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8戒日帝国的兴亡与地区王国间的斗争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4-02

第一节戒曰帝国的建立与衰亡
«多帝围崩溃后的群雄争斗笈多帝国解体后,北印度政治 局势混乱,各国争战不休。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四个王国,即 摩揭陀的后期笈多,塔内萨尔的普什亚布蒂,曲女城(今卡瑙 季)的莫卡里和伐拉比(今卡提阿瓦)的梅特拉卡。在其外围还 有孟加拉的高达,拉杰普塔纳的瞿折罗,迦摩缕波(今阿萨姆西 部)的跋摩,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的卡尔軏塔,马尔瓦的迦 罗珠利等国。南印度则有瓦达比(今比贾普尔县的巴达米)的遮 娄其和建志的帕拉瓦等国。
这些国家最初大多是笈多帝国的藩属。约5世纪末苏剌佗 (今索拉什特拉)的笈多将军梅特拉卡族(Maitrakas )首领逐 渐强大,最早脱离笈多帝国而独立。他们建都伐拉比(ValabU), 并向西扩张,成为西印度强大的国家。到7世纪末,伐拉比发展 成为商业贸易、文化学术的中心。8世纪50—75年间,这个王国 为信德的阿拉伯人推翻,它存在了将近300年。马尔瓦的耶输达曼 也很早脱离了笈多的控制,前面已经提到他曾打败畎哒王米希拉 古拉。他在曼达索尔的石柱铭文中夸称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从布拉 马普特拉河到东高止山,从喜马拉雅山雪峰到西部海洋。但他的 统治很短促(约公元530—540年),马尔瓦不久就为梅特拉卡
人、迦罗珠利人和笈多人所分割。
摩揭陀的后期笈多和笈多王朝的关系现在还不清楚。他们可 能也是笈多帝国的封臣,在公元6世纪时才宣告独立。这些统治 者的名字是以“笈多”结尾,因此,史学家称之为后期笈多。他 们统治的地区是从摩揭陀开始,后来被逐到马尔瓦,然后又到摩 掲陀,并曾一度扩展到布拉马#特拉河沿岸,击败了迦摩缕波。 在公元7世纪的50—75年间,其王阿迪蒂亚犀那(Adityasena > 采用了具有帝国地位的称号。他们的政权大约在8世纪中叶时结 束。
与后期笈多几乎同时强大起来的莫卡里(Maukharis )是一 个很古老的家族。他们的首领于公元6世纪上半叶拥有北方邦等 地,也是笈多的藩属,乘帝国的衰落而宣布独立,并夺取摩掲陀 的部分领土,使后期笈多人迁入马尔瓦·到伊桑纳跋摩 (Isdnavannan )为王时(约在公元554年),国家势力极盛。据 当时的铭文称,他曾利用战象击退跃哒人,又曾战胜髙达人,并 首次采用“王中之大王”的称号。以后为后期笈多所败,约在7 世纪初覆亡。
孟加拉在笈多帝国全盛时期也属于帝国的一部分,一些地方 的首领于帝国崩溃后宣告独立。髙达族(Gaudas)势力强大。7 世纪时国王萨桑卡(“sania)占据羯罗拏苏伐刺那国 (Karflasuvarna,意为金耳,今穆尔希达巴德县),又向西、向 南扩张,争夺北印度的霸权·到约公元620年他死后,高达国分 裂,首都为迦摩缕波国王占领,高达国亡。据《大唐西域记>记 述,萨桑卡对佛教十分仇视,曾焚烧佛寺、砍伐菩提树,毁坏佛 法.
塔内萨尔(Thflneswar)的普什亚布蒂王朝(Pushyabhiiti),
m


足笈多帝国灭亡后起着重要作用的王朝。他们建立的国家在《戒 曰王传>中称为室利康塔国,国都为萨他泥湿伐罗(即今塔内萨 尔)。普什亚布蒂是这个王朝和国家的创立者。最初他们可能臣 属笈多帝国,畎哒人入侵时又成为畎哒人的属国,后来还曾对莫 卡里王朝表示忠顺。到公元6世纪初,这个国家在光増王 (Prabhakara-vardhana)时才开始强大起来。他采用了 “王中 大王”的称号。他的国土位于由萨特累季河到恒河上游地区,土 地肥沃,农产丰富,又是商业通道,玄奘称是“诸方奇货多聚其 国。”①都城的附近为摩诃婆罗多大战中的战场,是军家必争之 地,人民比较强悍。他们最后结束了北印度的分裂局面,建成了 统一的封建帝国,这一成就是光增王的次子喜增(Harslia- vardhana )取得的。
戒B王的胜利与帝国的建立赛増的胜利,首先是由于他的
国家富强,有一定的实力> 其次是由于他的祖辈的经营与策略。 祖父日増王()与后期笈多王摩诃犀那笈多结 成姻盟,以对抗强大的莫卡里王。光增王时改变策略,又以其女 嫁莫卡里王,两强联合,势力更大。《戒日王传>曾提到光增王 威慑邻邦,向外开拓国土。这里的邻邦就是指畎哒人、信德人、 瞿折罗人、犍陀罗人、迦罗珠利人与马尔瓦的后期笈多人等的地 区,为喜增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最后喜増本人的作用当然很重 要,他的谋臣班迪与勇将辛哈纳达的作用也不可抹煞。喜増是在 他的国家与其盟邦都道遇极大灾难时即位的。髙达王萨桑卡早就 与莫卡里有宿怨,又打算向西扩展,于是与马尔瓦的后期笈多王 摩诃犀那笈多的旁系子孙提婆笈多结盟·提婆笈多也早就对莫卡
