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证了春天:武昌站

 lixj1028 2023-01-24 发布于天津
1992年发生在武昌一号站台上的一切,令一代武昌站职工难以忘怀。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间节点,对武昌站来说,非比寻常。1992年春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抵达武昌火车站,开启了视察南方的第一站。

同一年,谈大中从新疆兵团调回武汉,进入武汉铁路系统工作,他始终认为,从1992年开始,整个铁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都在逐渐提速。

1992年那个春天真的很温暖,温暖到整个1992年都好像是春天,这样的春天令人怀念。

在中国的铁路版图上,纵贯南北的铁路线中,京广铁路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无可替代,立其中而牵两端的城市便是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武汉跨入铁路时代。《武汉铁路百年》一书的作者汪瑞宁曾这样描述武汉:它是坐着火车穿越历史而来的城市,每一段钢轨,每一个车站,都是一段革命史、奋斗史和城市发展史。

图片

1917年建成的通湘门车站。武昌站 供图

在当今武汉的铁路版图中,武昌站又在三大车站中独具历史厚重感——1917年2月10日,武昌站的前身通湘门车站正式投入运营,位于现在车站南端道口附近。到2017年,武昌站迎来了百岁诞辰。

71岁的老铁路人谈大中成为了这段百年历史的反复诉说者。已经退休十数年的他,现在是武昌站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的工作就包含了向青年员工讲述武昌站的历史演变。

据谈大中介绍,当年的通湘门车站仅有一条站线,一所小票房,站级为二等,车站业务量少。

1936年9月1日,从武昌开出了直达广州的第一趟列车,此时,烧煤的蒸汽火车时速和现在的电动自行车差不多,仅有35公里,从武昌到广州要44个小时。

图片

1937年的武昌总站。武昌站 供图

第二年元旦,武昌总站开站,撤销通湘门车站。1950年,武昌总站改名武昌南站。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京广铁路连通,车站迁至今址,又名武昌客站,1975年7月正式改名为武昌车站。

然而,“南站”这一称呼并未随着新站的建成而消逝。在谈大中这辈人心中,“南站”的记忆犹新,这一称呼仍被一些老武汉人沿用至今,直到现在,很多武汉人还把武昌站附近称为“南站地区”。

这种对过往名称无法忘怀的群众记忆,也从另一面彰显火车站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影响至深。

图片

1969年至2006年的武昌站站房。武昌站 供图

1968年和1981年,武昌站进行了两次站场扩建,规模逐步扩大。官方数据显示,1969年时,武昌站日均发送旅客仅0.4万人次,而到了1985年,该站日均发送旅客已达1.8万人次。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间节点,对武昌站来说,非比寻常。1992年春天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抵达武昌火车站,开启了视察南方的第一站。

同一年,谈大中从新疆兵团调回武汉,进入武汉铁路系统工作,他始终认为,从1992年开始,整个铁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都在逐渐提速。

“虽然1978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但是铁路方面一直存在相对封闭的问题,现在人们议论高铁,只是感受到铁路运行速度的升级、装备的升级,这里面更隐含着我们铁路人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员工素质的升级换代。”谈大中如此对澎湃新闻总结道。

一号站台上的半小时

1992年发生在一号站台上的一切,令一代武昌站职工难以忘怀。

杨涛,50岁,现为武昌站客运值班主任,今年10月底即将正式退休。除了负责重要接待,杨涛的日常工作都奉献在一线服务旅客。

1992年,24岁的杨涛已经怀孕六七个月,是当时参加接待邓小平的人员之一。

在杨涛的记忆中,1992年的春运特别漫长,一直持续到那年的3月10日。“我们提前做了准备,但只知道有接待任务,并不知道哪位首长要来。”根据她的描述,当年的武昌站只有两层楼,一楼供旅客出入,二楼用于公务,有两个贵宾厅。接到任务后,她和同事一起仔细清扫了一号贵宾厅。

不知道接待谁,只知道有重要任务,这是贵宾室接待的常态,多年下来,杨涛早已见怪不怪。但1992年的那一次,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她来说,仍不免有期待。那时,武昌站的站舍环境条件较差,没有电水壶,杨涛他们就用煤气烧水。烧完水后,防疫部门要进行检测。房间每天定时打扫,打扫完,公安部门还要重新把沙发、窗户等各个角落全部检查一遍。

“检查完了之后,站内工作人员给贵宾室上锁,公安人员还要再上一层锁,我们如果再去打扫,要通知车站的内保人员,请他们来开门。”杨涛坦言,每次只要有上了级别的任务都会做足准备,但1992年那次至今都是最高规格的一次接待。

