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春节档只看一部,必然是它

 第十放映室 2023-01-23 发布于江苏

睽违四年,终于等来《流浪地球2》。
这部万众期待的电影,上映仅2天,票房已破6亿。
看过的观众都表示,尽管第一部珠玉在前,这一部仍然超越期待。

那么,这份长达173分钟的诚意,包含什么?
是视效特技的全面升级。
是人物群像的继续丰满。
是科幻灾难片向科幻史诗巨制的进化。
是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再度挥洒。

如果说四年前的《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那么如今的《流浪地球2》则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科幻的无限可能性。
这是一部必须要在大银幕观看才不会被辜负的电影。
这是一部向我们展示当下中国科幻电影天花板的诚意之作。
小十君预料到了它会比第一部更好,但没想到的是,会进步这么多。
正应了坊间流传许久的那句话:能够超越流浪地球的,只有流浪地球自己。

01 技术升级
技术升级,肉眼可见。
在第一部中,我们见识了冰封的城市,见识了蒸汽弥漫、鱼龙混杂的地下城,见识了因木星引力而扭曲的天空,见识了星际的璀璨与末世的荒凉。
到了第二部中,这些景象都成了开胃小菜。
影片开始不久,扶摇直上的“太空天梯”,赫然眼前。它是连通地球与太空的桥梁,也是连接人类与希望的红线。
但很快,由于恐怖组织袭击,这条天梯瞬间塌陷,只见箱体于半空中瓦解,爆炸引起的连锁反应,在星云之间,迸发出夺目的死神之光。
如果说第一部的奇观,更多围绕破败的都市,是沿着地球表面展开的图景;那么第二部则舒展开纵向垂直的幕布,给我们看的是另一个维度的惊心动魄。

除了蔚为壮观的太空天梯,更令人震撼的是,遍布亚洲、美洲平原之上的一万两千台地球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射出蓝白色的光柱,直插入天际。它们犹如人类的一根根救命稻草,是引领地球逃出太阳系的原动力。
在这一部中,我们不仅可以远观它们的壮丽,更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些庞然大物,进行“螺丝级”的观赏。
奇观不怕粗,不怕远景,怕的是细,是近瞧,而《流浪地球2》的技术升级,恰恰体现在细节层面。相比第一部,它更敢于把镜头拉近,把时间拉长,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这个异想世界之中。
这是主创们的底气。
导演郭帆坦言,在拍摄第一部时,为了节约成本,剧组设计了可以反复使用的服饰、道具,这也部分造成了画面的单调。
可到了这一部,主创们决心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片中的不同人物,无论主演还是群众演员,几乎都有不同的造型。
也只有如此丰富、多元的设计,才能真正去再造一个世界,并且不担心任何镜头的审视。
至于宏观层面,更是如此。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6000个视效镜头,102个科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达到90万平米,5310张概念图,9989张分镜头画稿,9.5万件道具、服装……
这些令人瞠目的数字,共同组成了《流浪地球2》。
正如导演郭帆所说,我本以为第一部是从0到1,第二部该是从1到2,但没想到,当我们进入到更细更深的层面,去构建和渲染一个世界时,那又是一个更为艰难的从0到1的过程。
当然,这个“1”也一定会更硬核,更壮美,更坚实。

02 科幻观升级
技术升级决定了一部科幻片的“硬件”,但与硬件同等重要的,是软件,是一部科幻打造的科幻观。
很多科幻,只见科幻的外表,不见观念。
哪怕四年前的《流浪地球》,已经被视为中国科幻的巅峰之作,但其科幻观却尚未来得及展开。它更像是一部科幻设定下的灾难片,是一部大场面的小格局电影。
可到了《流浪地球2》,这一系列的科幻观终于初露峥嵘。
上一部的故事讲述的是,地球在流浪过程中,遭遇了木星引力危机,而刘培强(吴京饰演)最终牺牲自我,点燃木星,拯救了人类。
那么第二部在拍什么?
它实际是第一部的前传,为我们解答了,地球为什么要去流浪,以及,这场旅程是如何开始的。
其实看第一部的时候,小十君就一直有个疑问,当太阳加速膨胀,人类危在旦夕时,除了把地球改造成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逃出太阳系以外,就没有别的方案吗?
第二部上来就告诉我们,当然有其他的方案。
比如,我们可以建造一艘巨大的人造飞船,在上面还原一套地球的生态体系,使其能够承载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完成太空移民。但问题在于,这个飞船要足够大,才能达到生态体系的需求,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地球变成飞船。
再比如,数字永生
这也是第二部提出的真正诱人的方案。既然人类难免一死,肉体终将腐坏,那么为什么还要抱残守缺?为什么不去追求精神的不灭?
于是,一场思想危机在人类世界蔓延。
人们迅速分成“流浪地球派”与“数字永生派”,前者要把人类文明带去新的故乡,使其生根发芽,存续壮大;后者要彻底摆脱物质的束缚,活在虚幻的安乐窝里,应对现实的颓败。
《流浪地球2》正是于此,创造了一种观念的纷争。而由观念的差异,由抉择的两难,我们得以进入到价值排序的领域,去重新辨认,人何以为人,什么是人类的本性。
而这也是《流浪地球2》贯穿始终的诘问。
在第二部中,我们将看到刘培强代表的流浪派,与图恒宇(刘德华饰演)代表的永生派,展开思想的拉锯战。
而最终,小十君相信所有的观众,都会认同他们的选择。
不是因为肉体如何神圣,不是因为人类多么伟大,而是因为,人类文明存续的价值,恰恰在于我们懂得如何去爱,懂得如何分辨真伪,懂得如何去面对终将而至的死亡,以及如何向死而生,去克服重重险阻,创造自我的意义。
也正因不可能永生,刘培强最终的自我牺牲,才显得如此珍贵。
它证明了人类仍然值得被拯救。