<D 《大廣西域记校注》1985年中华书角联第4卷第3抑页》
里不满。他们于是联合进攻莫卡里。时光增王病重,其长子王增 (Rfijya-vardhana )正出征0厌哒,次子喜増在喜马拉雅山麓狩
猎,都不能援助莫卡里。提婆笈多攻入曲女城,杀死莫卡里王, 囚禁王后(即光增之女,王増、喜増之妹)罗阇室利公主。光 増王死,王増、喜增来不及处理后事,提婆笈多又乘机进犯塔内 萨尔。因此,王增立即率骑兵1万赶往迎击。他杀死提婆笈多, 为妹夫报了仇,但他本人却被萨桑卡诱杀。罗阇室利虽从狱中逃 出,仍未脱离危险。公元606年喜增继其兄为王,这一年就成为曷 利沙纪元元年〔曷利沙是喜増(Harsha vardhana )的音译〕0 他立即去文迪亚山林中救出其妹,与妹共治曲女城这样他就 拥有两国的人力物力,称号戒日(Sila-ditya)王子,积极筹划 东征高达。他一面练兵,一面与迦摩缕波日胄王(Bh3skara- varrnan)结盟,准备前后夹击萨桑卡。后者受到这一联盟的威 胁,从曲女城撤军。6年后戒日王子巩固了他在国内的统治地位, 迁都曲女城(Kanauj),于公元612年正式称王。这就是玄奘所 说的“于6年中,臣五印度,既广其地,更増甲兵,象军6万, 马军10万。”③象军原为5000,马军原为2万,増加的数目是可 观的,但这些数目可能夸大得很多。至于作战五印度的具体范围 与扩张的土地情况就不大清楚了。约607年,在奔那伐弹那(今孟
①恩·克·辛哈与阿·克·班纳吉合著《印度通史》中译本商务1973年版第1册第 228页,译为“姊姊”是错误的。
@ 《戒日王传》与《大唐西域记》对舂增如何取得二国王位,特别是曲女城王位, 还有些情节未加说明,如客增受光增王的遗命情况,莫卡里王世系并未断绝等。 这些问题尚待研究·“甚增与妹共治”说见《释迦方志》1983年中华书局版第39 页.
①《大唐西域记校注》第五卷,第429页*
加拉的拉杰沙希县)击败萨桑卡①。这是一次决定性的战斗,戒 曰王的霸业奠定了。后又回师巩固其父在西方扩展的各地。随后 的30年内,他的大军几乎踏遍了整个北印度,从北方的雪山到南 方的内尔布达河,从东方的甘贾姆到西方的伐拉比。公元630年, 戒日王在伐拉比战役中使梅特拉卡人脱离遮娄其影响,成为他的 盟国。接着他又计划南侵。当时,遮娄其为名王补罗稽舍二世 (约609—642年)所统治,势力也很强大,特别是利用醉象冲 锋,使敌人无法抵御。戒日王也是以象军著称的。但在内尔布达 河各渡口都为敌军坚守的情况下,他无法逾越,象军也被战败。 这一战斗大约发生在公元634年以前。迄至公元643年,除南征失 利外,其他战斗都取得了大小不等的成果,他所建立的帝国范围 是西起旁遮普东部,东至盂加拉西部,北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南 达内尔布达河。伐拉比、迦摩缕波为其盟邦,迦湿弥罗、信德、 尼泊尔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印度史学家·马宗达经 过深入研究《大唐西域记》的有关内容,得出的结论认为,戒日 王建立的帝国范围要小于笈多帝国,并不象一些史家所说的那 样,整个北印度都处于他的统治下。R·塔帕尔更认为,戒日王建 立的只是王国,够不上帝国。②
戒B王的政治统治戒日王对帝国的统治大致按照以往印度 建立帝国的传统模式,但也受到他本人政治斗争经历的影响。他 很注意军事、宗教与外交。他亲自掌握军政大权,处理帝国军政 大事。他利用宗教扩大影响,维护统治。早年信奉湿婆教,后飯 依佛教,大力提倡大乘佛教。他在各处建立窣堵波和寺院,积极 [①D ·徳瓦胡迪《沦曷利沙的政治》1983年牛津第二版第101页*
②《不列顛百科全书》第9卷1978年版第358页*] []
组织宗教活动。643年的曲女城大会曾请玄奘主讲大乘佛教。每五 年有一次无遮大会①,在缽罗耶伽(今阿拉哈巴德)举行,不分 教派,不论贵贱均可参加。供奉佛陀、太阳神、湿婆神。除兵器 外,所有财物均大加施舍,又继承阿育王的慈善事业,提供医药 救济贫困等,以缓和贫富矛盾。在外交上,他同以往帝王一样,
用通婚方式与外国结盟。他将女儿嫁给伐拉比王德鲁瓦森纳二 世,以利于与遮娄其的斗争,又便于控制西海岸的商路。他与迦 摩缕波的结盟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萨桑卡。他于641年以摩揭陀 王的名义向我国唐朝派遣使节,后又从玄奘处了解到许多有关唐 朝强盛的情况,以及唐太宗英明的事绩,因而一再派遣使节贈送 礼品,与中国通好,建立了友好关系。中国使臣来印的,前后有 梁怀漱、李义表、王玄策、蒋师仁等。他们都受到戒日王隆重的 接待。
