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今属浙江)人。十八岁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刑部会审出庭对证时,出袖中锥刺许显纯,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受业于刘宗周,传蕺山之学。明亡后变卖家产集众抗清,曾被鲁王授兵部职方司主事之职,升左副都御史,兵败后屡遭通缉。后隐居乡里,于慈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著述不辍。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诏开博学鸿儒试,学生代为力辞。十九年,朝廷礼聘入京修《明史》,复以年老多病坚辞,讲学而终。毕生笃学不懈,著述广博,识见深邃,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诗学宋人,曾参与吴之振《宋诗钞》的编纂,是清初提倡宋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又编有《明文海》、《明文授读》。[1]这首诗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作者五十岁,是对前半生经历的回顾。[2]锋镝:刀锋箭镞,代指抗清战斗。取次过:一一经历。[3]弦歌:原指伴着琴瑟的音乐咏诗,《史记·孔子世家》称“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淮南子·俶真》也有“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武装抗清中也不废诗书。[4]堂堂:气概不凡。《论语·子张》:“堂堂乎张也!”宋黄庭坚有诗赞苏轼:“堂堂复堂堂,子瞻出峨眉。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这句说虽然生活贫困,一冬天也意气昂扬,过得很舒畅。黄宗羲论诗推崇宋诗,自己写作也学宋人。这一首七律便有着浓厚的宋调气息,所谓以文为诗是也。具体地说,就是全诗明显带有散文化的倾向,语法符合口语习惯,没有跳跃、省略、倒装等典型的属于诗歌独有的异常语序;再就是各句多用副词、连接词等细化语法结构的虚字,如取次、依然、犹、未肯、亦、岂能、也是、岂信,全诗由这些虚字转递、承接,一股堂堂正气奔涌在文字间,读起来格外流畅,给人意气亢爽的感觉。开头,锋镝牢囚乃是出生入死的惊险经历,偏偏说得很轻漫;再追加一句不废弦歌,就让人联想到这个意象关联的另一出典——《吕氏春秋·察贤》所载“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的从容不迫。尽管黄宗羲抗清不敌,这不废弦歌的形象终究不失其英雄的光彩,更为此后的抒写定下了豪迈的基调:不仅死犹未甘,贫无足伤,就是二十两(十六两制)棉花装一床破被,三根松木煮一口空锅的白描,也以极度的夸张尽显其浑不论(读赁lìn)的诙谐倔强,使末句的“一冬也是堂堂地”更添几分苏东坡式的豁达豪迈!若非怀有如此风骨和气概,黄宗羲一辈遗民、烈士又怎能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在入清后的漫长岁月,以坚韧的毅力创造出令后人高山仰止的学术和文学成就呢?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首诗凝聚了他们伟岸的情怀,浓缩了他们执着的人生。字景明、景虞,号九烟、圃庵、汰沃主人、笑苍道人等。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十七年(1661)授南明户部主事。明亡后,于浙西一带授经课徒为生,和林古度、吕留良、吴之振、董说、杜濬等东南遗民交游频繁。晚年为仙乩所迷惑,为求飞升,康熙十九年(1680)自沉于南浔。诗才横逸,七言律诗沧桑沉雄,歌行笔锋离奇诡怪、恣横酣畅。有《夏为堂别集》《圃庵诗集》《九烟先生遗集》《前身散见集》《九烟诗抄》等集传世。寰区斗大不堪容我两人醉[2],直须上叩阊阖寻蓬莱[3]。急敕酒人令断酒,酒人惶恐顿首奏陛下,臣有醉死无醒生。帝顾巫阳笑扶酒人去[25],风驰雨骤苍黄谪置楚州城。不如大召天下酒徒牛饮鳖饮兼囚饮,终日酩酊淋漓嬉笑怒骂聊快意。请与酒人构一凌云烁日之高堂,以尧舜为酒帝,羲农为酒皇[34],淳于为酒霸[35],仲尼为酒王[36]。幕天席地不知黄虞与魏晋[39],裸裎科跣日飞觞[40]。请为尔更召西施歌,虞姬舞[41],荆卿击剑[42],祢生挝鼓[43]。但愿酒人一世二世传无穷,令千秋万岁酒氏之子孙,人人号尔酒盘古。噫吁嘻!酒人酒人,吾今与尔当奈何,尔且楚舞吾楚歌[46]。[1]陈年兄:即陈台孙,字阶六,号楚江。江南山阳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知富阳县,寻改平湖县,迁吏部主事。顺治二年(1645)归里隐居。这条小注通行刊本皆无,见于民国间据黄周星稿本刊行的《九烟诗钞·薇萼》中。陈台孙嗜酒,自号楚州酒人,曾著《楚州酒人传》,当时远近遗民如杜濬、归庄、蒋臣、王澐、靳应升等都有长歌相赠,本篇也是其中之一。[3]阊阖(chāng hé):传说中的天门。《说文》:“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蓬莱:传说东海中仙人所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5]白榆历历: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8]酒人咄咄: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9]昆仑丘:中国西北部高山,又称昆仑虚、玉山,为华夏民族自古所尊崇的第一神山、万祖之山,其高极天,为西王母所居。神话所称游仙,皆由昆仑而飞升天庭。[11]穆满:指周穆王。姬姓,名满。周穆王西狩时,曾在昆仑山和西王母高歌唱和。事见《穆天子传》。刘彻:汉武帝曾见西王母于昆仑山,事见《汉武帝内传》。[12]双成:董双成,神话中西王母侍女名,见《汉武帝内传》。[13]绛雪:炼丹家丹药名。玄霜:神话中的一种仙药名。[14]八骏:传说周穆王巡游天下,用八匹骏马驾车,能日行万里。八马以颜色为别,其名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见《穆天子传》卷一。[15]崦嵫(yān zī):山名,传说中为每日太阳落入之山。