03 史诗感升级
《流浪地球2》,拉开了太空史诗的序幕。
何为史诗?
至少应具备几个要素: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大,人物众多,场面恢弘。
这些基本要素,《流浪地球2》通通具备。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也格外重要。那就是一部史诗,书写的一定是命运这样的大课题。
而《流浪地球2》拍摄的,恰是命运转角处的人们。

影片一上来就以鲜明的形式感,突出这种命运的不可抗拒。
它就体现在,当每个人物登场时,屏幕上都会出现硕大的名字,仿佛是造物主正在为众生命名;以及,当每一场危机闪现,屏幕上都会预先显示出这场危机的倒计时,就像是先知在提醒无知的人类,在劫难逃,好自为之。
此外,细看每个人物的命运,又各有不同。
刚刚提过的刘培强与图恒宇,他们面对的都是“永失我爱”的难题。只不过面对失去,他们一个选择放手,一个选择追回,一个越挫越勇,一个堕入执念。这两种选择,或许都没错,毕竟失亲之殇,是世间最难隐忍的痛。
周喆直(李雪健饰演)是中国驻联合政府的官员,面对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危机,作为一线指挥官,他背负巨大的压力。他一方面要对抗联合政府其他势力的阻挠,一方面又要鼓舞绝望的人们,让流浪地球计划顺利实施。
郝晓晞(朱颜曼滋饰演)是周喆直的助理,她构成全片的一个新人视角,她像是被扔进了一个她根本无从招架的困局。但好在,她的身边有周喆直,她从周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体认一个外交官的使命。
张鹏(沙溢饰演)是刘培强的师父,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航天人的职业与敬业精神。而从他的结局中,我们更看到了,刘培强身上的那股精气神儿,究竟继承自谁。
《流浪地球2》以各色人物,勾勒出了一副末世下的众生相。
尽管,地球危在旦夕,一场命运的劫难眼看就要降临,但对于个人而言,他们面对的问题还要更为具体,归根结底,无非是,他们还要不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微薄之力,把人类自深渊里向外拖拽一点。自然,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但集众人之力,水滴石穿,或许就能铸就命运改变的一刻。
这,才是《流浪地球2》最为动人的地方。
它给我们看的是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
希望,不是一个客观存在,不是有或无。希望,是一种选择。
试想,在世界末日的边缘,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放弃,是彻底的虚无,但,片中人,那一个个在大灾面前无比渺小的人类,却通通选择了希望。
这是人类得以存活下来的依据。
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
因为,若希望消失,人类的末日就已然来临,又何须太阳、木星的摧毁。
唯有希望,才使得人类豁免于永恒的黑暗。
同样,《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本身也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四年前,当《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的征途时,我们都以为,国产科幻片会一部接一部,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国产科幻片也像是那颗流浪的小破球儿,遭遇了重重打击,近乎失去方向。
直到四年后,《流浪地球2》的出现,才又燃起了中国科幻的新希望。
这注定是和四年前一样值得被铭记的时刻。
与此同时,我们也都明白,前面的路依然艰难。如果中国科幻的发展也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我们也许还在第一阶段挣扎。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也期待流浪地球系列,在不远的未来还有新作诞生,以及,中国将来有更多的科幻片,沿着流浪地球开拓的道路,继续前行。
这注定是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
但,正如刘培强所说,“无论结果如何,我,选择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