戒日王时期的官员设置与地方行政区划大致与笈多王朝相 同。中央有宫廷大臣,除行政、军事官员外,还有司法官,其他 如管理赐田、田赋等也都有专官。封建主也被任为行政官员。地 方区划分为省、县,省长由国王任命。笈多时期县的官员由省长 委任,戒日王的领地较小,县长也由国王任命。县署所在地有 “青藏”(尼罗蔽荼,nilapita),记载政事善恶、灾祥变迁,由 文书官负责。他还编录田亩册(包括已耕、未耕、荒地)么。村 是基层的行政单位,由村长管理。
这一时期的刑法较笈多时严竣,叛国犯君的终身监禁;犯伤 礼义,悖逆忠孝,则残伤身体(如割耳鼻、断手足等)或流放边
①无遮大会(Pancaparisad),童为宽容无阻,不论宗教派别,*不分上下贵贱均可 参加的佛教施舍布法的大会》
@ 《论曷利沙的政治》第@27菸。
远、外国;其他过犯,则输财赎罪。审讯在没有证据判定是非时 就采用水、火、称、毒,所谓“神判法”来解决。如下水不溺死,
火烧不伤,称人重于石,服毒而无害,就证明他是无辜。因而往 往使人民受到冤屈和痛苦,因此,尽管刑罚较重,盗贼仍然不少。 这可能是原因之一。迦旃延那法律(Kstysyana,公元400—600 年)的著作对诉讼程序、法令规定与法庭组成等都有记载。国王 为最高司法官,亲自审理案件或委任他人代理,并由婆罗门陪审 推事等协助。
总的来说,戒日王的统治是很松散的,帝国内有20多个半独 立的封建藩属,另外还有森林部落。他主要靠武力维持宗主地 位,迫使藩属纳贡赋与提供军队,执行封建义务;为了加强对地 方的控制,戒日王常巡视各地,在行宫中理事。其次是以賜地与 封官笼络封建主。
戒日王很注意网罗人才,赞助文学艺术活动。他的朝廷里拥 有写作<戒日王传>与《迦丹波利>的巴纳、宫廷诗人摩由罗与 提婆伽罗和中国高僧玄奘等优秀的人物。在王田的岁入中专列一 项开支,奖励硕学髙才,又对当时佛教学术文化中心那烂陀寺赏 赐极厚,“舍百余邑充其供养,邑二百户、日进秔米、酥乳数百 石。”①许多名流学者(包括玄奘)在这里研究学习。戒日王本 人也是诗人和戏剧家,作品有《瓔珞传>、《妙容传 > 和 < 龙喜 记> 等。
戒日王帝H的覆亡如上所述,戒日帝国是一个由许多小封 建王国组成的极不牢固的结合体。当他于公元646年底(或647年 初)去世时,他的国家立即陷于瓦解和混乱·他是否有儿子不能
①《大慈凰寺三麒法师传》年中牮书員雇第699U
肯定,根据记载,有一个女儿嫁给伐拉比王,生有一子达罗犀那 四世。后者大约在戒日王死时自称“王中之大王”,是戒日王在 西印度的帝业继承人。觊觎曲女城王位的还有其妹夫莫卡里王的 兄弟和戒日王手下的一个名叫阿罗那顺的大臣。后者篡夺了王 位,并打算劫持以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的中国使团,求 得外邦的承认。王未从,与副使乘夜暮逃奔吐蕃,得到松赞干布 选派精兵1200名相助,又去尼波罗得到700骑兵支援;于是讨伐篡 位者,使阿罗那顺遭到决定性的失败。王玄策还从迦摩缕波国曰 胄王处得到大量牛羊和弓、刀、宝缨络等的犒赏,并将僭位的大 臣俘送到中国。阿罗那顺受到唐太宗的宽恕,留居中国至死。太 宗的昭陵侧刻有阿罗那顺的石像,与龟兹、髙昌诸王石像并列, 这一经过只见于中国记载,印度史学家如R*C ·马宗达认为所 述情节有些言过其实。①但基本史实还是对的。唐朝使节的这一 自卫行动是对玄奘与戒日王所缔造的中印友好关系的维护,是值 得肯定的。
戒日王死后,普什亚布蒂王朝灭亡。曲女城的情况有一段时 间不清楚。戒日帝国解体后,印度次大陆分裂的局面从7世纪中 叶一直延续到12世纪。
第二节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确立与发展
封建制的巩固笈多王朝到戒日王时期,印度的封建制得到 巩固。土地分封继续进行,玄奘和巴纳都提到戒日王大量赏赐土
①R*C ·马宗达主编《印度人民的历史与文化》第霣卷《古典时代》1954年孟买 版第124页》
地。《大唐西域记>中提到印度王田收入的使用分为四项:“一 充国用祭祀粢盛I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叙硕学高才;四树 福田,给诸异道。”①除国家与王室开支占一项外,其余三项都 属赐田性质,有的作为俸禄,有的则是宗教费用。当然这四项并 不是各占1/4,主要的部分还是第一项。其次“宰牧、辅臣、庶 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②政府自上至下各级官员都 有了封邑,比笈多时期又进了一步。赐田的普及,赐予的权利也 逐渐增多,领主与封臣间有了不同的从属关系。取得赐田封邑的封 建主得到萨曼塔(Ssniamta)称号0那些被征服的封建主也自 称萨曼塔表示忠顺。他们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觐、侍奉、纳贡、 提供军队参加战斗等,并须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君主身边作质* 萨曼塔除得到赐封的土地、村庄外,还可得到君主赏赐的黄金、 车辆等。