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的一张相片,像一枚巨型炸弹,吓坏蒋介石

 海纳溪流 2023-01-23 发布于江苏

自1927年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军上井冈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弱小的人民军队既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又要面临其在舆论战线的各种封锁与污蔑。

但是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成功进入陕甘宁边区,为毛主席拍了第一张登上报纸的照片。

斯诺的陕北之行彻底戳穿了反动派对我党我军的一切污蔑之词,斯诺后来都说为毛主席拍的那张照片如一颗炸弹吓坏了蒋介石。

文章图片1

斯诺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长期在中国采访,为探索红色中国克服困难终于到达陕北

提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许多老一辈中国人都记得他是毛主席的好朋友。

斯诺1905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一个贫苦家庭,密苏里大学毕业后于1928年第一次来到中国。

他不但成为了《密勒氏评论报》、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记者,而且在1933年兼任了燕京大学的新闻系教授。

众所周知9.18事变之后日寇的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政府却不抵抗,华北地区的知识分子自发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作为一个有强烈正义感的媒体工作者,斯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非常愤慨。

文章图片2

蒋介石

1935年12月9日包括燕京大学在内的众多北京高校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12.9运动,斯诺积极参与并不顾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将学生爱国运动的真相在国际媒体上传播。

斯诺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行为自然得到了众多民主人士的认可,他不但与著名作家鲁迅成为好友,而且还和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斯诺在中国采访期间也从中国同行那里了解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起了一支农民武装。

他们不但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而且还公开提出“全民抗战”的口号。

文章图片3

孙中山夫妇

但由于蒋介石集团操控媒体和西方国家对共产党的偏见,一直到1935年都没有任何一个西方记者直接采访过毛泽东或其他中共的领导人。

1934年美国的出版商哈里逊突然找到斯诺并支付了750美元的预付款,希望他能够克服困难实际采访中共武装并写一本关于“红色中国”的书。

当斯诺问哈里逊的动机时,他说目前的中国读者偏爱虚构小说却没有发现纪实作品的魅力。

尽管哈里逊的目的只是为赚钱,斯诺却开始思考这支被国民政府称为“流寇”的队伍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其非常向往。

文章图片4

斯诺剧照

1936年4月斯诺从一位朋友那里了解到,由于被调到陕北的东北军讨厌继续打内战。其领导人张学良顺应全民抗战的历史潮流已经事实上同红军停战,这样就意味着可以穿过东北军的防区进入陕北。

斯诺决定抓住这一千载良机,成为第一个采访毛主席的西方人。

他先拜访了在上海的宋庆龄寻求帮助,宋庆龄很快得到了我党的回复和张学良的同意。

斯诺又从中共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那里得到了一张用隐形墨水写成的介绍信,6月3日乘火车前往西安。在张学良签发的特别通行证和我党人员的协助下斯诺成功穿越战线,7月初到达当时中共中央所在的保安县城。

文章图片5

张学良

见到长征后毛主席对其评价颇高,拍摄照片后成斯诺夫人见毛主席的信物

事实上斯诺作为美国人并不信奉共产主义,之前也并没有读过多少共产主义著作。因此他开始还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想知道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土地是否与国统区有区别。

然而斯诺一进入陕甘宁边区,就发现他来到了另外一个中国。

这里的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却不像国统区那样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即使吃不饱穿不暖,但最起码有着做人的尊严。

刚刚经历长征的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虽然装备简陋且衣食无周,但他们的眼睛里却时刻都有着饱满的精气神和对胜利的信心。斯诺在陕北采访几天就坚定了一个信念,中国的未来一定属于这些中国共产党人。

文章图片6

长征

1936年7月11日在同行的美国医生马海德的帮助下,斯诺终于在宝安县的一个窑洞里见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毛泽东。

