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在印度寂灭前最后的灿烂:印度超戒寺

 般若波罗蜜多8 2023-01-23 发布于上海

超戒寺又名超行寺、超岩寺,是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和密宗学术中心,是与那烂陀寺齐名的古印度佛教中心。

据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等典籍记载,该寺于8世纪由波罗王朝著名君主达摩波罗所建(783—820),一直受到波罗诸王(公元750—1199)的保护,为古印度的国家寺院之一。

文章图片1

在最新考古发现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超戒寺位于恒河右岸山城岩石之上,其遗址已不可寻,或为河水所吞没。

据传该寺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藏有海量财宝、文物。

全寺共有一百余座僧院,六处研究院。中心为观音殿,供奉男女诸神塑像,有六重门,每六置有守门学者接受各方问答、辩论或挑战。

阿底峡在入藏前于1034—1038年在该寺任住持。密教大师罗特纳伽罗商底、那罗帕,都曾在此学习、撰述。

11世纪末期,穆斯林入侵时,超戒寺成为主要的袭击和掠夺目标。

文章图片2

一直以来,有关超戒寺的传说都没有古迹可以印证。直到上世纪后期印度考古专家的新发现,证明了超戒寺的巨大影响力。

01寺院历史

超戒寺是波罗帝国时期古印度最重要的两个学习中心之一,与那烂陀寺一起,由波罗王朝第二代王达摩波罗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所创建。

波罗王朝(字面意思是“保护”)是8世纪至12世纪时统治印度东北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比哈尔邦大部)的一个重要王朝。

波罗王朝以今孟加拉为中心,在戒日王的帝国崩溃后、北印群雄并起的形势中迅速崛起。

波罗王朝以其对佛教的支持和庇护而闻名;该王朝是最后一个信奉佛教的印度王室。

在波罗王朝中后期,印度西部的佛教已经被伊斯兰教入侵者消灭,只在东印还得以留存。

历代波罗国王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谓“波罗七代护法”),他们长期出资建设北印著名的佛教综合大学那烂陀寺和超戒寺。

文章图片3

超戒寺石雕

在波罗王朝诸王赞助下,超岩寺发展成为研究佛教密宗及其支派金刚乘和易行乘的主要中心。在建立后,超戒寺繁荣了大约四个世纪。

作为当时最大的佛教大学之一,拥有一百多名教师和大约一千名学生。

这里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他们经常受到外国的邀请来传播佛教知识、文化和宗教。其中最著名的是藏传佛教萨玛传统的创始人阿蒂莎·迪潘卡拉。

超戒寺内教授哲学、语法、形而上学、印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学科是佛教密宗。

吐蕃王赤松德赞宣布印度佛教为吐蕃王朝的国教,超岩寺遂成为印度与吐蕃王朝关系的中心以及佛经藏译的中心。

文章图片4

超戒寺石柱

超戒寺颇受波罗王朝历代君王的支持,直至1193年左右被穆罕默德·本·巴赫蒂亚尔·基尔基的军队摧毁,现代佛教史家即以超戒寺被毁的年代,作为印度佛教的结束年代。

讲述阿拉伯帝国及波斯、印度穆斯林王朝史的典籍《纳昔儿史话》证明了这一点

“……那里有大量关于印度教(佛教徒)的书籍;当所有这些书籍都在穆萨拉曼人的监控之下时,他们召集了一些印度教人,这些印度教人可能会介绍有关这些书的信息。但是整个印度教社区在战争中丧生。穆斯林的蓄意破坏导致了超戒寺的消失。”

02涅槃重现

随着佛教考古研究的推进,昔日被认为彻底消失的超戒寺遗址逐渐显露出模糊的轮廓。

在印度比哈尔邦的巴加尔布尔区部分挖掘出了超戒寺的遗迹,遗址位于巴加尔布尔区戈尔贡镇东北约13 公里处,距离巴加尔布尔火车站47公里。

文章图片5

对该遗址的精心挖掘最初是由巴特纳大学的B. P. Sinha于1960—1969年期间进行。随后,印度国家考古调查局于1972—1982年继续进行相关挖掘。

遗址挖掘显示这是一座巨大的方形寺院,中心有一座十字形的佛塔,一座图书馆建筑和一座佛塔。

在寺院的北部发现了一些零散的建筑,包括一座藏文和一座印度教寺庙。整个展区占地超过0.4平方公里。

文章图片6

2009年10月10日,印度国家考古调查局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开发遗址计划,水准与古那兰陀寺处于同一水平。

整体的管理方案主要包括按寺院合适性,对已有博物馆、寺院内外园艺开发的加强、寺院的保护、化学处理和美化,以及主要场所的道路连接等。

目前,该片遗址的维护和维修还没有达到标准。当地的一位教师表示;“由于该场所缺乏适当的维护和的保护,一些文物迅速的风化、腐朽。”遗址的考古挖掘和保护工作仍在进行中。

超戒寺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多年来一直被忽视,自2009年以来,印度政府为吸引更多游客,决心将超戒寺打造成那烂陀遗址一样的宗教旅游胜地。外国游客也开始逐渐接触和了解到超戒寺。

03寺院古址

超戒寺僧侣的住所,是一个巨大的方形结构,每边长330米,共有208个单元隔间。

四个边上,每边有52个单元隔间。在住所下方发现有一些砖砌拱形地下室,这可能是为僧侣们进行冥想而设计的。

文章图片7

寺内的主要建筑是矗立在方形寺院的中心、为祭祀而建造的佛塔。这是一座砖砌结构的建筑,共有两层台阶,平面图上呈十字形,离地面高约15米,可以通过北侧的一段阶梯到达。

下阶台阶距地平面约2.25米,上阶台阶距下侧高度相似。在两个露台上都有一条可行走的小路,下面宽约4.5米,上面宽约3米。

在佛塔的四个主要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一个突出的房间,前厅有单独的柱廊。

在佛塔的四个房间里放着巨大的佛像,其中有三个是在原处发现的,但在北面的一个佛像可能是在原有的粘土像受到破坏后被石像所取代。

不幸的是,所有佛像都在腰部以上断裂。这些佛像被放置在一个砖底座上,底座上有红色和黑色颜料的绘画痕迹。房间和前厅的墙壁和地板都涂上了石灰。

文章图片8

在寺院南部约32米处的西南角,有一条狭窄的走廊与主庭相连。这是一个矩形结构的图书馆建筑。

通过后墙的一系列通风孔,附近水库的冷却水可对其进行降温。这个系统可能是为了保存寺院内大量精美的经文和书稿而设计的。

文章图片9

在印度国家考古局维护的遗址博物馆中,展示了大量不同材质的文物,这些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都是在超戒寺当地的考古挖掘过程中出土的。

出土文物中的陶板,证明了在波罗王朝时期,陶器艺术在该地区的蓬勃发展。

这些陶板牌匾描绘了许多佛教神灵,如佛陀、观音菩萨、文殊、弥勒,以及与佛教活动有关的场景、一些社会和狩猎场景,还有一些印度教神灵,如毗湿奴、帕瓦蒂、哈努曼的画像。

文章图片10

除了佛教、印度教场景以及帝王生活场景外,出土的陶板文物上还描绘了许多波罗王朝时期的人像,如苦行僧、瑜伽士、鼓手、战士、弓箭手、耍蛇者等,还有猴、象、马、鹿、野猪、豹、狮、狼、鸟等动物形象,也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生动展现了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佛教在印度寂灭前最后的灿烂与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