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登高》的写作背景

 凤凰山居士 2023-01-24 发布于江西

随着庆余年的热播,杜甫的那首“古今独步”的第一七言律诗在剧中一遍遍地重复。我再一次深刻地琢磨了这首诗、以及杜甫这位伟大的 “诗圣”。

细数历史上,苦难的诗人不少,可受苦受难如杜甫这般的,却并未多见。

杜甫的形象大概是是瘦而高,拄着一根拐杖,像个老朽一般。他看尽天下的倒霉事,紧锁着眉头,把这无边的苦难全都写进了浩瀚的诗海里。

杜甫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他写出了那么多深刻的诗篇呢?

01

杜甫是一个标准的官三代,武则天时期的显官兼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他的父亲也在朝为官,所以在早期杜甫的生活还是很优越的。

二十几岁弱冠之年他离家出去漫游,游到齐赵之地(现山东与河北),这个时期他写诗并不多,我们无法捕捉这个时期他的心理活动,只是在后来写诗里回忆起这段岁月“放荡齐鲁间,裘马颇清狂。” 之后的坎坷失意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此时的杜甫是充满希望的。

二十五岁登泰山,写下了平生第一首传世之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历代写泰山的诗中,此诗公认第一,一片始终句句皆律,字字皆律。

再看回这首诗,泰山绵延不断,横跨齐鲁,分割昼夜,令我胸中激荡,早晚有一天会站在山顶俯瞰着大地。

当时豪情壮志,满是充满希望的杜甫,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登高的苍凉!他也同样没有想到,他的命运会如此坎坷潦倒,以至客死他乡

02

三十七岁杜甫参加考试不中,要说二十几岁没有能高中,那时候年轻气盛,他全然不在意,可如今还是未能高中,使他陷入了巨大的苦闷。正值此时还患了一场大病,瘦得皮包骨头。身体很差,心情更糟。病榻上的杜甫,向着自己这几年在长安的光景: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四句真的是杜甫道不尽的心酸,大概在这时候杜甫的与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这之前,杜甫的生活还是不错的,有些人一味拔高杜甫的苦难,常常忽略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影响,大概是因为有着之前的幸福,才让落难后的杜甫对这个世界观察的角度发生了骤变,才会对苦难那么的敏感,若是他一出生便不幸,他大概会觉得这世界本来就这样,在看到诸多苦难,会麻木。


03

  公元767年,这一年的杜甫已经55岁,已是垂暮之年。此时的他,流落到夔州(夔州是现在的奉节县。奉节县隶属重庆市,是重庆市的东大门,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随着好友严武的去世,使得杜甫在成都没有了经济倚靠,只得离开杜甫草堂,驾着小船一路艰辛地来到夔州。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4年,杜甫本以为大唐可以逐步恢复到盛世,但是紧接着地方军阀又开始了长期的藩镇割据。

  在一个秋天,他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在瑟瑟风中望着长江之水留下了一首《登高》:

在刘禹锡眼中,秋天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万志,而对于杜甫来说,却具有了更多的愁苦与悲伤。

这悲凉好像顺着风吹进了骨头,“无边”“不尽”无尽愁怀,“悲秋”“多病”落寞感伤,感慨壮志未酬。此诗字字精细,无一虚设,达到了一种创作上面炉火纯青的高度。也是后世望尘莫及的高度,故而称之为古今第一七律也不为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