斯诺对能够亲眼见到这位“苏维埃的巨人”非常激动,他也是头一次见到这样气质不凡的中国人。

斯诺后来回忆说毛主席住的窑洞陈设简陋但十分干净,除了一张床显眼的只有两口大书箱。

有人告诉他无论走到哪里,毛主席都带着这些书随时汲取智慧。

斯诺认为毛主席爱读哲学和历史书籍,而且博学多才、记忆力异乎常人且精力旺盛 。他的外表和生活非常随意却对工作极端认真,是一位天才般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文章图片7

斯诺等人

不过这时的毛泽东刚刚经历艰难的长征到达陕北,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让他的身体显得非常消瘦。

而且在1936年中这段时间,对毛泽东来说也是绝境与希望并存的转折时期。

尽管在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上恢复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但张国焘坚持南下破坏了红军团结。而红四方面军南下作战失利之后被迫退守川西山区等待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汇合,这一批主力红军能否顺利到达陕北依然是个未知数。

红军内部困难重重,外敌却依然非常强大。尽管到达陕北之后红军同东北军等部交战连连取胜,蒋介石却调来更多军队妄图消灭红军。

日本帝国主义正在谋求将华北五省变为第2个满洲国,而蒋介石却拒绝中共和民主党派的一再呼吁拒绝联合抗日。

文章图片8

斯诺与毛主席

可尽管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毛主席却坚信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最后的胜利。所以他的眼神永远是那么充满朝气,同任何人谈话都能鼓舞大家的斗志。

斯诺在同毛主席简短谈过几句之后,坚持要给他拍一张照片。

可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对拍照并不热衷,碍于斯诺作为第一个到达陕北的美国记者才勉强答应。

这时斯诺才注意到当天毛泽东并没有戴帽子,他的头发由于缺乏保养显得有些长乱。斯诺提议让毛泽东带一顶军帽却被其拒绝,于是干脆把自己头上戴的红军八角帽扣在了毛泽东头上。

这也是为什么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张照片上毛主席的衣服和帽子颜色存在深浅区别。

文章图片9

毛主席

斯诺在1936年拍的这张照片尽管显得有些粗糙,却无意之间成为了在几十年内毛主席最被人熟知的一张照片。

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此时斜侧着身体,并没有特意为拍照而显得自己伟大光荣。

而这对自身形象的漫不经心,却正好符合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的精神面貌。而且许多陕北的老百姓后来都认为,在斯诺拍这张照片之后毛主席的下巴才出现一颗痣,于是一直有毛泽东“中年得志”的说法流传。

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陕北条件有限,毛主席并没有很快看到这张他的名照。

直到1937年底斯诺的夫人海伦在西安设法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带着这张照片作为介绍信见到了已经搬至延安的毛主席。

毛主席对斯诺夫妇如此热心于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非常感动,并亲自给海伦写了去八路军总部的介绍信,可惜她未能成行。

文章图片10

毛主席等人

戳穿国民党当局污蔑红军的谎言,照片在全世界传播极大震撼了蒋介石

斯诺为毛主席拍的这张照片不但第一次让西方世界了解到他的真实形象,而且也沉重打击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

斯诺在陕北采访至1936年10月初我党负责人通知他,目前中央军已经入陕很快就会接替东北军围困陕甘宁边区。

于是10月中旬斯诺匆忙收拾好行囊,在我党的帮助下从东北军最后的防区辗转到了西安。这时斯诺却听到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消息,自从他进入陕北后西安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和无良媒体便造谣斯诺已经被“赤匪”杀害。

国民党控制的报纸如此绘声绘色的称“斯诺已落入赤匪之手,他利用笔记本报道他们的情况时,被当作间谍加以逮捕并被处决”。

文章图片11

斯诺等人

由于当时美国媒体普遍亲蒋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大洋彼岸的斯诺老家,其亲属已经准备确认其死讯后为斯诺举行葬礼。

可斯诺居然活着出现在西安并带回了毛泽东的照片,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当局所有的无耻谎言。

这对于一直妄图将红军描绘成青面獠牙怪物的蒋介石集团无异于一颗大炸弹,甚至可以说蒋介石集团在全世界有良心人民面前信用彻底破产。蒋介石对此勃然大怒又不敢对美国人下手,只得处分了西安特务组织几个头目草草了事。

