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探源——五行生克学说并没有坚实的依据

 新用户7908BWyb 2023-01-24 发布于河北

我本来是在研究天干地支的来源和原理,可是因为之前学习中总是觉得五行的生克关系无法解释的通。从五材上解释,土明明生什么都可以,金也可以克任何。从气的角度解释,生克的关系又联系不起来。五行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疑问。所以我先暂时放下对于干支的研究,开始研究五行的生克关系。

本期内容:

五行学说始于尚书洪范

据历史考察五行即五时

把五行和阴阳合在一起

邹衍提出五行相克史观

天象中的五星能量消长

根据易经中医了解五行

五行不能过于强调生克

五行学说始于尚书洪范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九畴》中。把“水、火、木、金、土”当作宇宙中五种最为根本的物性,分别为“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金从革,土爱稼穑”——水性往下润湿,火性向上燃烧,木性可弯曲也能生直,金属可凭人意而改变形状,土壤能够种植、收获五谷。原来的用意也许是归纳出宇宙间“五”种基本的“行”动方式,作为万事万物共生共存、互相调整因应的行动准则。用“水、火、木、金、土”当作五种基本物件,不过是静态的象征;倘若代表五种基本的行动方式,那就是动态的表现。中华文化源于易,宇宙万物无不变动不居,我们是由“行”求知的名族,所以重视五行的研究。

《范洪九畤》除了“五行”之外,还提出“五事”、“五纪”和“五福”。“五事”指貌(态度)、言(言论)、视(眼光)、听(听觉)、思(思想)。“五纪”即岁、月、日、星辰、历数,都是关于天象时令的推算。“五福”指寿(寿高)、富(富裕)、康宁(健康安宁)、攸好德(修养美德)、考终命(年老而得善终)。我们的手掌,有五根手指。五指握拳,象征可以自行掌控,所以古人常用“五”,也就是“一、三、五、七、九”五阳数的中数,来归纳相关事宜。

图片

据历史考察五行即五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副所长陈久金在关于彝族十月历的研究基础上,梳理大量相关古代文献,得出“五行即五时”的结论,五行即古人说的五时、五节、五辰,本是季节、节气的概念:

五行中“行”字的涵义是行动,而不是物质,五行就是五种不同气的运动,而气即指节气。由此可见,五行原来的意义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亦即五个季节的变化。
早期的五行决不是单纯地指五种物质材料,也不是指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指一年中的五时或五季。四时之说是后起的,在此之前只有五行而无四时。这说明在上古时代曾经存在一种一年分为五时或五季的历法系统,即十月太阳历。

一年

天数

五行历

四时历

太阳回归年

360天

一年五季(木、火、土、金、水),每季72天

一年十个月(对应十天干),每月36天

一年三十节气,每节12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季90天

一年十二个月(对应十二地支),每月30天

一年二十四节气,每节15天

5-6天

过年日、休废日、腊日

把五行和阴阳合在一起

汉代董仲舒,以“元”代表宇宙的根本。由“元”而由天地阴阳,产生万物,他所说的“元”,是先天地而生的气。他认为“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春德为木,夏德为火,秋德为金,冬德为水,配以中央土德。阳生物而阴成之,所以物生于春夏,而成于秋冬,由于阴阳二气的性质于作用是相反的,因此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阳气宽而阴气急,阳气爱而阴气恶,阳气生而阴气杀。总而言之阳气居于实位而行于盛,阴气常居于空位而行于末。

把阴阳五行合在一起讲,董仲舒似乎是第一人。他的用意,在以人道符合天道,也就是以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他的想法,其实是从黄帝开始,便是“道政合一”的实践。主要功能,在探讨政治与人事的价值。依据天道来推行人文政教,成为中华文化“官本位”的重要途径。

图片

邹衍提出五行相克史观

《史记·封禅书》记戴:齐威王、宣王时代,邹衍等人,着有《五德终始》等书,说明古帝王朝代的更替,与五行的相克相呼应。黄帝为土德,夏禹为木德。由于木克土,所以夏禹继黄帝而兴起。殷汤为金德,金克木,因此殷取代夏。周为火德,火克金,是以周西伯灭商约王。秦为水德,则是秦始皇采纳这种一终始五德之运”的传说,认定周朝是火德,水能克火,才自命秦为水德,符合天意,秉承天命。邹行的“五行相刺论”,很可能启发了董仲舒的“五行相生论”。董仲舒指出:天有“木、火、土、金、水”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就好像父生子的关保。他把五行当做“五种行为规范”,以司农为木、司马为火、司营为土、司徒为金、司寇为水。司农的尽贵使仓库充实,司马的才能完成军的的备足,可见木能生火。依此类推,司马的作用影智司营的,所以火能生土。司管的任务,促使司徒工作顺利,因此土生金。司徒的廉能刷毅,助成了执法的司寇,证明金能生水。司寇明确断狱,百工便能乐业造器,使司农的有方便工具,同样说明水能生木。

然而,我们深一层追究。黄帝为土德,还能接受。夏禹治水有功,为何不是水德而是木德?何况黄帝之后尚有尧、舜,为什么一下子跳到夏禹?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何以称为水德?种种疑问,也实在难以解释。

图片

天象中的五星能量消长

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五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

见下图,此图是由五星在不同时期对对地球影响(主要是磁场)绘制而成,木星的能量对地球影响最强的时候,土星的能量对地球影响最弱。继而火星的能量对地球影响最强的时候,金星的能量对地球影响最弱……。再看春分至处暑时期,木星对地球影响最强,此时火星、土星对地球的影响都强,而春分至芒种时期土星、金星对地球的影响都弱。水星对地球的影响最弱的时期,根本看不到那个星对地球的影响强。土星最为特别,对地球的影响占据了最长的时期。所以这里不足以证明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关系实际上是五星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的循环交替过程,并非是正真的相生或者相克。

图片

根据易经中医了解五行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使用“六经”、“八纲”、“方证”的方式来辨证和治疗疾病,然而书中并未提及使用五行的生克来辨证治疗疾病的案例。同样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也没有提及五行的生克。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五行生克的内容,可是《内经》现存最早的是唐代王冰修注过的,里面混入大量后人之作,熟真熟假,现已无法分辨。其中理论,书中也没有方剂和临床案例作为支撑。最值得怀疑的是黄帝和岐伯是什么时代的人物?五行生克是什么时期出现的?黄帝岐伯可能聊五行生克么?

《河图》中“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阳数的顺序:“1、3、5、7、9”即“水、木、土、火、金”。阴数的顺序:“4、2、10、8、6”即“金、火、土、木、水”。所在河图中根本看不出五行生克的内容。《洛书》九宫只有平衡的概念,没有气的顺序。所以《河图洛书》只有五行,并没有五行的生克。《易经》更是全篇只讲“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不讲五行。

五行不能过于强调生克

从各个角度来看五行的生克理论都没有坚实的依据,五行只能代表五种不同方向的气或者五种不同方向的能量。五行的生克也只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

参考资料:

现代易学院系列卷十八,曾仕强

易经的智慧6,曾仕强

灵素之问|五行理论概述 ,忆忘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