但如有过犯,则被剥夺其特权、赐地与称号,只留下麻 养费。萨曼塔田賦收入根据赐田多少而定,赐田1000犁③,约合 收入1000银卡尔沙帕纳。由领地的大小和从属农民的多少,确定 封建等级的高低。在称号方面,各等级也有不同。萨曼塔之上有 摩诃萨曼塔、藩王、大王等。较小的封建主有拉纳卡(ranaka)、 塔库拉(thalmra)等0被征服的藩属仍保有一定的独立地位, 强大的藩王可以不经君主同意而自行给属下分封土地,形成各层 封建隶属关系,削弱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婆罗门、佛僧及他们的 寺庙也接受赐地,而且其数量最多,又享有免税、免受官吏干扰 等特权,因此控制很多的依附农民,拥有大量的财富,在封建经 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①②《大唐西域记校注》第2卷第209页0
⑧犁为田亩单位,即用一定数ft的牛拉一犖餳耕的亩败,W约为U3英亩·参鷗 《沦曷利沙的政治》笫1»4页《
这一时斯的农民,仍保有农村公社的组织,过着农业和手工 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根据《大唐西域记>,“賦敛轻 薄,傜税俭省,各安世业,俱佃口分。假种王田,六税其一。”① 农业税仍是土地产量的1/6。赋税徭役都比较轻微。不过,从铭 文资料中可以看到额外的捐税很多,如使用织布机、榨油机、 耕畜等都得纳捐,建房、结婚、祭祀等均须缴费。还有村镇地方 政权的开支,包括警察、看守等的薪俸,杂税多达18种,也都向 农民征收。劳役除大部由国家派用来修建灌溉工程、城堡、宫 殿、庙宇、道路和桥梁等外,还须侍候封建主围猎,以及一些临 时差遣,甚至包括封建主家庭里的杂活。可见农民的负担还是相 当沉重的,虽然不象西欧封建制有所谓劳役地租作为主要的剥削 形式。关于“世业”和“口分”的田制,可能是玄奘用中国唐朝 田制的名称“永业田”和“口分田”的均田法来说明印度的制 度。大概印度农民占有的田地,有一部分是私人占有世袭的,一 部分是公社按户口分配的份地,有的要纳税,有的则是纳租,具体 关系还待进一步研究。根据赐田铭文,往往是连同田地一起将整 个村社农民都转交寺庙或世俗封建主。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所受 的封建剥削可能更重。唐朝的另一位访印名僧义净(公元635— 713年),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 > 中就提到有的佛寺的实物 地租为土地产量的1/3。村社的村长和文书等负责征收田陚,利 用自己的职权、地位,剥削穷苦的公社成员。他们一般占有较多 的世袭分地,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小封建主。至此,印度社会自上 而下的分封授地,与村社封建关系的确立使封建制得到巩固和发 展。
①《大康西域记校注》第2卷第209K,
种姓制度的演变随着封建制的确立,种姓制度也有了相应 的演变。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吠舍种姓,他们内部有了分化。从事商 业高利贷的上层吠舍仍保留原有的种姓,即玄奘提到的“贸迁有 无,逐利远近”的商贾。广大的村社农民在外族入侵和战乱中, 受到社会经济破坏的影响最大,很多沦为依附农民,社会地位下 降为首陀罗种姓。原有的首陀罗从事手工业和各种服务行业,现 在有的转而从事农业,也成为依附农民,即玄奘称为“肆力畴 陇,勤身稼穑”的农人,他们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较之奴隶制 社会阶段有了相对的提高和改善。随着职业分工的细密,阇提的 数目也増多了。他们都要服属高级种姓封建主的统治。婆罗门和 刹帝利就大多是宗教的和世俗的封建主,是占统治地位的高级种 姓。从笈多王朝以来,在婆罗门编写的法论中总是将各种姓的职 业规定得很明确,但实际上在社会的演变中,种姓与职业同以往 一样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据巴利文佛典记载,婆罗门除祭祀以 外,还有做医生、信差、税吏、樵夫、商人、兵士、木匠、猎 人、侍卫等各色人等的。但最低贱的职业就只由贱民担任,他们 在各方面受到歧视。《大唐西域记》中就提到“屠、钓、倡、 优、魁脍、除粪,旌厥宅居,斥之邑外,行里往来,僻于路 左。”、i他们的住宅有特殊标记,只能住在城外,走路也要避开 与髙级种姓相遇;低级种姓或外族无种姓的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 位后,就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祖先家系和高级种姓联系起来,这 样他们的地位就可以得到种姓制的维护了。总之,种姓制是有利 于封建统治的。因此,在巩固封建制中它是起着较大作用的。
