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的区别 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天下无双 2023-01-23 发布于山西

  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的区别

  —、起源不同。
  1、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
  2、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联想主义心理学来源于心理状态说。观念联合论或心理原子论是把心灵看做心理状态的最有影响的理论。
  二、理论基础不同。
  1、形式教育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2、实质教育论: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心灵在初生时一无所有。心灵的官能不是现成存在的;心灵有赖于观念的联合,它是经验的产物。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
  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建设心灵的原料是各种观念。提示外界事物,产生观念的课程和教材,就具有首要的地位。
  三、目的不同。
  1、形式教育论: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2、实质教育论:育不在于重视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作用,或知识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而是重视课程、教材的具体内容本身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

  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英国教育家J.洛克和哲学家D.休谟。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

  形式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美国孟禄、苏联凯洛。形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学说或思潮,是在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严格说来,它既难说有一个首创者,也难说有一个集大成者,而是后人对种教育思想及其倾向作出的概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