据《湖北日报》报道,1992年1月17日,中共湖北省委接到中央办公厅的保密通知:邓小平同志拟于近期到南方检查工作,1月18日上午将到达武昌火车站。湖北省委决定,由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郭树言,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到车站迎接。

图片

1992年,邓小平南巡抵达武昌站。武昌站 供图

1992年1月18日上午10时20分,一声汽笛长鸣,邓小平乘坐的专列缓缓驶进武昌火车站。邓小平在陪同人员的搀扶下,缓缓走下火车,等候在站台的几位省领导立即快步向前迎接,热情握手问候。邓小平告诉大家,他只在车站作短暂停留,连休息室也不必进了。

邓小平在武昌站一号站台上仅停留了短暂的30分钟,却发表了一番出人意料的讲话。

《湖北日报》曾援引2002年3月出版的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刊物《机关党建》的一段记载,当时湖北省委领导同志原想把邓小平接到宾馆,既没带录音机,也没带记者,甚至连一张纸都没带,秘书们也被留在了站外,根本没有做记录的准备。

钱运录急中生智,从口袋里掏出香烟盒,在撕开的烟盒上飞快地记起来。一个烟盒记满了,老人的讲话仍在继续。钱运录焦急地环顾四周,突然发现商亭里有一个空着的大烟盒。他就在这个大烟盒上飞快地记下:“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杨涛现在回忆起来仍有一些遗憾,但人生有这样的一段经历也还是令她感到自豪。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邓小平,但往后20多年来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让杨涛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体会到当年站台上那短短半小时对她及上十亿中国人的意义。

南下务工人流的兴起

1978年,武汉铁路正式迎来发展的春天,武昌站成为了最忠实的记录者。

同样作为邓小平视察南方首站的亲历者,武昌站退休职工刘小平见证了武昌站近40年的发展。时任客运值班员的刘小平当时负责一号站台的检票放行工作,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1979年,15岁的刘小平顶父亲的岗到武昌站当客运员,当时唯一的候车室里只有木头椅子,三个站台上的雨棚都是木头柱子,每天的列车只有十多趟,客流量几千人次,一些列车到了春节甚至就停运了。

邓小平南方讲话后的第二年,1993年的春运,武昌站创下发送、到达客流共10万人左右的纪录。

作为列车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一时期的武昌站客流飞速增长,主要以四川、河南、安徽南下广州的打工者居多,涌现出“农民工”这一群体。

图片

2002年1月,武昌站春运临时候车棚。武昌站 供图

刘小平当年在站前广场维持秩序时都是扯着嗓子喊、拿着哨子吹,三天吹坏一副哨子成为她至今的记忆。那时的绿皮车每趟都严重超员,旅客甚至只能直接从车窗跳下车,否则“下车的下不来,上车的也上不去”。

“90年代初期一直到2003年都是这样子的。”据杨涛回忆,当时候车室里的旅客放行完了以后,他们掉下的东西特别多,一趟车走了,站台上全是腊鱼腊肉,因为“人上去了,东西都挤掉了”。

武昌站最近的一次扩容改造始于2006年。到2007年12月,极具荆楚特色的“楚王宫”造型的武昌站开门迎客,其4.9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最多可同时容纳8000人,是老站房容量的近3倍。此后,从武昌站出发到上海、南昌等地的D字头动车也开始来回穿梭,客流最高峰时日发送旅客15.5万人。

因工作关系需经常乘坐火车的刘伟(化名)从2006年调到武汉后,就一直居住在武昌站南广场附近,他亲历了此次扩容改造的过程。

“武昌站以前门口有一座高架桥,因为新站改造一夜之间就拆了。”这样的速度让刘伟颇为惊叹,他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那天,武昌站东广场前的福安街还正在施工打桩,当时他听同事说“地震了”,他还以为是打桩打得他头晕。

图片

如今的武昌站一号站台。

刘伟真正感受到了武昌站站房升级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现在进站比以前方便,过去没有天桥,上站台都是要先走到一个地道里,然后听工作人员喊从哪个楼梯上去是哪个站台,而现在的候车环境也比原来好多了,候车室容量大,虽说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座位,但至少不会到处都是睡在地上的旅客。”

2010年,武昌站实行了互联网售票和电话售票,增设了54台自动售取票机,火车票的预售期也延长了,原来春运时提前几天带着小板凳、带着铺盖彻夜在售票厅排长队买票的场面,永远定格在了胶片里。

2022过去了,2023已经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以此文缅怀1992年那个春天。

1992年那个春天真的很温暖,温暖到整个1992年都好像是春天,这样的春天令人怀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