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制确立后,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
® 以上所引均见于《大唐西域记校注》第1卷第197, 173—174页*
展。首先在农业方面,大量赐地包括荒地与休耕地得到开垦。使 用轻型犁,各地对水利的重视如苏达尔桑纳湖灌溉工程(在卡提 阿瓦)的修复与供水,灌溉田亩有波斯水车,农产品特别是蔬 菜、水果种类的繁多以及各种名产,在玄奘、义净和巴纳的著作 中都有列举。粮食有西北印度盛产的小麦I西印度的稻米与大 麦;摩揭陀还产良种稻,米大于鸟豆,作饭香鲜,非常有名,称 为供大人米;①波里夜咀罗(今拜拉特)有一种稻,下种6〇天就 可以收获②。经济作物有棉花、椰子、油料、甘蔗、靛蓝等,蔬 菜如瓠瓜、甜菜、瓜等、水果有石榴、柑橘、芒果、葡萄等。
手工业门类很多,重要的是纺织业与冶金业。纺织业使用的原 料有棉、麻、丝、毛等,织品的花色种类也很多。巴纳提到迦摩 缕波国王送给戒日王的有麻、丝织品,还有绘有图案花纹的布, 阿旃陀壁画中可看到细纹棉布、丝绸绣花的衣物。冶金业的金属 原料有铁、输石即黄铜、铅、金、银等,冶炼技术精良,铸造的 兵器如刀、矢、剑、斧、戈等受到玄奘的赞赏,说是“凡诸戎 器、莫不锋锐·”金银饰品,钱币也很著名。其他手工业还有制 糖、榨油、造船、象牙雕刻和漆制品等。武器供作战之用,奢侈 品主要供封建主贵族享用,另有部分外销。乡村手工业如铁匠、 木匠、陶工等的制品则主要供应农民。
商业、对外贸易继续发展。内陆商业,村镇有集市,交换生 活必需品如盐、布、农具等。商人来往,由于陆路有盗匪,多走 水路*南北贸易比较发达,西北印度由于受到畎哒人的破坏,咀 叉始罗、富楼沙等城市衰落了 ·木尔坦是一个控制印度河下游的
①《大唐西域记校注》第622—823页* © 《大庸西域记校注第876页,
重要城市,后来成为西北印度的贸易中心。恒河中下游的古代著 名城市在笈多王朝以后继续衰落,如巴连弗邑(即华氏城,今巴 特那)在法显时还是“民人富盛”的最大城邑,到玄奘时整个摩 揭陀已经是“城少居人”而荒凉了。曲女城代之兴起,政治中心 和宗教中心已转移到西部恒河中上游一带。塔内萨尔是控制恒河 上游平原的战略要地,哈德瓦尔(Hardwar)为印度教徒朝拜 的圣地,这些地方都成为新兴的城市。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伐拉 比、苏剌陀和耽摩栗底等仍很兴盛。但自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衰 落后,印变与西方的贸易就一镢不振,因而更多地转向与东南亚 的贸易。在东南亚的许多地方都建有印度人的商业据点,传播印 度的文化*印度的殖民者使那里出现了一些印度化的国家d
第三节封建制时期宗教方面的变化
佛教的衰微随着印度社会进入封建制阶段,印度的宗教也 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佛教逐步走向衰微。法显、玄奘等中国佛僧 访问印度时对宗教问题是很注意的,法显已发现一些佛教圣地遭 到遗弃,佛教有衰败的迹象。玄奘见到有的寺院荒废、佛塔残 破,有的异道甚多,僧徒寡少,如果和法显时代相比,无论是寺 庙和僧徒数目都大大减少,但有些寺院如那烂陀寺、伐拉比寺等 还是比较兴盛的,不过总的来说,佛教是在走下坡路,佛教中小 乘教派又比大乘教派衰落得快*佛教的衰败从外因方面来看,是 由于受到统治者的迫害,如i厌哒大族王破坏寺院、杀死僧侣,狂 热的湿婆教徒高达国王萨桑卡也破坏佛法等。其次是外道,主要 是婆罗门教的排斥打击。婆罗门教并没有因为佛教的兴起而消 失,它一直保持相当的势力;加之,笈多诸王信奉婆罗门教,自
然増强了它的力量,就连戒日王后来虽崇信佛教,但仍供养婆罗 门。他在曲女城法会上重视佛教沙门,就遭到外道阴谋暗害和破 坏,可见外道即婆罗门的力量之大。从内因来看,前已提到佛教 寺院占有大量田地财富,僧侣又经商和放高利贷,也有丰厚的收 入,上层僧侣生活渐趋奢侈,腐化堕落;其次佛教内部分裂,早 期佛学分18派,后分为两个主要的宗派,大乘和小乘,各自还有 一些小派,到7世纪又分出金刚乘(Vajraydxia),强调巫术 仪式。各派解说不同,使信徒无所适从;再次大乘佛教采纳了偶 像崇拜,迎神法会等仪式,又强调巴克提(虔诚信仰),和婆罗 门教接近,金刚乘也同样如此,失去了佛教本身的特点I还有僧 团内部教阶森严,待遇差别很大,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在佛教僧团 内的反映I又承认种姓划分,不许下层人民加入僧团,采用梵语 讲经,等等,这些都使佛教和群众脱离,丧失了在群众中的威 信,因而统治阶级也觉得它用途不大,不予支持,它就衰落了* '印度教的兴起婆罗门教吸取了以往失势的教训,采用了佛 教、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和民间信仰,经过长期的融合,逐渐在笈 多时期形成了印度教。