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癸卯思往(2)

 大学语文研究 2023-01-23 发布于浙江

昨天在《癸卯思往》中说,我们要不忘初心,120年前的“癸卯学制”才是现代语文学科的“初心”。1903年为清朝末年,这话是有危险的,所以今天再补充几句。

1903年的“癸卯学制”,虽然是经了皇帝“上谕”发布的,但其实是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同造成。学制主持人张之洞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他除了提出“中国文章不可不讲。自高等小学至大学,皆宜专设一门”的意见,还提出:“普通门目,除伦理必应切讲力行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算学、卫生、体操皆要。近年言西学者,多只注重方言、算学两门,似非外国教育宗旨。”并嘱咐赴日考察之人:“考学校者,固当考其规制之所存,尤当观其精神之所寄;精神有不贯,规制亦徒存耳。”

当年赴日考察著述颇多,正如缪荃孙《日游汇编序》(1903)中所说:“近数十年取法于泰西,观型于瀛东……往游日众,记载亦日出,上虞罗叔蕴(振玉)有《扶桑两月记》,安徽李荫柏(宗棠)有《考察日本学校记》,南海关颖人(赓麟)等有《参观学校图记》,宁乡陶榘林(森甲)有《日本学校章程汇编》,桐城吴汝纶有《东游丛录》,各学规模无不详矣。”

具体说,如姚锡光《东瀛学校举概》(1898),记述日本“高等学校,文、法、理、工、农、医六科“,“虽皆习西文,而实以其本国文及汉文为重。故所授功课,皆译成本国文者。”

罗振宇1901年渡日本视察教育事务,购中小学教科书,考察高等学校选科制度,文科中选国语、汉文、历史、地理,理科中选地学、数学、物理、化学、博物。1902年又作《学制私议》,提出:“以本国语言文字为主,而辅之以外国文字。小学教育全用本国文字语言。至中学校始授外国语,为受专门学科之预备;专门教育然后以外国文字语言教授,但不得专尚外国语言。”

桐城派大师吴汝纶1902考察日本,作《日本学制大纲》,相当详细地介绍日本学制。

梁启超作《教育政策私议》(1902),认为“今日为中国前途计,莫亟于教育”,并就教育次序、学校经费等项提出自己意见。

王国维发表《论教育之宗旨》(1903):“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德之但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知育、德育、美育是也。”

当然此时之清朝庭为了挽救灭亡的命运,从光绪皇帝到慈禧太后,也都是支持学制改革的,正如吴汝纶所说:“不改用西人公学而死守窳败旧法,则国必亡。 ”

所以笔者提出现代学制的“初心”在于“癸卯学制”,并非要以晚清朝廷为“初心”,而是以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办教育为“初心”,以国家放手让教育家办教育为“初心”,最后当然还不能忘记现代学制保留语文(国文)一科的初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