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17]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瀛洲:传说为东海中神仙所居之仙岛。《史记·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18]平原:战国时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饮。”后以平原十日饮指朋友的暂住欢宴。河朔:《初学记》卷三引曹丕《典论》:“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后以“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19]瑶羞琼糜:羞,同“馐”。瑶馐,指天上的美食。琼糜:玉屑,传说食之可以延年。虀(jī):用来调味的辛辣食物或菜末。[20]鮓(zhǎ):用米粉、面粉等加盐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贮存。麐(lín),同“麟”。[21]“海波”句:取意本自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22]撞钟伐鼓:汉武帝柏梁台联句太常周建德句曰:“撞钟伐鼓声中诗。” [23]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沆瀣(hàng xiè):露气。屈原《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24]真宰:天为万物的主宰,故称天为“真宰”。《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25]巫阳:古代传说中的女巫。《楚辞·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王逸注:“女曰巫。阳,其名也。”[26]白皙鬑鬑(lián lián):鬓发疏长的样子。汉乐府《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27]“戏掇”句:言取功名易如反掌。《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绑在官印上的青绶、紫绶,代指高官贵爵。[28]富春渚:富春江畔,在浙江省富阳县境。陈台孙为崇祯十三年(1640)黄周星同榜进士,先知富阳县,后改平湖县,迁吏部主事。[29]鹦鹉湖:即当湖,在今浙江平湖市。光绪《嘉兴府志》卷十三引《吴地记》: 当湖“隆安五年改名东武湖,或曰鹦鹉湖。”此指陈台孙知平湖县。[31]椎垆破觚(gū):砸毁酒器,以示戒饮。垆,温酒的灶台;觚,酒器。[32]“丈夫”句:暗用《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35]淳于:指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人,滑稽善辩。尝以隐语讽谏威王,罢长夜之饮,改革内政。[37]糟丘:酒糟堆积而成山丘。《韩诗外传》卷四:“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一豉而牛饮者三千人。”[40]裸裎(luǒ chéng):不穿衣服,光着身体。《孟子·公孙丑上》:“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科跣:露头光脚。[42]荆卿:指荆轲,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曾带着夹有匕首的地图入秦,欲行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43]祢(mí)生挝(zhuā)鼓:指三国时代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44] 玉环飞燕:唐玄宗的妃子杨玉环和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觥筹:酒器和酒令筹。[45]周史:古代美男子。晋张翰《周小史诗》:“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秦宫:汉大将军梁冀宠爱的美少年。李贺有《秦宫诗》。罍甒(léi wǔ):古代的两种酒器。[46]“吾今”二句:《史记·留侯世家》:高祖宠戚夫人,欲立其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张良使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四皓谒见已毕,高祖目送之,对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戚夫人泣,高祖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这首诗被卓尔堪《遗民诗》、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等选本收入,广为传诵。根据稿本《九烟诗钞·薇萼》编排的位置,应当作于顺治八年(1651)。徐珂《清稗类钞》谓黄周星“入国朝隐居不出,嗜饮感愤怨怼,一寓之于诗,尝作《楚州酒人歌》,盖自道也”。但从诗题及小注来看,乃是为陈台孙而作。台孙嗜酒,自号楚州酒人,曾著《楚州酒人传》,当时远近遗民如杜濬、归庄、蒋臣、王澐、靳应升等都有长歌相赠,本篇也是其中之一。黄周星是一个有着多样艺能的奇才,也是一个与世道不相容的畸人。所谓畸人,就是与世俗相看两厌的人,无论是社会还是他们自己视为多余的人。白眼向天,心游万仞,醉醒莫辨,歌哭无端。其诗文也詄荡恣肆,汗漫无涯。本篇正是极为典型的代表作,无论是想象的雄奇超迈,语言的奔放不羁,还是句式的长短错综、变化莫测,在古代长篇歌行中都少有俦比。主旨全集中在“谁知一朝乾坤忽翻覆,酒人发狂大叫还痛哭。胸中五岳自峨峨,眼底九州何蹙蹙。头颅顿改瓮生尘,酒非酒兮人非人”数句,将亡国的悲哀、薙发的屈辱,全借着酒兴尽情渲泄出来。取意构思多不出李白、李贺的诗篇,甚至连结尾用汉高祖对戚夫人语,也是脱胎于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但取意完全越过李白而直接高祖,慷慨悲凉中又满含说不出的落寞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