到商羯罗(Sankara约公元788—820年) 时才奠定了印度教的理论基础与组织形式。商羯罗是马拉巴尔海 岸基腊罗的吠檀多派哲学家。他在宗教哲学上将印度教加以理论 化,用大乘佛教教义解说吠陀文献,建立了“不二论”(advaita) 完整的唯心论体系。认为只有梵和我、宇宙精神和个人精神是真 实的存在,现实世界全是“摩耶” (Maya,幻象在组织上 组成了修道团、印度教的僧团与寺院,从而増强了力量。
印度教崇拜的三个主神中,梵天为创造之神I毗湿奴为守护 之神,也能降魔创造;湿婆为破坏之神,也能再生;后二者都具 有梵天神创造万物的作用,因此能够取代梵天神。印度教主要分
为毗湿奴与湿婆两派。印度教用化身说把其他宗教与民间故事中 的主要人物(如释迦牟尼、罗摩、黑天等)说成是湿婆或毗湿奴 的化身,或是体现这两位大神的创造力或破坏力的形式,从而吸 引其他教派群众,并借助这些人物的声名扩大自己的势力。它还 将非雅利安血统的女神纳入婆罗门神殿,说雪山神女是湿婆的配 偶,主管财富之神的吉祥天女与毗湿奴结合。由于吉祥天女早已 受吠舍、首陀罗低级种姓的欢迎,因此有利于印度教在低级种姓 中的传播。此外,它还导致了对阴性力量(萨克提Sakti)的崇 拜,并发展成为印度教的一个新派(性力派)。这一派与毗湿奴 派、湿婆派一道成为印度教的三大派。
印度教的经典除专门为婆罗门研读的吠陀、梵书、奥义书 外,还有史诗、往世书、法论、宗教诗歌等。它的教义吸收了佛 教、耆那教的不伤生、禁欲、苦行等内容,主要表述在<薄伽梵 歌>里。它确认种姓制度,要求每个种姓按照自己的地位所应有 的行为规范(达摩)去生活,履行祭祀,还要虔信神灵,才能得 到解脱。首陀罗只有通过为再生种姓服务,虔信神灵,在来生才 能转为较高的种姓;否则就沦为贱民,甚至在地狱受苦。反复强 调的说教人们现世所处的地位与苦乐都是前生行为的果报。印 度教一方面倡导苦行禁欲,自我折磨,使被压迫被剥削的低级种 姓甘心忍受现实的痛苦,放弃反抗与斗争》—方面又宣扬纵欲享 乐,如湿婆神既是苦行之神又是舞王,使剥削阶级封建主心安理 得去挥霍财富追求欢乐,印度教就是这样适应了封建主阶级的需 要,因而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倡导。印度教逐渐取代佛教成为在印 度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第四节地区王国争霸与外族入侵
两雄相继称霸北印度戒日帝国解体后,各地领主纷纷独 立,称雄争霸。由于曲女城曾是戒日帝国都城,北印度最大的政 治中心,因此就成为各强争夺的目标,占有了曲女城,就意味着 继承了戒日帝国的地位。各地领主也向其领地周围扩张,发动兼 并战争。
约在公元8世纪初,继戒日王之后统治曲女城的是耶输跋摩 (Yasovarman)。他自称是月族后裔,根据他的宫廷诗人写的 «高达征服记》,我们知道他曾东征杀死高达王。他还曾继续向 海岸推进,战胜文加人;转而向南直达内尔布达河;后又经拉杰普 塔纳沙漠,然后再北上塔内萨尔,凭吊“俱卢之野”古战场后,再 至喜马拉雅山地区,最后,胜利返回曲女城。这些事迹的描述是 属于歌功颂德的性质,难免没有虚构。例如按照遮娄其王的铬 文,在这期间他曾击败“北方之主”,可能指的就是耶输跋摩,那 么后者就不是所向无敌的了 ·根据中文资料,耶输跋摩曾于公元 731年派遣大臣即佛僧普陀生(Buddhasena)去中国,求中国帮 助对付进犯印度的阿拉伯人与吐蕃人,但结果不详。最后,约在 公元740年他为迦湿弥罗王所杀。曲女城转入迦湿弥罗人之手。
迦湿弥罗曾属畎哒人统治,7世纪时杜尔拉巴伐弹那 (Durlabha-vardhana)在那里建立了卡尔科塔(K3rkota)王 朝,国家才开始强盛起来。玄奘曾访问过这里,在《大唐西域 记> 里提到杜尔拉巴伐弹那还统治5个小国(旁遮普西部和西北 部)。其孙拉利达迪蒂亚(Lalitdditya)就是消灭耶输跋摩夺 取了曲女城的人,高达王也曾向他称臣纳贡。迦湿弥罗的史学家
卡兰纳在他编的《诸王世系》中提到,拉利达迪蒂亚曾战胜其 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吐蕃人、达尔德人和突厥人,又曾深入德干高 原,还征服过马尔瓦和古吉拉特,并击败信德地区的阿拉伯人_ 这些史诗式的颂词很可能夸大了他的战绩。不过,迦湿弥罗在8 世纪中叶的北印度政治舞台上确是一个非凡的角色。他也曾于公 元733年派使节到中国求援,得到唐朝皇帝的赐封。他建立了一 些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庙宇,特别是供奉太阳神的马尔丹德庙最有 名。以后的统治者都比较软弱,国势衰落,到公元1339年被穆斯 林征服。