1936年11月14日《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了斯诺与毛泽东的谈话即《毛泽东访问记》,并附上毛泽东那张照片使其传遍世界。而蒋介石也是在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第一次看到了毛泽东的真实情况。

文章图片12

蒋介石

按照他的设想经历了2万5千里长征毛泽东等人虽然没有被饿死,但是现在在陕北也一定面黄肌瘦毫无生气。

可毛泽东的这张照片等于告诉蒋介石,他的身体没有被长征的艰苦环境所击倒,他的精神也没有被蒋介石各种封锁与打压所摧毁。他反而有着蒋介石永远不可能具备的,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敌人的信心。

或许当蒋介石看到毛泽东在陕北还能保持如此精神面貌时,就知道毛泽东是他一生都无法战胜的头号对手。

而神奇的是1936年10月23日斯诺离开西安的第二天,蒋介石到达西安搞得全城如临大敌。他的目的当然不是去和毛泽东接触,而是强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继续围剿红军。

可蒋介石这样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张、杨2位将军的愤怒,最终引发了“西安事变”逼其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文章图片13

西安事变

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令西方了解中共,晚年多次访华为中美建交做出贡献

斯诺辗转回到北平之后认真整理归纳材料,开始动笔写《红星照耀中国》。在他的这篇著作完成初稿之时,日本侵略军又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但7月7号之后的几天日本侵略者为给调兵争取时间,竟在北平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颠倒黑白。

早就对日本军人的残暴行径恨之入骨的斯诺,在记者招待会上公然质问日军代表:“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

斯诺的正义之举引起在座中外记者的共鸣,日军代表理屈词穷只得悻悻离去。可惜由于中国军政当局的失误导致7月末华北战局急剧恶化,29军被迫全面撤退令北平沦陷。

文章图片14

抗战

之后斯诺一面利用其身份帮助邓颖超在内的抗日人士离开北平,一面又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许多留下来的地下党人员。

1937年8月13日日寇又在上海挑起了淞沪会战,曾经长期在上海活动的斯诺决定转换战场。

而他刚到上海竟然见到了老朋友,曾经担任罗斯福总统卫队长的美国海军军官卡尔逊。而卡尔逊由于同罗斯福特殊的私人关系,这次是以总统特使的身份来华了解中日战况的。

当斯诺把《红星照耀中国》初稿交给他之后,卡尔逊只读了一遍就感到发现了新大陆。他于1938年5月在延安见到了毛主席,之后利用自己的身份为中国抗战争取西方舆论和物资支持。

文章图片15

斯诺等人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终于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发行,1938年2月上海复社出版了中译本《西行漫记》[1]。

斯诺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中共与西方媒体打交道的大门,1941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重庆采访了周恩来;

1944年美国军事代表团第一次访问延安,他们都为全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支援中国人民抗日做出了贡献。

可惜的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主流思想重新走向了反共,斯诺、史沫特莱等曾经与中共关系默切的媒体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红星照耀中国》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销声灭迹了。

文章图片16

斯诺等人

但是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没有忘记他这位老朋友,斯诺于1960年6月、1965年初、1970年10月多次来华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而1970年斯诺访华时,毛主席特意邀请他在天安门上观看国庆观礼。用这种方式向西方传达希望缓和中美关系的诚意。

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敏锐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于是在1971年7月秘密访华并促成了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2]。

文章图片17

斯诺

尽管斯诺不幸于1972年2月15日去世,未能看到中美建交的那一天[3]。

但他的夫人海伦在1979年邓小平访美招待会上,亲手交给他当年毛主席那张介绍信令邓小平非常感动。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重新在美国成为畅销书,他的陕北之行至今还在造福中美两国人民。


参考资料

[1] [美]埃德加·斯诺著 胡愈之 胡仲持等译 · 红星照耀中国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8.06:目录页

[2] 图文:毛泽东主席会见享利-基辛格博士 · 新浪网 · 2008-12-15

[3] 纪念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逝世5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 新京报 · 2022-1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