮肿性潮红斑丘疹或风团样损害。不久中央出现水疱,自觉瘙痒,好发于躯干四肢。婴幼儿及儿童较多,成人也可见。主要原因是虫咬。

2 匐行疹、移行性幼虫疹、潜行疹或钩蚴皮炎

与虫咬皮炎相似:浅层深层及间质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的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真皮乳头水肿,表皮内局限性水疱、糜烂、溃疡或痂屑。皮损处见到幼虫,一般位于表皮基底层

临床特点:钩虫、蝇蛆和丝虫等幼虫钻入皮肤并在其内蜿蜒前进,在皮肤上出现鲜红或暗红色线状损害。多见于四肢远端。自觉轻度疼痒

3 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或游泳者痒

血吸虫等尾蚴钻入𦗗所致的皮疹

常在劳动或游泳时受染。

表现为针头大小淡红色丘疹或丘疱疹,中心有一小瘀点,自觉疼痒明显。组织学改变与虫咬皮炎相似。在表皮海绵水肿性水疱内可见尾蚴

4 疥疮(Scabies)

与虫咬皮炎相同: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束之间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在人的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雌性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角质层内,掘凿隧道,机械性刺激及分泌毒素的刺激造成皮疹。皮肤标本中有时在角质层内可见雌性疥虫或其下的畃,疥螨所在的部位下方的棘层可见细胞间水肿即海绵水肿,严重时可致表皮内水疱形成。能找到疥虫或其卵。必要时作连续切片检查

有时疥疮丘疹性损害增大成为结节称疥疮结节。好发于男性外阴部,特别是阴囊和阴茎。真皮全层甚至皮下组织内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束间较致密的混合类型浸润,有很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淋巴细胞具多形性,有的核较大,染色质丰富,甚至有分裂像,呈假性淋巴瘤改变。在长期抓搔的结节性损害,在增厚的真皮乳头中可见与表皮垂直走行、粗厚的胶原纤维。一般找不以疥虫

据疥疮:严重疥疮,发生在身体虚弱者,角质层内可见 大量疥虫,因长期抓搔使表皮增生,上附厚层有臭味的痂屑。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束间致密混合类型梁端缓冲梁,表皮呈银屑病样增生,海绵水肿,成层的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很容易找到疥螨及其卵

临床特点:针帽大的丘疹及丘疱疹,好发于手指缝、手腕屈侧、腹股沟、阴部等皮肤皱折处。在指缝间有时可见一线形匐行疹,为蚧螨所掘的隧道。自觉瘙痒,晚间尤甚。男性阴囊、阴茎和龟头可见绿豆大小的结节性损害,为痤疮结节,瘙痒明显,在疥疮治愈后不易化扩散消退

在皮疹中找到疥虫即可确诊。从指缝线状损害的末端,用针头挑破皮肤后取材,镜下较易检查到疥虫

5 慢性游走性红斑

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及间质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时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

表皮内有灶性海绵水肿及细胞内水肿;

银染法可在 真皮上部和表皮走了交界处找到少量螺旋体

临床特点:呈圆形或弧形的红斑性损害,缓慢离心扩展,中央消退,边缘为较宽的红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自觉轻度瘙痒。螺旋体感染,多由蜱叮咬后螺旋体随蜱涎液进入人体。

Lyme病以蜱为媒介,螺旋体感染,表现同慢性游走性红斑,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脏及关节的症状

检查血清中抗螺旋体抗体,免疫荧光法或其它血清学方法。

多形性日光疹、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光变态反应性皮炎:伴表皮海绵水肿的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炎。

四、银屑病样型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皮炎

基本特点:浅层和深层血管丛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表皮棘细胞增生

1 二期梅毒疹

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在真皮深层更易看到;

真皮乳头炎症浸润较致密 ,呈苔藓样,并造成界面模糊不清,空泡样变;

浅层血管扩张,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细胞增多;

真皮乳头早期水肿,晚期纤维化,乳头层增厚 ;

真皮乳头及逐出内有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个别可见表皮内中性粒细胞性脓肿(海绵性脓疱);

银染介见病变内梅毒螺旋体,大多在表皮内,少数在真皮乳头血管周围

各期梅毒皮损: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间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数量增多。二期晚和三期梅毒可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造成的肉芽肿性浸润

二期梅毒疹多似多种皮肤病,如玫瑰糠疹、扁平苔藓、银屑病、蕈样肉芽肿等。有的病例炎性浸润中浆细胞很少或找不到;有的无血管改变。临床上,暗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触之浸润触之浸润感较强;有的斑疹性损害,仅为真皮浅层浸润,深部无炎性浸润,浸润细胞中地密度,不成苔藓样。脓疱性梅毒疹在表皮内可见海绵样脓疱,其中可见 中性粒细胞。结节状损害为肉芽肿改变,可见小的上皮样细胞结节,其中可有巨细胞。扁平湿疣发生在肛门周围 及其它孔口周围呈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并有许多浆细胞,全层真皮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并有许多浆细胞;血管壁肿胀,内皮细胞 增生;表皮增生,水肿(苍白淡染),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海绵样脓疱;银染能见梅毒螺旋体

临床特点:皮疹形态多样,一般分斑疹、丘疹和脓疱疹三型。斑疹最常见,直径5毫米左右,圆形或椭圆形铜红色斑,全身泛发,手掌、足跖可见皮疹。丘疹常发生在外阴部、肛门周围,扁平隆起,表面湿润的丘疹,渗液中有许多梅毒螺旋体。脓疱疹很少见。五期梅毒疹一般出现在下疳消退后3~4周左右,常无自觉症状

实验室检查:硬下疳或扁平湿疣表面 渗液印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可见活动的本系螺旋体,血清学检查如康氏反应(KT)及瓦氏反应,心拟脂玻片试验,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等

2 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浅层及深层血管丛周围较致密混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还有不典型的单一核细胞;

真皮乳头层增厚,有与表皮呈垂直走行的粗厚胶原,其间有肥大 星形或多核的纤维母细胞;

表皮增生,有时呈银屑病样;

轻度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

临床特点:皮疹发生在暴露部位,主要在面部 ,暗红色肥厚性斑块,其上皮肤 纹理显著,有鳞屑。有自觉明显瘙痒。慢性日光性皮炎加上神经性皮炎特点。

与蕈样肉芽肿区别:均有真皮全层浸润,特别是真皮乳头层浸润呈苔藓样,有不典型童核细胞。不同处:光线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真皮浅层常见日光弹性变性,浸润细胞一般不侵入表皮;蕈样肉芽肿斑块阶段浸润的细胞显示亲表皮性,在表皮内主要是表皮下层可见单个或成巢单一核细胞浸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