三强战争到公元8世纪后期,曲女城成为三强争夺的对 像*三强指的是孟加拉的波罗王朝(Pdas),西印度的波罗提 诃罗王朝(Pratihoras)和德干的拉什特拉库塔王朝(R^h.tni- ki^as)。首先取得曲女城的是波罗王朝。波罗王朝是在公元8 世k中叶后由瞿波罗(Gopala)创立的,后来的铭文称他是日 族后裔,但据莫卧儿时期印度史学家阿布勒·法兹勒说,他是属 于吠舍的亚种姓。在他的儿子达摩波罗(Dharmapala,约770 一810年)与孙子提婆波罗(Deavapda,约810—850年)治理 下,国土向外有很大的扩展,北达甘蒲阇,南抵文迪亚山脉。他 们极力想恢复古代孔雀帝国与笈多帝国的光荣,征服曲女城后, 扶植査克拉尤达为王,臣属波罗王朝统治。波罗王朝的势力达到 顶点·波罗王朝是以华氏城为都的最后的印度教王国,国王以婆 罗门大臣为辅佐,本身却虔信佛教,他们极力提倡并向国外传播印 度宗教和文化,曾创立乌丹达普拉大学和毗讫罗摩尸罗大学,波罗 王朝统治的盂加拉是大乘佛教向东南亚与我国传播的重要基地· 它的建筑、雕刻与绘画艺术也对东南亚的艺术有影响。
8世纪末,波罗提诃罗王朝开始争夺曲女城,爆发了所谓
“三强战争”。波罗提诃罗王朝为自称日族后裔的瞿折罗人在拉 杰普塔纳建立。瞿折罗人是拉杰普特人中重要的一支,在西印 度、北印度建立了一些重要的王朝,波罗提诃罗王朝就是其中之 一。纳加巴塔一世(Nagabhata I, 730—756年)时以邬阇衍那 (今乌贾因)为根据地,统一了各小王国,又击退了来自信德的 阿拉伯人,到弗少王时(VatsarGja,约778—805年)占有马尔 瓦,开始向东扩展,夺取曲女城,意图先控制恒河流域中游,然 后向下游扩展。
这时拉什特拉库塔王朝也准备北上争夺曲女城。拉什特拉库 塔王朝的起源和许多其他印度王朝一样是模糊的,可能他们原是 达罗毗荼族农民,其首领在遮娄其王朝时获得世袭省长的职位, 到公元753年丹蒂杜尔加(Dantidurga)统治时才取代遮娄其, 奠定了帝国的基础,积极向外扩张。
三强战斗开始,曲女城似乎先落入弗少王之手,达摩波罗前 来争夺,两强在河间地发生战斗,而弗少王占有优势。待双方力 量削弱,拉什特拉库塔王德鲁瓦(Dhruva,约780—793年)乘 机出兵,先大败弗少王,使后者逃回拉杰普塔纳的荒漠中避乱j 又进而击退达摩波罗,将他逐出恒河河间地·但由于德干发生 继位之争,德鲁瓦退兵,达摩波罗得以重整军力,取得了曲女 城,如上文所述建立了他在这里的宗主国地位。将近公元9世纪 初,波罗提诃罗在纳加巴塔二世时(805—833年)恢复了力量, 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夺取了曲女城,并在蒙吉尔(在比哈尔)一 战中大败达摩波罗。后者向拉什特拉库塔求援,德鲁瓦的儿子戈 文达三世(Govinda ][, 793—814年)率军北上,于公元809或 810年使纳加巴塔遭到惨败,达摩波罗也向他投降。这时南印度 各国乘他远在北方,组成联盟反抗,戈文达只得南撤,北方只剩两
强相争。这次是波罗主朝的提婆波罗占了上风。波罗提诃罗王 朝到公元836年纳加巴塔二世的孙子波阇一世(Bh〇ja I)即位 吋,夺回曲女城,并以此为都城。提婆波罗死后,波罗王朝衰落 了。波阇的继承者摩哂陀波罗一世(Mahendrapda I,约885 —910年)又向东扩展,使他的版图东到北孟加拉的帕哈尔浦 尔,西到卡提阿瓦。这是波罗提诃罗王朝的极盛时期。他的后代 再次受到拉什特拉库塔王朝的因陀罗三世(Indra ][,914—927 年)的沉重打击,曲女城也丧失了,后虽恢复,元气已大受损 伤。“三强战争”长年战乱的结果,三方力量都消耗了,都不能 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各地分裂割据更加严重。到10世纪末,波 罗提诃罗王朝的藩属纷纷宣告独立,许多拉杰普特人的王朝在北 印度各地建立了自治的小王国。公元1019年,曲女城被一个更可 怕的敌人加兹尼的马茂德攻占,波罗提诃罗王朝维持到公元1027 年就衰亡了。
南印度各国的争霸南印度的形势也和北印度类似,政治上 是分裂的。在德干,继伐卡塔卡而起的是公元6世纪在瓦达比 (Va_ta_pi,今比贾普尔县的巴达米)建都的遮娄其(Chdukyas) 王朝,它自称是月族后裔,实际的创始人是补罗稽舍一世 (Pulakesin I),即位时曾举行马祭。到约50年后,他的后代 补罗稽舍二世时(609—642年),势力最盛,统治了几乎全部德 干地区,又击退了曲女城戒日王的进攻。他和南方帕拉瓦王国的 斗争,与北印度的“三强战争”一样无休止,并且世代长期为 敌。补罗稽舍二世就是在战斗中阵亡的。双方的首都也都多次被 毁。后来,在遮娄其与南方印度三国南北夹击下,帕拉瓦失败 了。但遮娄其却早在约公元753年时为一个名叫丹蒂杜尔加的封 臣所推翻,后者建立了拉什特拉库塔王朝。此后,帕拉瓦也在公
