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了一辈子都看不懂本质的人,注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我们的一生,归根到底,都在探索各种问题的本质: 上学时,探索怎么学习才能获得好成绩; 工作时,探索怎样才能赚到更多钱; 谈恋爱,探索怎么样能让对方更爱你; 做爸爸了,探索怎么做好爸爸这个角色; 这些都是很大很大的命题,很多人终其一生,能够参透的问题寥寥无几。 而有的人,却能够快速洞察本质,在各个领域都能快速取得成功。 之前随意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底层逻辑?什么是顶层思维?》。 反响极好,2.3万的阅读,受宠若惊,说明大家对这个命题的探讨,很感兴趣。 其实,我对这篇文章不甚满意,有点滥竽充数,没有把知识点讲明白。 所以一直在思考,怎样把底层逻辑和顶层思维的概念、如何运用,讲明白。 但我资历尚浅,很难把这高深的、理论型的“道理”写得深入浅出,迟迟没有动笔。 “顶层思维”的来源是计算机领域的递归思想,相对好理解。 本文带你学习什么是顶层思维,学习并能运用这个思维,你的人生,将会大大的不同。 01 递推思维学习顶层思维之前,先看看什么是递推思维。 递推是人类本能的正向思维,我们所受的教育,也主要以培养递推思维为主。 小时候我们学习数数,从1、2、3一直数到100,就是典型的递推。 比如说,在解方程,我们从小学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在初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在大学的线性代数课上学习线性方程。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最符合人类思维方式的学习过程,只有理解了基础的知识,才能在基础上添砖加瓦,学习高阶的知识。 就好像高层建筑应该先打好地基,建筑整体才能稳固,否则就成了不现实的空中楼阁。 类似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如水到而渠成,出发点都是正向的,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 我们很多人做事都是沿袭递推思维的逻辑,自下而上,一点点往上拱的。 昨天怎么做的,今天就怎么做; 我的前任怎么做,我也怎么做。 就好比,一个复杂的项目,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再做复杂的事情,事项和目标渐进明细。 人生也是,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过一天是一天,到每个阶段时间就做那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上学、就业、相亲、结婚、生子。 这类思考模式,用一个通俗的说法,也叫“随机思维”。 随机思维有个最大问题是,一叶障目,将自己锁死在低效率的小圈子里都未曾觉察到。 02 顶层思维:计算机算法中的递归思想如果说,递推是人类本能的正向思维,而“递归”则有一定的反常识。 在讲解“递归”这个抽象概念之前,复习下小时候,长辈给我们讲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故事是什么呢?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故事是什么呢? …… 除非讲故事的被打断了,这个故事可以“无限”讲下去,原因就是“故事”嵌套的“故事”就是“故事”本身,这就是语言上“递归”的例子。 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就是: ![]() 上面的递归事例不难看出,递归算法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 (1)必须有递归的终止条件,如老和尚的故事一定要在某个时候应该被打断,可以是小和尚听烦了叫老和尚停止,或老和尚本身就只想重复讲10遍等; (2)过程的描述中包含它本身。 当一个问题蕴含递归关系且结构比较复杂时,采用递归算法往往比较自然、简洁、容易理解。 递归思想的基本思想,递归思维来自计算机设计算法的一种基本而又重要的思想。 通过函数调用自身将问题,转化为本质相同但规模较小的子问题,是分治策略的具体体现。 就是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最终把整个大问题解决。 那如何理解,递归思想,可以看作我们人生的“顶层思维”呢? 递归思想是计算机程序的一个顶层设计思想,可以引申成为人生道理。 顶层思维则是—— 从事物的核心原理出发,把大的问题拆解成同质的小问题,用积极的姿态去寻找解决方案。 再将目标与现状连接,找到其中的必然步骤,然后列出次序一一落实。 怎么运用呢?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但你知道,书多重啊,还这么多,搬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好大一笔钱。 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 雇更便宜的人吗?发动所有员工及其家属?要求新馆建设者承担这个义务? 在“搬书”这个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可能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案了。 那拥有顶层思维的人,会怎么办呢? 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 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整体搬书,拆解成每次搬一本或几本书,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你看,同一件事,思维模式不同的人做,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03 有无顶层思维的区别用一个刚进大学读书的大学生做例子,随机思维会是这样的:
每次行动,都是由外在的机缘触发的,走到哪就到哪里,大学结束时,在哪个行业就业,从事什么岗位,完全是随机的。 一个有顶层思维的大学生,很可能会这样去规划:
显而易见,同样在大学四年,上述两个同学毕业后获得的机会一定是大不一样的。 第二个同学,会按照自己的目标,去自己喜欢的行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再比如,我们想在新公司升职加薪,也可以用顶层思维去规划。 第一步: 了解公司升职加薪的考核指标比重:业绩、组织影响力、价值观、流程贡献度等等。 第二步: 制定目标,自己的考核指标应该提升至部门和公司TOP n%,才能保证自己在考核中能升职加薪。 第三步: 通过目标拆解,行动和努力,一步步达成目标。 最后,准备好述职材料留档、调整述职状态,争取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按照这个步骤,相信90%的公司新人能够在一年内获得升职加薪。 同理,在面临各种人生大事,或者巨大困难、挑战时,都可以运用这种顶层思维去让自己迈过一道道的坎儿。 04 结语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路。 想要成为顶级优秀的人,我们需要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 学会看透事物的底层逻辑,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而不被表象所迷惑,顺着本质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自觉跳出自我视角经验主义的思考方式,培养自己的“上帝视角”洞察事物,找到规律,找到方法。 学会从事件的顶层,去理解这个事件的本质,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大的问题拆解成同质的小问题。 再用积极的姿态去寻找解决方案,将目标与现状连接,找到其中的必然步骤,然后列出次序一一落实。 当然,道理如此简单,难的是实践和行动。 知道很多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知行合一”。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顶级优秀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