元9世纪末为朱罗王朝所灭。
拉什特拉库塔王朝在争夺曲女城的斗争中一直是举足轻重 的,也曾占领曲女城。他们的势力深入到恒河的河间地。南印度 各国都承认他们的宗主权,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声望,在阿莫 加瓦尔沙一世时(Amoghavarsha I,约815—877年),阿拉伯 商人萨勒门曾称他是世界上四个伟大君主之一,另外三个是巴格 达的哈里发、中国皇帝和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这时拉什特拉库塔 采取的是亲阿拉伯的政策以及对抗他们的共同敌人——瞿折罗- 波罗提诃罗王朝。克利希那三世(frish^a I约公元939— 968年)是拉什特拉库塔王朝的最i一位伟的国王,他征服了 建志和坦焦尔,在南方有较多的建树。他的继承人于公元973年 被其封臣.泰拉(Taila)推翻,泰拉是后期遮娄其的创始人。
朱罗王朝从拉什特拉库塔王朝处收复了失地,到罗阇罗阇一 世(Rdjarfija I,公元985—1014年)与其子拉金德拉·朱罗一 世(Rajeqdra chula I, 1014—1044年)统治时建立了强大的 帝国,陆上统一了南印各国,海外领地则包括锡兰、尼科巴群 岛,马来半岛及南洋群岛的一部分,控制了东西方海上交通要 道。他们和后期遮娄其为争夺南印度陆上的霸权进行激烈的■战 斗。
外族的入侵南北印度的内部争夺无力抵御外族的入侵。7 世纪末,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占领伊朗和阿富汗,积极向印度 扩张。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伊拉克总督借口海盗劫掠了锡 兰王送给哈里发的财物,派海军攻占信德,势力直抵木尔坦。曲 女城与迦湿弥罗的印度国王一面遣使中国求援,一面设法抵抗。 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内部分裂,前进的队伍又为波罗提诃罗 的纳加巴塔一世所败,阿拉伯人的入侵才中止·这是伊斯兰教的
外族对印度的第一次入侵。
10世纪中叶即约公元962年,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分裂出的中 亚萨曼王朝统治者的一名突厥奴隶阿勒普蒂金(Alptigin)在 加兹尼(Ghazni)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王国的统治者很注意 经营印度,其中最著名的是998年即位的马茂德(Mahmiid)。 据当时一位穆斯林作家称,“他规定每年对印度进行一次远征作 为自己的任务”。从1001年到1026年的26年中先后入侵印度共 有17次,每次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抢劫财物,屠杀掳掠居民。 1018年底占领马土腊,那里许多富丽堂皇的庙宇都遭到烧毁,庙里 的财宝被夺取。次年又洗劫了曲女城——印度人中享有盛名的京 都。曲女城的君主听到敌人到来就逃走了。马茂德在这次远征中 获得的战利品十分可观,计有300万银币(dirham) , 5.5万奴 隶和350头大象。由于奴隶一时太多,奴价降到每人不超过10银 币。波罗提诃罗王朝再也无力恢复了。马茂德最有影响的-次远 征是1025年对索姆那特(Somnath)的洗劫。索姆那特是印度教 徒最崇信的月神的名字,在这个以它命名的城市里,有它的庙 宇^庙内殿堂十分宽敞,支撑屋顶的柱子就有56根之多,并有珍 贵的宝石装饰这些柱子。庙宇防卫坚固,印度教徒相信月神威力 无穷,在恐惧时就到庙里避难。那里有2000名婆罗门巡礼念经, 300名歌手和500名舞伎为神灵歌舞。国王指定1万个农庄供养, 远近各地信徒献纳的财物也很多,庙里有不少珍奇珠宝。马茂德 经过几度攻战,终于占领了这一巍峨的城市与神庙,在庙周围屠 杀近七万人,捣毁了庙内的巨大石刻神象,劫走的钻石、珍宝等 不计其数,传说用3万匹骆驼才把这些战利品运回加兹尼。马茂 德多次入侵的结果,使整个北印度的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印 度教军队的士气受到摧残,印度教的势力也受到很大的打击。从
印度河到纳加尔科特的整个狭长地带被并入加兹尼的版图,保证 了到北印度与西印度的通路的安全,这就为后来的入侵作了准 备。-
本章主S参考书:
R · C ·马宗达等著《高级印度史》中译本第1篇第11章、 第12章、第13章。
<大唐西域记校注 > 中华书局1985年版。
D ·德瓦胡迪《沦曷利沙的政治 > 牛津出版社1983年德里第 2版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